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陵长江大桥对豚类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道平  唐海滨  汪克来 《生态学报》2002,22(12):2079-2084
根据1987-2001年在铜陵江段所进行的18次豚类生态考察,统计历年考察记录中,在成德洲-梅埂段(以下称大桥河段)工作的天数及观察到的白Ji豚和长江江豚数量,分别计算其SPUE值(Sightings per unit of effort,以头/d计)。并于1989,2001年,在长江水位8.5m左右(吴淞 高程)测定了大桥河段断面A,B,C,D的深度(m)及流速(m/s)。根据汉道最大河宽(B),转折角(α),曲折率(S/L),以及汊道宽长比(B/S)的变化,分析河道与沙洲的变动对白Ji豚和长江江豚栖息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桥建成后,河段平面变形小,汊道分流比稳定,滩槽很少变动,流态稳定,水势复杂多样,仍具备豚类栖息活动必要的水文条件,但铜陵大桥对其上下河道,沙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近期和悦洲与成德洲附近的滩槽冲淤明显,汇,分流区主流摆动不确定,不能形成稳定的水区,导致成德洲附近的白Ji豚和长江江豚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特别是白Ji豚的活动路线中(太阳洲→梅埂)的羊山矶,历次考察中未观察到白Ji豚,总而言之,白Ji豚在大桥河段的SPUE值降低与其种群急剧下降是一致的,但在梅埂活动的次数下降不明显;长江江豚在局部水域(梅埂,横港)的SPUE值有上升趋势,这些现象可能与近期的河床演变及桥墩挑流有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PAE编码系统构建的半自然条件下长江江豚行为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识别和编制动物行为谱是深入研究动物行为及其与环境复杂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于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以栖息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的8头长江江豚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随机动物取样法观察记录了动物行为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环境,并以"姿势—动作—环境"(posture-act-environment,PAE)为轴心,以行为的功能为依据,构建了长江江豚的PAE行为谱。共分辨记录了半自然水域长江江豚的8种姿势、33种动作和46种行为,并定性描述了不同行为出现频率与年龄组、性别的关系。该行为谱综合了姿势和环境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长江江豚的生态与行为、促进长江江豚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长江江豚野外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铜陵江段捕获的7头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进行了体征与血液学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的个体有2头,2头个体有明显的病变,余者营养不良,患不同程度的贫血症。这可能与长江渔业资源日趋枯竭有关。  相似文献   
4.
美国白蛾是原产于北美地区的世界性植物检疫性害虫,自1979年发现入侵我国以来,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美国白蛾疫情不断南扩,其化性在一些地区出现新的变化。本文根据1979—2021年该虫发生扩散情况和各地区监测普查结果,结合部分地区温度变化数据,全面分析了美国白蛾入侵我国以来的发生扩散过程,对比分析了各地区发生世代数及变化情况,阐明部分地区世代数增加的原因。针对美国白蛾世代数演变规律和反复暴发成灾的情况,提出了当前应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世代数增加引发的扩张速率显著上升;扩张潜力与沿长江地区扩散趋势减缓关系;暴发成灾时有发生与本土化趋势不明显。鉴于当前外来入侵物种管理要求提高及多年来美国白蛾防控工作中暴露的一些问题,提出要在守护国家生物安全底线前提下制定防治策略、在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下实现控制目标、在做好应急准备下摸清暴发成灾规律、在强化疫情检疫管理中提高疫情认定效率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铜陵市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特征,为女性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就诊和体检的2815例女性为研究对象,留取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用荧光PCR法对其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2815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714例,总感染率25.36%;感染率前3位的分别是HPV16、HPV52和HPV58型,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不同年龄组患者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4,P<0.001)。住院、门诊和体检组女性HPV感染率分别为55.00%、26.21%和7.5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451,P<0.001)。结论铜陵市女性HPV感染率较高,以HPV16、HPV52和HPV58型感染为主,≥56岁人群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这次调查旨在研究铜尾矿堆置地理化性质与植被重建的关系,为铜矿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21年5月采用多网目复合刺网和抛网相结合的方法,对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自然水域夹江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30种,隶属于5目7科27属。相对重要性指数显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群落优势种。与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争夺饵料资源的凶猛性鱼类比例达到2.4%,体长分布显示夹江中存在大量长江江豚无法摄食的大个体鱼类(17.5%)。夹江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依次分别为1.955~2.181,0.794~0.820,2.952~3.856和0.705~0.730。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平均拥挤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表明,夹江优势种鱼类可能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建议清理鳡(Elopichthys bambusa)、翘嘴鲌、达氏鲌(Culter dabryi)和乌鳢(Channa argus)等凶猛性鱼类及其他与长江江豚争夺饵料的鱼类,及时捕捞全长超过25 cm的鱼类,补充投放鲢、似鳊、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等长江江豚偏好摄食鱼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异丙肾上腺素对脂多糖诱导BALB/C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0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0μM、100μM和300μM异丙肾上腺素加入BALB/C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培养液,2h后用脂多糖(LPS,10μg/mL)刺激,孵育6h后以ELISA法测定上清中TNF-α水平,24h后测定上清中IL-10的含量,并观察腹膜巨噬细胞时中性红吞噬能力的变化.结果:异丙肾上腺素使BALB/C小鼠腹膜巨噬细胞分泌TNF-α降低,IL-10分泌增加,增加巨噬细胞对中性红的吞噬能力.结论:异丙肾上腺素能调节巨噬细胞分泌功能及吞噬功能,使炎性因子分泌减少,抑炎因子分泌增多,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答:蓝鲸、海豚、海豹和海象等海洋哺乳动物不能饮用咸水,否则它们体内的生化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就像在1个陆地哺乳动物身上发生的情况一样。因此,这些海洋哺乳动物从食物中获取淡水成了唯一途径(食物中的含盐量比海水要低得多)。另外,由于经过几千万年海水环境的生活,它们的身体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出现了适应性变化,水分少的摄入量与小的排泄量是一致的,这些海洋哺乳动物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泌尿器官———肾脏:原尿流经肾小管、集合管时对水分的重吸收量大大增加,并且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也大大增强,因而使通过排尿而失去的水保持在…  相似文献   
10.
Wang YC  Wang Y  Zhu XD  Wu XQ  Wang K  Ren KX  Lu GF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2):460-466
首次应用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方法构建了三层面区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分别为:区域直接生态效率(regional direct eco-efficiency,RDE)、区域总体生态效率(regional total eco-efficiency,RTE)、整体生态效率(holistic eco-efficiency,HE),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评价了铜陵市1990—2008年间的区域生态效率.本文同时引入莫氏生产力指数(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MPI)研究了相邻年份区域生态效率变化,并找出其生态效率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铜陵市区域直接生态效率虽得到了不断提升,但相对区域总体生态效率和区域整体生态效率而言,其相对生态效率均值不高,80%左右年份的相对生态效率在0.8以下;2)铜陵市直接生态效率的持续增长与铜陵市多年来不断加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投入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提高直接生态效率,铜陵市既可以通过扩大原材料进口、减少本地采掘实现,又可以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