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6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42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遗传》2011,(1):59
2010年12月17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JGG)编委会议在三亚召开。来自国内外的29位编委、Elsevier出版社中国区期刊合作负责人周灵妮女士、中国遗传学会办公室主任王长城及JGG编辑部的编辑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王新星  陈涛  李敏  王跃中 《生态学报》2022,42(7):2962-2973
沿岸鲸豚类栖息地易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其分布和核心栖息地发生变化。珠江口-漠阳江口中华白海豚种群是目前所知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种群,其中伶仃洋水域是其重要的栖息地。近年来,珠江口伶仃洋周边城市发展带来的人类活动增加,白海豚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分析伶仃洋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对应的保护策略显得非常迫切。以多源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为数据源,通过影像分析近43年珠江口伶仃洋围填海造成的海域流失,结合近20年来采用截线抽样法收集的海豚观测数据,运用含障碍核插值(Kernel interpolation with barriers)方法,分析白海豚的分布及核心栖息地的变化。结果显示:1986-2015年期间,研究区域内流失的海域面积为344.08km2;目击分布离人工海岸线的平均距离大于自然海岸线的平均距离,目击分布到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的平均距离均在减小,表明过去20年白海豚的栖息地使用选择发生了一些变化,被迫适应人类活动的干扰;1997-2016年白海豚的分布范围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白海豚栖息地使用的重心偏向伶仃洋东部水域,核心栖息地趋向主航道和无人海岛附近水域萎缩,可能是海豚因海域食物资源减少而迫不得已的选择。不同时期,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覆盖的核心栖息地比例呈递减趋势,占比由79.9%下降到49.4%,当前有必要对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作出一些优化调整,以适应栖息地使用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6.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对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赤霉素、奈乙酸、矮壮素、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的诱导效果不同,注射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7.
8.
9.
高怡  施联蓉 《动物学报》1990,36(3):310-314
本实验结果表明:衰老大鼠(26—27月龄)尾壳核多巴胺(DA)神经末梢膨体较成年组(3—4月龄)明显减少,而单个膨体内DA含量较成年组显著增多,提示纹状体DA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代偿机制。本文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