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黑颈鹤在产卵期补产卵及人工孵化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报道。依据我们野外观察到的黑颈鹤繁殖习性,并参考其它鹤类资料,今年5—6月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地区进行了黑颈鹤人工孵化试验,其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黑颈鹤产1—2枚卵,所用种卵是直接从正在孵卵的巢内两枚卵中取一枚,随即放入运卵箱内,箱内温度保持在30—36℃。每隔l—2小时开箱通气,以免胚胎室息死亡。卵在运输过程中防止振动,卵运回后,进行测量与编号。然后放入孵化箱孵化,温度逐渐上升。孵化箱与孵化室在开机前必须消毒。  相似文献   
2.
中国盘羊的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盘羊(Ovis ammon)化石和岩画分布的分析,初步探讨自更新世以来我国盘羊的分布趋势和历史变迁。在更新世,盘羊曾经出现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栖息地以草原、荒漠和山地为主。在黄河中下游,盘羊分布区开始由黄河以南向黄河以北退缩;更新世盘羊化石分布点现在已经没有盘羊分布。从盘羊岩画分布看,石器时代的一些分布点现在还有盘羊,一些位于现代盘羊分布区的外围,一些地方现在已经没有盘羊分布;这个时期盘羊开始从华北地区消失,栖息地既有山地、丘陵、也有高原。由于来自人类发展的影响,历史时期盘羊分布区虽然继续缩小,但保持着连续分布。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介绍新疆以外我国盘羊的现代分布。在祁连山,盘羊分布于西祁连山。在阿尔金山,盘羊分布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位于与西祁连山连接部的北阿尔金山,另一是索尔库里以南的南阿尔金山。在昆仑山,盘羊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口、野牛沟和那仁郭楞河以东的东昆仑山。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北坡是西藏盘羊的主要分布区。在内蒙古高原,盘羊主要分布于四王子旗和苏尼特左旗一带。目前,我国大部分盘羊栖息于山地和高原,这些地方已成为盘羊最后的自然庇护所。另外,羌塘高原、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和中、西昆仑山盘羊非常稀少,这些地方大部分区域高原面与湖盆相差50-200m,不是盘羊理想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3.
郑生武  左青云 《兽类学报》1989,9(2):130-136
1987年8—10月,作者在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研究了有蹄类动物栖息地类型、群落结构和数量等级。  相似文献   
4.
羚牛、羊、牛血清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羚牛、同羊及秦川牛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不连续电泳图谱,并对这3种动物的酶谱进行了分析比较,从酶谱的区带数目、泳动率、相对含量及染色强度来看,均表明3者各具有特征电泳图谱,且羚牛与同羊图谱的相似程度较秦川牛接近。  相似文献   
5.
双头蛇     
1988年11月15日,陕西省长安县乾河乡宫子村原建斌同志,在玉米地(海拔410米)捕到一条畸型的蛇,颈的前部分叉,并生着两个头即称双头蛇。头部眼、鼻和口的功能外观均正常。经鉴定是白条锦蛇(Elaphe dione)的幼  相似文献   
6.
白唇鹿性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和祁连山等地。从1986—1988年,我们对白唇鹿生态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现就性行为的观察作简短报道。 发情期 自9月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郑生武等,1989,兽类学报 9(2):123—129),也有一周(胡锦矗、王西之主编,1984,四川省资源动物志,第二卷兽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和30天的记录(Cai Guiquan 1988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8(1):7—12)。我们在四川省石渠县观察到一群118只鹿,发情期从10月5—25日,约20天,繁殖交配领域位于海拔4600米的500×400平方米的山顶及缓  相似文献   
7.
大鲵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分布较广、体型较大的有尾两栖类,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分析大鲵的食性可为人工养殖和保护大鲵提供资料。1985年10月—1988年3月,作者对大鲵的食性做了观察和分析,现整理报道如下。 方法 1985年—1988年,共采集大鲵标本71尾。每年除1—2月气温低河水冻结,无法采集标本外,其余3—12月份每月均可采到标本3—5尾。把采到的大鲵立即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并在腹腔内注射福尔马林液。然后解  相似文献   
8.
蛇类数量调查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2—1984年,笔者在陕西秦岭、长巴山和米仓山区的蛇类动物数量调查,采用:路线(条带)、样方、收购统计以及访问调查等方法,太白县黄柏塬林区,每公顷颈槽游蛇1.02、黑春蛇0.20、蝮蛇0.41,反映了调查区蛇类动物的数量等级,为蛇类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羚牛肉、脂、蹄腺分泌物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对于大型偶蹄类动物的利用已有较多先例,北美麝牛(Ovibous muschtus)近年在加拿大、美国等已经驯养,并以其毛绒作为一种特殊的毛丝工业原料。美洲野牛(Bison Americasus)已与家牛杂交生产肉用牛。我国青藏高原的牦牛(Bos grinus)与黄牛杂交而成的犏牛,已成为藏民的主要肉乳兼用牛。羚牛(Budorcas taxicolor)系稀有动物,为亚洲特产,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及不丹。中国的羚牛分布于川、陕、甘、滇、藏5省区,为分布区最广、数量最多、资源量丰富的国家(Wu,1985)。羚  相似文献   
10.
大鲵生殖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鲵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有尾两栖类,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在医药、食用和观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笔者通过41尾幼体,29尾成体的浸液标本的解剖,观察了大鲵生殖系统的发育变化,大鲵的幼体外鳃萎缩后,性分化基本分明。体长在260毫米以上的个体,性腺发育基本成熟,参与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