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3篇
  免费   1373篇
  国内免费   12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予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照组60例予钙尔奇D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股骨颈、股骨粗隆和腰椎正位的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临床效果优于钙尔奇D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beta1)水平变化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发病机制中作用。 方法:选取HSP患儿30 例、HSPN患儿30 例和30 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采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标本IGF-1 浓度,采用 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TGF-茁1 浓度;同时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患儿血清Cys C、BUN、SCr 水平。结 果:血IGF-1、TGF-beta1 的水平HSPN组、HSP组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 水平对照组、HSP 组与HSPN 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直线相关分析HSPN 组的血清Cys C 水平与血IGF-1、TGF-beta1 水平 比较,存在正相关(r=0.759、r=0.802,均P<0.05),血IGF-1 与TGF-beta1 也存在正相关(r=0.850,P<0.05)。结论:血IGF-1、TGF-beta1 共同 参与紫癜性肾炎发病,其水平变化与病理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AIO)的疗效,减少再梗阻率。方法:将120 例AIO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 组60 例,开腹组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组实施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观察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再梗阻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73.48± 9.32)mL,少于开腹组的(207.45± 33.21)mL(P<0.05);腹腔镜组手术、术后 镇痛、下床活动、肠恢复蠕动、肛门恢复排气、拔除尿管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9.15± 10.13)min、(14.67± 7.23)h、(27.14± 7.04)h、 (3.11± 0.96)d、(3.24± 1.02)d、(3.37± 1.23)d、(7.95± 3.05)d,均短于开腹组的(83.84± 9.24)min、(27.38± 8.02)h、(36.23± 5.87) h、(4.05± 1.35)d、(4.35± 1.74)d、(5.02± 2.13)d、(10.35± 3.71)d(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再梗阻率分别为10.00%、 10.00%,均低于开腹组的33.33%、40.00%(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 60 min 是再梗阻发生的独 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AIO 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而且并发症与再梗阻率低。  相似文献   
4.
骨形成蛋白-9(BMP-9)是从胚胎鼠的肝脏c 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的新型细胞因子,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由肝脏非实质细胞合成分泌,在体内以类激素的形式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BMP-9不仅具有强烈的骨诱导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还可通过调控糖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表达、促进胰岛素合成及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方式调节体内葡萄糖平衡。本文主要对BMP-9与骨代谢及糖代谢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深入认识糖尿病、代谢性骨病及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糖尿病和骨骼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CR9和CCL25蛋白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CR9和CCL25表达水平,结合上皮性卵巢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CR9和CCL2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低表达,二者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组织类型、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CR9与CCL25表达相关(P0.05)。结论:CCR9和CCL25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二者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下的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安全性和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入组60例需要MECT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30例)使用氯胺酮诱导麻醉的MECT治疗;异丙酚组(30例)使用异丙酚诱导麻醉的MECT治疗。入组患者在基线期及MECT治疗8次后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及连线测验A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汉诺塔测试,出组时评定副反应量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异丙酚组较氯胺酮组降低更明显。结论:氯胺酮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较异丙酚组轻,未出现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专性寄生菌吸器功能研究现状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器是专性寄生真菌和卵菌的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变态结构,由吸器体、吸器外间质和吸器外质膜3部分组成。吸器不仅仅是吸收和转运寄主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功能,它在病原菌生物合成、抑制寄主的防御反应等方面也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对吸器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控制专性寄生菌。本文综述了吸器关于营养吸收与致病性方面的功能,讨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黏膜是阻止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黏膜免疫系统在抵抗感染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黏膜途径接种疫苗可以同时诱导黏膜和全身免疫反应,因此,理论上针对黏膜的免疫策略是最合理和有效的。但黏膜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屏障作用造成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低下,制约了黏膜疫苗的发展。M细胞(Microfoldcells)是黏膜免疫系统所独有的,其具有捕获腔内抗原和启动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功能。M细胞摄取抗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黏膜疫苗的免疫效力,而利用M细胞配体可将抗原靶向递呈给M细胞,从而实现高效的黏膜免疫应答。靶向M细胞的抗原递送策略及其应用可以提高黏膜免疫应答水平,促进黏膜疫苗的研制。尽管如此,要成功研制安全高效的黏膜疫苗,今后依然有漫长的路要走,这可能有赖于进一步探究M细胞的特性和功能及黏膜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9.
不同功能群的根部真菌可能会与植物差异性地互作, 并进一步影响地下真菌与植物群落构建。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检测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常见植物的根部真菌; 采用网络分析法比较了丛枝菌根(AM)真菌、外生菌根(ECM)真菌, 以及所有根部真菌与植物互作的二分网络(bipartite networks)结构特性。从槭树科、番荔枝科、夹竹桃科、冬青科、棕榈科、壳斗科、樟科和木犀科等8科植物的根系中, 检测到297,831条真菌ITS1序列, 这些序列被划为1,279个真菌分类单元(OTUs), 其中子囊菌门748个、担子菌门354个、球囊菌亚门80个, 以及未知真菌97个。核心根部真菌群落(420个OTUs)中, 至少有三类不同生态功能的真菌常见, 即丛枝菌根真菌(40个OTUs, 占总序列数23.4%)、外生菌根真菌(48个OTUs, 13.9%)和腐生型真菌(83个OTUs, 19.8%)。尖峰岭山地雨林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结构特性的指标普遍显著高于/低于假定物种随机互作的零模型期待值。在群落水平, 不同功能型的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表现出不同或相反的结构特性, 如丛枝菌根互作网络表现为比零模型预测值高的嵌套性和连接性, 以及比零模型低的专一性, 而外生菌根互作网络呈现出比零模型预测值低的嵌套性和连接性, 以及比零模型高的专一性。在功能群水平, 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度在AM互作网络高, 而ECM互作网络低; 真菌的生态位宽度在ECM互作网络窄, 而在AM互作网络较宽。共现(co-occurrence)网络分析进一步揭示, ECM群落的物种对资源的高度种间竞争(植物、真菌高C-score), 以及AM群落的物种无明显种间竞争(低C-score), 可能分别是形成反嵌套ECM互作网络及高嵌套AM互作网络结构的原因。上述结果说明, 尖峰岭山地雨林中至少有两种及以上的种间互作机制调节群落构建: 驱动AM互作网络冗余(nestedness)及ECM互作网络的高生态位分化(专一性)。本研究在同一个森林内探讨了不同功能型的真菌-植物互作特性, 对深入理解热带森林的物种共存机制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8例,以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其中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观察组采用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的18.37%(9/49)(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患者髋关节各项评分相比术前均有升高,术后3个月的各项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当中,采用SL-R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减少住院时间,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且可改善髋关节各项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