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产自四川的模式标本及产自湖北的标本,对绿角星天牛Anoplophora viriantennatus WangJiang,1998进行了重新描述,其雌性为首次报道,该种也是首次记载分布于湖北,并提供了雌、雄成虫及生殖器照片。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蜜蜂工蜂卵巢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蜜蜂Apis mellifera L.蜂群中的工蜂卵巢发育和工蜂产卵现象受多种因素控制,了解其影响因素对养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意大利蜜蜂蜂群设置为囚王群(tg1)、无王有子群(tg2)、无王无子群(tg3)以及正常有王蜂群(CK)4个试验组,通过对工蜂卵巢管的显微观察,确定不同处理组工蜂在不同时间段内卵巢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与CK处理组相比,tg3处理组中的工蜂卵巢发育水平最高,tg2次之,tg1最低;在31d时,4个处理组两两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tg1、tg2和tg3处理组中工蜂产卵前期时间分别为35、22和17d,而CK蜂群在试验期内未出现工蜂产卵现象;tg2和tg3处理组的工蜂产卵的封盖前期时间分别为8和6d,而tg1和CK组在试验期内未出现子房封盖现象。蜂群失王时间过长会刺激工蜂卵巢发育,并导致其产卵;蜂群的短期失王和蜂王老化也会刺激工蜂卵巢发育,但是刺激程度较低;蜂群中的蜂子能抑制工蜂卵巢管的发育,因此在蜂群短时间失王时可以适当地补充子脾延缓工蜂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成虫复眼的感光作用,为灯光诱杀柑橘大实蝇的绿色防控措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室内视觉行为实验方法测定遮蔽单眼、遮蔽复眼和同时遮蔽单复眼处理后不同日龄的柑橘大实蝇成虫在不同光强刺激下的趋光行为反应。【结果】与CK(未作任何遮蔽处理)相比,遮蔽复眼处理的成虫的趋光率显著降低,而遮蔽单眼处理的成虫的趋光率则基本不变。遮蔽复眼处理后的1日龄、5日龄和同时遮蔽单复眼处理后的3日龄的雌、雄成虫之间对于1 000 lx光照度的趋光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日龄(1、3和5日龄)的成虫之间对于1 000 lx和2 000 lx光照度的趋光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光强(500、1 000和2 000 lx)刺激对成虫的趋光率均有一定影响。【结论】成虫的趋光率与复眼、日龄、性别和光照强度均有关系,其中复眼的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柑橘大实蝇是柑橘上的重要害虫。本文分别利用Y型嗅觉仪和饲喂法测定了柑橘大实蝇成虫对12种杀虫剂的选择行为和击倒作用,以期筛选出田间防治柑橘大实蝇的高效农药,并为研发其诱杀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种杀虫剂中,吡虫啉、阿维菌素对雌成虫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多杀霉素、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氟铃脲对雄成虫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多杀霉素、毒死蜱、噻嗪酮对雌成虫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啶虫脒、噻虫嗪、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既无驱避作用也无引诱作用。同种药剂对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的击倒时间无显著差异,不同药剂间对柑橘大实蝇成虫的击倒时间有显著差异,其中啶虫脒的击倒时间(KD50<1 min)最短。综合考虑杀虫剂对柑橘大实蝇选择行为的影响及击倒作用,认为啶虫脒更适宜作为柑橘大实蝇诱杀剂中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重要的捕食性草蛉种类之一,可捕食蚜虫、叶螨、粉虱、蓟马、鳞翅目卵及幼虫等多种害虫。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近几十年对大草蛉的研究成果,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归纳,尤其梳理了大草蛉嗅觉趋性行为、滞育特性、人工饲养、田间控害能力等研究热点,并对大草蛉的田间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电子天平称重法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在茄子叶片上垂直方向的附着力进行测定,为进一步研发和利用气流控制技术防治农业害虫提供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垂直方向的最大附着力分别为7.3±0.3 mN,8.6±0.6 mN,12.0±0.3 mN,15.8±1.3 mN和13.0±1.0 mN。茄二十八星瓢虫垂直方向的附着力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雌成虫雄成虫;4龄幼虫3龄幼虫2龄幼虫。幼虫的附着力/虫体体重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所有处理的附着力与虫体体重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附着力/虫体重量的系数范围为47.8-90.8,身体重量占附着力1.1%-2.1%。