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浙江省永嘉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促进风景区的有效管理和建设,于2008年5月、8月、9月、10月和2009年5月对楠溪江流域的两栖动物进行野外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楠溪江流域共计有两栖类24种,隶属于2目7科,中国特有种13种,其中福建大头蛙和天台粗皮蛙是温州地区的新纪录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华南区共有种为主,东洋界占明显优势,达22种,占物种总数的91.7%.  相似文献   
2.
蛙类哀鸣     
王大锐 《化石》2011,(1):36-43
两栖动物最早出现在距今大约3.6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必须把卵产在水里并在水中孵化,成长过程中要经过一次变态,以青蛙为例,它的幼体,也就是小蝌蚪,  相似文献   
3.
肠道及皮肤微生物群落对宿主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Gosner38期蝌蚪肠道和皮肤共生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差异。在门水平上,林蛙蝌蚪肠道中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皮肤中的优势门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此外,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显著偏高,皮肤中拟杆菌门的丰度显著偏高。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皮肤,而肠道和皮肤的物种丰富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对KEGG通路的丰度进行比较时,结果显示肠道"环境信息处理"功能的丰度显著高于皮肤,而皮肤中"遗传信息处理"及"新陈代谢"功能显著偏高。本研究提示林蛙蝌蚪肠道及皮肤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植物杂志》2009,(11):87-87
箭毒蛙亦称毒标枪蛙或毒箭蛙,属於毒蛙科。是世界上最毒的两栖动物,也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最小的两栖类动物,某些种类成年蛙的身长仅1.5厘米,但也有少数种类可以达到6厘米。也就是说箭毒蛙至少持有两项世界之最。它们很有可能还是世界上最美的蛙。它们通身鲜明多彩,多半带有红色、黄色或黑色的斑纹,四肢布满鳞纹。  相似文献   
5.
极度濒危的洞栖蛙类——务川臭蛙的生境和现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务川臭蛙是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自1979年采集到该种标本到1983年被命名以来,其已知分布点仅有模式标本产地1处,对其种群现状几乎一无所知:故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级(CR)。2003年5月至2008年11月,笔者对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柏村镇的大沟水库溶洞等70多个洞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种群调查,新发现了3处分布点,掌握了栖息地环境状况,并对务川臭蛙的行为和生态作了初步观察。目前,已初步了解了该种的生存现状,以期为今后实质性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两栖动物在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中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简单介绍了两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优越性及其研究历史和现状,同时也概述了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总结了污染水体中部分蝌蚪的形态行为特征,并且提出了利用两栖动物的形态和行为模式建立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仪器的可能性,为生物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川泗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9月4~16日对四川省平武县泗耳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调查。共发现16种,隶属12属7科。动物地理区系组成分析表明该地以东洋界西南区成分为主,同时周围各动物地理区的某些物种在这里交汇。建议适当扩大该保护区的面积,使其包括一些较低海拔的生境,以利对一些重点保护物种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8.
福建泉州两栖动物调查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2001年的调查证实,泉州市有两栖动物32种,属于古北界的3种,东洋界的29种,其中华南区与华中区共有者10种,华中区的种类18种,华南区的种类只有1种,说明泉州市两栖类的区系组成是以华中区的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对花姬蛙(Microhyla pulchra)蝌蚪捕食藻类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蝌蚪密度的增加,对蓝藻的总捕食量显著增加,但每只蝌蚪的平均捕食量随蝌蚪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文中讨论了蝌蚪在水资源环境保护中控制蓝藻暴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12S rRNA基因序列研究中国蛙科24种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测定了中国蛙科动物24种和蟾蜍科的中华大蟾蜍线粒体12S rRNA基因长约400bp片段的序列。采用邻接法,对其数据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24种可分成3个支系:第一个支系包括棘腹蛙、合江棘蛙、棘胸蛙、大头蛙、虎纹蛙、倭蛙、泽陆蛙共7种,其中3种棘蛙组成一个单系;第二个支系由3种湍蛙,即戴云湍蛙、华南湍蛙和武夷湍蛙组成,应属于湍蛙亚科;第三支系包含余下的14种蛙,其中5种林蛙和4种臭蛙分别组成一个单系;2种侧褶蛙先聚合后,再与弹琴水蛙聚合,2种粗上先聚合在一起,再与由林蛙组成的单系群聚合。第三支系首先与第二支系相聚,然后它们与第一支系形成姐妹群,即由蛙亚科的7个物种组成的第一支系,不与蛙亚科另14个物种组成的第三支系直接聚合,表明第一支系的物种可能不属于蛙亚科。此外,分子证据提示把陆蛙属、大头蛙属、虎纹蛙属、棘棘属、臭蛙属、粗皮蛙属和侧褶蛙属从原来的蛙属分出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