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4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5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物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通信时,传感器节点会对其邻近的人体组织产生有害的电磁辐射,并由此引出了温度问题.在生物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如只考虑节点的能量问题,则可能致使某部分组织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受到损伤,因此,传统的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并不能完全适用.本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簇头转换算法,综合考虑节点的能量、温度等问题,为各节点设定优先级,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节点作簇头节点.从而使传感器节点邻近组织的温度得到控制,并且各节点的剩余能量也较为均匀.与传统的算法相比,降低了网络节点对人体的损伤,同时延迟了第一个死亡节点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3.
PlantletRe郡nerattonfromThreespeciesof山涉oplsInv咖0LIUMing-Zhi(a仲伽响ofeq,Imlz’xlho,LnNz~xl730000)1植物名称棘豆属:黄花棘豆(Oxytropisochrocephala)、甘肃棘豆(O.kansuensis)和宽苞棘豆(O.latirateata)。2材料类别由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下胚轴以及子叶的切段和切块。3培养条件使用B5和MS及改良的MS培养基[MS大量元素的CaCl2·2H2O、MgSO4;·7H2O、KH2PO4不变,改变NO3和NH浓度及比例。因此,在培养基中除加入不同比例及不同量的KNO3和NH4NO3外,还添加适量的氯化钾和柠檬酸按。No:NH分别为0:6…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肝泡状棘球蚴病(HAE)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并分析影响HAE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HAE病人的诊疗记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病人分为非移植性根治性切除组(A组)、术中病灶绝大部分切除(90%以上)组(B组)、术中不能90%以上切除或仅引流组(C组)、肝移植组(D组)。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四组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A组死亡率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组预后生存状况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非移植性根治性切除、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前提下,对HAE病人行非移植性根治性切除术治疗效果最好,且非移植性根治性切除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云南高原鳅属洞穴盲鱼一新种——邱北盲高原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和2006年,在云南省邱北县腻脚村一喀斯特洞穴深处各采到一批盲鳅标本,经鉴定,为高原鳅属(Triplophysa)一未记录的新种--邱北盲高原鳅。新种具有的特殊头形及可数性状等特征,与中国已记录的穴居高原鳅均不同,而与分布于金沙江水系的前鳍高原鳅(T.anterodorsalis Cao et Zhu)相近,但新种有下列特征可与之相区别:1)无眼vs.眼正常;2)背鳍分枝鳍条7vs.8-9;3)尾叉形vs.尾微凹。新种与同水系(南盘江)的大斑高原鳅(T.macromaculata Yang)也较相近,但可与之相区别:1)无眼vs.有眼;2)无色素vs.有斑;3)尾叉形vs.尾微凹。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区黑沟绿太阳鱼种群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太阳鱼是2015年4月在大别山区淠河流域支流中新发现的入侵鱼类。利用2015年7月从黑沟中采集的78尾绿太阳鱼标本,对该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测量和分析。结果发现绿太阳鱼种群内的形态相似性较高,但还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相比性别,年龄是造成这种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雄性从Ⅰ龄开始出现显著的形态分化,而雌性差异并不显著。这种形态学的差异完全符合雄鱼筑巢护卵的习性,具体表现在雄鱼头部指标(D1-2、D2-3、眼间距、眼后头长、头长)、臀鳍附近指标(D5-7、D5-8)、背鳍基部指标(D6-8)和尾柄处指标(D9-10)增大。同时相比Ⅰ龄以上的雄鱼,雌鱼和0龄雄鱼的尾柄指标(D8-10、D8-9)较长,身体更适于流水环境。这种雌雄体型上的变化,将有助于雄鱼占领溪流环境中的静水区(深潭),而雌鱼和0龄鱼占领流水区(急滩、湍流),这为该种群适应山区溪流的水文环境,合理分配生态位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使其对大别山区其他鱼类具有较大的生态危害潜力。  相似文献   
8.
棘冠海星暴发及其对珊瑚礁的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冠海星的反复暴发是导致印度-太平洋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我国对棘冠海星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棘冠海星及其暴发的生态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雌性棘冠海星个体每年产卵数量高达50万-2亿个,环境因素变化只要导致幼虫和幼体存活率的轻微提高,成体就将得到大量补充;2)棘冠海星暴发的阈值为1000-1500个/km2,暴发周期为10-27 a,每次暴发持续1-10 a,最终可能以"种群集体感染疾病而崩溃"结束;3)棘冠海星暴发对印度洋及太平洋东部和北部珊瑚礁的破坏性非常小,却直接导致太平洋的西部和南部珊瑚礁90%以上的珊瑚死亡,并通过改变珊瑚群落组成、减少珊瑚和鱼类多样性而对珊瑚礁产生间接影响;4)关于棘冠海星暴发原因的假说中"陆地营养物质输入假说"和"捕食者过度捕捞假说"得到了最普遍的认可,但都不能解释所有的暴发事件;5)应对棘冠海星暴发的主要策略有改善水质、设立保护区、投放天敌和人工清理等,其中人工清理是最直接有效的策略,但迄今并没有发现可长期抑制棘冠海星暴发的方法。因此,急需加强对棘冠海星的深入研究,探查其暴发的根本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区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 Richardson)及其杂交种,前期研究构建了一个YY超雄黄颡鱼的BAC文库并筛选到了一个包含性别连锁标记Pf62-Y的BAC克隆。研究对该BAC克隆进行测序并鉴定到了一个新基因Inad-like,而且Inad-like的外显子序列在X和Y染色体上基本一致。通过黄颡鱼Inad-like的外显子序列及序列的保守性我们设计引物在瓦氏黄颡鱼中扩增获得了其部分内含子序列。通过内含子序列比对,发现瓦氏黄颡鱼比黄颡鱼少了一个DNA片段。基于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显著遗传差异,设计了一对引物,该引物在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1908和1178 bp DNA片段,而且在杂交黄颡鱼中同时扩增出这两个DNA片段。总之,这个新的遗传标记提供了一种稳定、高效识别黄颡鱼及其与瓦氏黄颡鱼杂交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mtDNA Cyt b序列分析齐口裂腹鱼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测定了长江上游4个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野生群体(重庆巫溪、重庆城口、四川雅安、四川阿坝)共104个个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 以探讨齐口裂腹鱼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 在104个个体Cyt b序列中共检测到43个多态性位点, 25个单倍型。4个齐口裂腹鱼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704—0.884, 核苷酸多样性介于0.007—0.012。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介于0.008—0.017, 其中四川雅安群体与四川阿坝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近, 基因交流频繁。重庆城口群体与四川雅安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远, 基因交流受阻。AMOVA分析表明, 齐口裂腹鱼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群体内部, 且组群间、组群内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中性检验得到Tajima’s D和 Fu’s Fs的值不显著, 且歧点分布图呈多峰, 表明长江上游4个齐口裂腹鱼野生群体未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旨为齐口裂腹鱼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必要参考意见, 同时为齐口裂腹鱼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