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73例普外科病人的大便进行了需和双歧杆菌计量检查,各实验组大便需氧菌的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的数值不显著,而梗阻性黄疸,结肠癌、肝癌、胃癌、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大便的双歧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显明减少。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内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B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析和比较两组所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切除肿瘤的直径和厚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8.95±1.63) min,治疗费用为(2127.70±468.31)元,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肿瘤直径和厚度、住院时间、垂直切缘阴性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低,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能够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4.
科研快讯     
<正>Nature Genetics: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首获系统阐述近日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教授刘颖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教授刘赟等合作,运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靶基因深度测序技术,首次系统阐述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发现驱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Erb B信号通路的突变与胆囊癌病人预后显著相关。7月6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胆囊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种族和性别差异性,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由于胆囊癌具有恶性  相似文献   
5.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通过检测尿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含量来诊断上消化道癌症的新方法,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肠癌、胃癌和胰腺癌等相关癌症。这一发现有助于对癌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例消化道瘘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MEN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MEN组12例,EN组11例,检测患者鼻空肠饲养前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及消化道症状。结果 MEN组与EN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EN组与EN组在消化道症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微生态营养可以明显减轻消化道瘘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东亚飞蝗消化道的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研究东亚飞蝗Locutsta migratoria manilansis(Meyen)消化道可视化模型三维重建方法.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将冰冻包埋剂(OCT)包埋后的飞蝗成虫做连续切片,进行截面图像信息采集,建立数据集;通过Photoshop、Image-Pro Plus(IPP)软件对消化道截面图像进行分割、处理...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酶标技术ABC( 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法,对水鼩鼱(Neomys fodiens)消化道内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5-羟色胺阳性细胞仅在肠内分布,食管和胃处没有分布.细胞分布密度曲线呈抛物线型,空肠部分布密度最高,十二指肠部次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在手术过程中的诊疗策略及技术,以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10年10月被诊断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3例患者,治愈22例,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出现肠瘘,2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均未再次出现出血。平均住院时间14.3天。结论:手术治疗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最后的诊治手段,掌握相应手术策略及技术,可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1株干酪乳杆菌,通过实验研究用环丙沙星预先处理牙鲆消化道后乳杆菌的定植和演替规律。在投喂含有1.2×10^9CFU/g乳杆菌的饲料5 d后,消化道定植的乳杆菌超过106CFU/g,其后维持在10^6~10^8CFU/g动态平衡中。同时随着乳杆菌的投喂,不经环丙沙星预先处理牙鲆消化道的正常组,鱼消化道的弧菌数从10^7~8CFU/g降低到10^6CFU/g左右;而经环丙沙星预先处理牙鲆消化道的药饵组,鱼胃、小肠和盲囊的弧菌数则是先增加,然后显著下降。停喂乳杆菌7 d后,2个实验组鱼消化道的乳杆菌均从10^5~6CFU/g下降到10^4CFU/g,干酪乳杆菌正常组鱼盲囊中弧菌从10^5CFU/g回升到10^6CFU/g,胃和小肠中弧菌数量基本不变。干酪乳杆菌药饵组则有所不同:除胃中弧菌数量则基本不变外,盲囊和小肠中弧菌数量继续下降,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能在牙鲆消化道内定植,而用预先处理牙鲆消化道后,更有利于乳杆菌的定植;乳杆菌的投喂和定植,使牙鲆消化道中的弧菌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