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受外来入侵生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的重要制约因子。调查发现,我国近20年入侵昆虫占已知入侵生物的70%,已对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构成持续威胁。近年来,随着全球变化加快,入侵昆虫疫情不断突发,入侵昆虫扩散分布格局变化加剧。为此,总结梳理了建国70年以来入侵昆虫分布扩散特点、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未来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粮食增产贡献因素分析对于推动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对2014—2019年期间四川省粮食增产情况及贡献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1)四川省粮食产量实现增产主要得益于水稻、玉米、薯类的增产,三者对于全省粮食的增产贡献率分别为11.12%、66.38%、34.18%,薯类生产对全省粮食增产贡献作用不断提升。(2)单产和复种指数提升对于四川省粮食增产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单产提升对粮食的增产贡献达到90.94%,是粮食增产的最主要贡献因素;耕地变化和粮作比例变化对于粮食增产有着负向效应,特别是粮作比例的下降对于粮食减产的影响较为显著。(3)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对于不同粮食品种的增产贡献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提出了四川粮食安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情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给粮食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而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本文从农作物生物育种技术出发,对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等常见生物育种技术进行了介绍,以及对国内外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种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昆虫知识》2009,(1):2-3
人类失去蜜蜂,世界将会怎样?这些小昆虫为我们带来蜂蜜,并且在全世界为数以百计的粮食作物授粉。研究人员如今发现,蜜蜂在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方面还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们发出的嗡嗡声能够保护庄稼和其他植物免遭甜菜黏虫的侵袭。植物的叶、花和果实都能成为甜菜黏虫的食物。但是甜菜黏虫也有自己的天敌:黄蜂。为了防范黄蜂,甜菜黏虫进化出了感觉毛——能够感知黄蜂拍打翅膀所产生的空气震动。  相似文献   
5.
ISAAA信息     
全球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开始收集食用作物的野生亲缘种全球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启动了一项系统性收集小麦、水稻、豆类、马铃薯、大麦、扁豆、鹰嘴豆等各种重要食用作物野生亲缘种的计划,旨在保护气候变化下的全球食物供应、加强未来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水稻生产正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常规高产稻作技术亟待创新.本研究以粳稻辽星1号为试材,在2012、2013年研究密度增加、基蘖肥减少、穗肥稳定的“增密减氮”栽培模式对东北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及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高产栽培模式相比,在基本苗增加33.3%和基蘖肥施氮量减少20.0%的条件下,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两年平均分别提高49.6%(P<0.05)和20.4%(P<0.05),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的温室效应两年平均分别下降9.9%和12.7%(P<0.05).虽然水稻有效穗数和总生物量下降,但结实率和收获指数提高,所以产量基本稳定甚至提高.增密减氮降低了土壤NH4+-N和NO3--N浓度,提高了氮素回收效率.表明适度增密减氮可兼顾水稻高产、氮肥高效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7.
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生产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探明不同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差异,对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估算了该区粮食生产碳足迹.结果表明: 2004—2013年,东北地区3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最高,平均达到(2463±56) kg CE·hm-2,玉米次之.玉米的碳足迹上升趋势最明显,从2004年的1164 kg CE·hm-2增加到2013年的1768 kg CE·hm-2,增速为67 kg CE·hm-2·a-1.在碳足迹构成中,化肥贡献最大,分别占水稻、玉米、大豆总碳投入的45%、90%、83%.水稻生产中灌溉用电所占比例为29%~42%,远高于玉米和大豆.东北三省碳足迹差异显著,3种作物的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在吉林省最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均在黑龙江省最低.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和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快速递增,未来粮食生产中柴油等机械化碳投入将快速增长.提升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效率将是发展东北地区低碳农业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8.
ISAAA信息     
可持续农业发展全球委员会的建议一个由农业、气候、食品与营养、经济以及自然资源高级专家联合组成的独立的有关"农业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全球委员会"近日发布了一份有关粮食安全政策建议的报告。该委员会得到了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气候变化、农业与粮食安全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9.
<正>十多年前,中国人告别了食物短缺时代,数量上的粮食安全实现了,但紧接着的十年,就爆发了质量上的食品安全危机。这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采取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工厂作业方式有关,这种方式一方面带来了食物不断增多的虚假繁荣;另一方面又带来诸多粮食不安全、食物不安全、生态不安全,甚至社会不安全等负外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明确了粮食和食物安全领域的科研需求,梳理了资源的类型、来源及其整合组织与建设,设计了粮食和食物安全专题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展示了平台的技术架构、系统功能及部署,并从运维管理制度规范、学科馆员和专题平台建设与服务推广运维队伍、运维管理系统等方面介绍平台运维管理工作,保证专题服务平台稳定、高效、可持续的运行。构建的面向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科研领域的专题知识服务与支撑技术平台可满足粮食和食物安全领域科研用户个性化、深层次、嵌入解决科学问题全过程的专题知识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