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由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感染引起的牛副流感病已成为各国牛场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每年都会给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关于该病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Bpiv3感染对MDBK细胞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KK3)及其下游分子p38丝裂酶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对p38 MAPK通路在Bpiv3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Bpiv3感染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KK3,p38 MAPK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并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6,IL-8,IL-13和TNF-α的水平变化,采用SPSS 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Bpiv3在感染后能够诱导MKK3的激活以及p38的磷酸化,激活了p38 MAPK信号通路。而且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Bpiv3的复制过程。ELISA检测Bpiv3感染后以及使用抑制剂SB202190处理后的细胞上清中IL-6、IL-8、IL-13和TNF-α的水平发现,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Bpiv3诱导的炎症反应。研究证实Bpiv3感染能够激活p38 MAPK通路,显著上调MKK3的表达并诱导p38发生磷酸化,进一步激活下游分子发挥生物学活性,促进Bpiv3的复制及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Bpiv3感染诱发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某省七家三级医院输血科管理现状调查,了解医院在输血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技术操作的规范性、输血流程的安全性、输血科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医院输血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旨在为医院及政府职能部门制订有关医院输血安全相关策略提供科学的佐证。方法:1、文献法:对CNKI、维普数据库近五年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2、现场调查:对某省7家三级医院输血安全管理现况调查。结果:所调查的7家医院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知晓率较低,储血冰箱未按照正确的时间进行监测,医务人员对病人输血反应观察不到位,输血前医患沟通较好,输血差错自愿报告系统超过60%的医院尚未建立,输血不良事件发生后,只有14%的医护人员愿意主动上报,输血科医务人员30岁以上的不到30%,专科以下学历占66%,专业背景37%为检验专业,无学历的占8%。结论:医院输血安全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管理制度知晓率低、执行不到位,储血过程未按相关要求进行监测,输血科医务人员过于年轻化,学历层次较低,专业背景单一。建议医院应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上消化道血管粘膜损伤性疾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胃镜检查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行纤维胃镜检查,同时采用酶免法检测病人血清HBV.12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38例。结果:观察组的83例胃病患者即消化性溃疡,出血性或糜烂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的HBV总阳性率为65.1%。对照组38例即非血管粘膜损伤组的单纯性浅表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其HBV总阳性率为4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上消化道血管粘膜损伤与HBV感染密切相关。如何有效保护消化道血管粘膜的完整性是降低HBV感染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长期(3个月)处于低温条件下的小鼠各肠道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低温驯化后小鼠的体重(P0.05)、消化道总长度(P0.05)、小肠长度(P0.01)和盲肠长度(P0.05)显著增加,而十二指肠肠腔隙截面积未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小鼠的肠腔隙体积在低温环境下明显增加。同时,低温驯化小鼠十二指肠的肠道和肠壁组织截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而其绒毛高则显著增加(P0.001),提示其黏膜层厚度增加,而黏膜下层结构趋于萎缩,表明小鼠肠道组织的形态结构为应对低温条件已经产生了适应性调整,即通过增加消化道的长度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面积来增加食物摄取量、食物吸收速率和吸收效率等,进而满足低温条件下小鼠能量需求的增加。相比之下,低温鼠的胃大小、盲肠重量、大肠长度与重量、直肠组织结构均未产生显著变化,暗示这些肠道结构对外界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哺乳类主要通过增大消化道长度和吸收面积来提高其消化效率,通过改变消化道的形态和结构来提高消化和吸收效率,以便更好地去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而导致的能量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5.
苏长兰 《生物磁学》2006,6(1):59-60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上消化道血管粘膜损伤性疾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胃镜检查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行纤维胃镜检查,同时采用酶免法检测病人血清HBV.12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38例.结果:观察组的83例胃病患者即消化性溃疡,出血性或糜烂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的HBV总阳性率为65.1%.对照组38例即非血管粘膜损伤组的单纯性浅表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其HBV总阳性率为4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上消化道血管粘膜损伤与HBV感染密切相关.如何有效保护消化道血管粘膜的完整性是降低HBV感染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