结果进一步表明,在设计旋风式气流吸虫机的频率等参数时,要考虑茄二十八星瓢虫在茄子叶片上的附着力远大于其体重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传播的主要介体,其唾液腺在取食和传毒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带毒与不带毒白背飞虱成虫的唾液腺进行转录组测序,进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表达基因,推测出唾液腺中与传毒相关的基因。【方法】利用Ion ProtonⅡ,PGM平台进行带毒与不带毒白背飞虱成虫唾液腺转录组测序,用SOAPdenovo软件从头组装,通过blast X比对进行基因注释。采用Blast2go和Blastall软件对所测基因的GO功能富集和KEGG代谢途径进行分析;釆用RPKM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带毒和不带毒白背飞虱的唾液腺转录组样本的原始数据经过软件处理后分别获得52 062和51 407条unigenes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SRS851833和SRS843978),平均长度分别为639和647 bp。通过NR数据库比对,共18 431个unigenes具有同源序列,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同源序列最多(16.23%)。所有unigenes富集到52个GO类群,240个KEGG信号通路。白背飞虱在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后,唾液腺有89个unigenes序列的表达发生变化。【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带毒与不带毒白背飞虱唾液腺转录组样本后,发现有部分基因序列的表达存在差异,这些基因序列可能和病毒与载体的互作有关。转录组数据的获得为研究与取食和传毒相关的基因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从而在分子水平上为后续研究白背飞虱与SRBSDV互作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UDP-糖基转移酶(UGTs)是昆虫主要的Ⅱ期解毒酶,可能参与昆虫抗药性的形成。本研究旨在探究Q型烟粉虱中UGT基因是否参与其对噻虫嗪的抗药性。【方法】依据烟粉虱基因组数据库设计引物,克隆其UGT354A1基因的全长序列;采用qRT-PCR技术检测UGT354A1基因在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部位以及抗敏品系中的表达量;通过RNA干扰试验,验证UGT354A1基因在烟粉虱噻虫嗪抗性中的作用。【结果】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UGT354A1基因属于典型的昆虫UGTs,包括两个糖基供体(DBR1和DBR2)和一个保守特征性基序。qRT-PCR结果显示,UGT354A1基因在噻虫嗪抗性品系(THQR)中的表达量为敏感品系(THQS)的2.60倍,且噻虫嗪可显著诱导该基因的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部位中,发现UGT354A1基因在烟粉虱若虫和成虫阶段及头部和胸部表达丰富。RNAi后,沉默UGT354A1基因能够显著增加噻虫嗪对Q型烟粉虱的毒杀作用。【结论】UGT354A1基因在Q型烟粉虱中对噻虫嗪具有重要的解毒作用,可能参与了抗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是葱蒜类蔬菜上的重要经济害虫,在我国广泛分布。本研究旨在阐析中国葱斑潜蝇的地理种群遗传分化。【方法】以中国8省12个不同地理种群的253头葱斑潜蝇为样本,测定其mtCOI基因序列;依据获得的mt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7.0, DnaSP 6.1和Arlequin 3.5等软件对葱斑潜蝇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水平和遗传变异等进行分析。【结果】在253头个体的759 bp mtCOI基因片段中,获得13个单倍型,各单倍型间K2P遗传距离均小于0.02;其中单倍型Hap1为12个地理种群所共享,总发生频率高达81.82%。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较低(Hd=0.327),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159,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为1.21011;葱斑潜蝇总群体遗传分化程度中等(FST=0.06971),基因交流较充分(Nm=3.33629)。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遗传变异来源为群体内;总群体Tajima’s D检验值为显著负值;Mantel检测结果说明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结论】中国葱斑潜蝇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基因交流较充分,遗传分化程度中等,且地理距离并不影响其遗传分化程度;葱斑潜蝇总群体在较近的历史时期未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和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0.
昆虫卓越的爬行和附着能力来源于其精细的功能性黏附系统。根据形态结构的不同,昆虫的黏附系统可分为光滑型黏附垫和刚毛型黏附垫两种类型,二者在分泌液的支持下均能附着于几乎所有的光滑或粗糙的物体表面,而且这两种类型的黏附垫与界面的附着的形成均主要依赖于范德华力。本文综述了昆虫足的附着机制,包括光滑型和刚毛型两种黏附垫的结构和其形成附着的机理,以及黏附垫分泌液的功能、组成成分和释放机制,阐明了昆虫如何巧妙地解决稳定附着和快速脱附这一矛盾的问题,讨论了诸如界面的理化性质和环境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昆虫附着的影响,以期帮助人们深入地理解昆虫足的附着机制,并为其在仿生学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