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黄连素(Berberine,BBR)对暴露于A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中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并明确细胞因子沉默蛋白1(Silencing of Cytokine Signaling Factor 1, SOCS1)是否参与了BBR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将N9小胶质细胞暴露于含5μM Aβ的培养基中模拟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AD)中的小胶质细胞激活。随后,将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Control组、5μM的Aβ损伤组(Aβ)、BBR+Aβ组、SOCS1-siRNA干扰组(SOCS1-siRNA+BBR+Aβ)和乱序si RNA处理组(SC-si RNA+BBR+Aβ),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SOCS1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内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培养的Control组相比,5μM的Aβ暴露24 h可显著增加细胞i NOS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IL-6的释放(P0.05),但并未对SOCS1蛋白表达产生显著影响(P0.05),5μM的BBR可显著降低i NOS表达和上述3种促炎症因子的释放(P0.05),并上调SOCS1蛋白表达,而SOCS1-siRNA可显著逆转BBR对i NOS和SOCS1蛋白表达及3种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P0.05)。结论:BBR可能通过SOCS1减轻Aβ淀粉样蛋白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竹节参皂苷Ⅳa(CHS)对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建立胰岛β细胞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HS给药低、中和高剂量组(25、50和100μM)。MTT法检测CHS对胰岛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CHS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试剂盒检测Caspase 3和细胞色素c的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Akt、m TORC1、S6K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使INS-1细胞存活率降低,胰岛素释放减少,同时Caspase-3,细胞色素c,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CHS可以明显逆转这一趋势(P 0.05)。此外,CHS可剂量依赖性的促进Akt,m TORC1和S6K磷酸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CHS保护胰岛INS-1细胞的作用及对m TORC1和S6K磷酸化的作用被si Akt抵消。结论:CHS可以对抗胰岛β细胞的糖毒性,降低胰岛INS-1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释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黄檀素(DAL)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心肌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I/R)、地尔硫组(Diltiazem)和DAL低、中、高剂量组(10、30、90 mg/kg/d),每组10只。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缺血30 min,再灌注1 h建立小鼠MI/R损伤模型。术后第1天起,Sham组、MI/R组小鼠均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Diltiazem组、DAL各剂量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每日1次,连续7 d。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肿瘤坏死因-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HE)检测心肌损伤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Akt和P-Akt的蛋白水平表达变化;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ESD)、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DAL可以减轻小鼠血清中CK-MB、LDH活性及TNF-α、IL-6含量;升高小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减少MDA生成;增加p-Akt的蛋白水平表达,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改善心脏功能。结论:DAL可以通过增加Akt磷酸化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损伤,进而抑制小鼠MI/R损伤,改善心脏功能,最终发挥心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丹参-丹皮活性成分治疗脑卒中的潜在分子机制。首先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丹参、丹皮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CTD、TTD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脑卒中相关靶点。然后将药物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借助STRING数据库获取靶点间相互作用关系,利用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包对其进行生物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网络中的关键靶点及对应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丹参-丹皮成分作用于脑卒中的靶点67个,GO分析显示其主要参与脂多糖应答,细菌来源的分子反应,氧化应激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共得到149条通路(P<0.05),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其对应靶蛋白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综上,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了丹参-丹皮治疗脑卒中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挖掘其药效成分和临床扩大使用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解毒祛疣汤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对多发性跖疣患者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 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81例多发性跖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解毒祛疣汤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检测两组的血清IFN-γ、TGF-β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值,且记录多发性跖疣患者疲劳、发热、恶心、头痛和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多发性跖疣患者的有效率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70.32 %,P<0.05);治疗后,两组多发性跖疣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FN-γ和TGF-β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多发性跖疣患者的CD3+、CD4+以及CD4+/C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两组多发性跖疣患者的疲劳、发热、恶心、头痛和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解毒祛疣汤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能明显降低多发性跖疣患者血清IFN-γ和TGF-β水平,提高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和评价以乳铁蛋白修饰的,荷载竹节参皂苷Ⅳa的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体系(CⅣa/Lf-LPNs),用于脑梗死的靶向治疗。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了CⅣa/Lf-LPNs、荷载竹节参皂苷Ⅳa的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体系(CⅣa/LPNs)、乳铁蛋白修饰的空载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体系(Lf-LPNs),比较了它们的理化性质、体外释药性质、大鼠血液和脑中药物浓度变化及其对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存活率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乳铁蛋白修饰为纳米制剂带来正电荷,并附着在纳米体系表面,增大了纳米粒子的直径。三种纳米制剂的包封率均为90%左右。CⅣa/Lf-LPNs具有更持久的药物释放行为。CⅣa/Lf-LPNs组和CⅣa/LPNs组的血药浓度曲线是相似的,但二者脑部药物浓度曲线不同,CⅣa/Lf-LPNs组几乎每个时间点的脑部药物浓度均高于CⅣa/LPNs组(P0.05)。此外,CⅣa/Lf-LPNs组提高了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存活率,大鼠血清LDH含量最低,对脑梗死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CⅣa/LPNs和CⅣa溶液组(P0.05)。结论:本文制备的CⅣa/Lf-LPNs可有效传递药物到达脑部,并持续的发挥改善脑梗死作用,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脑靶向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竹节参皂苷IVa(CHS)对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建立胰岛β细胞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HS给药低、中和高剂量组(25、50 和100 μM)。MTT法检测CHS对胰岛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CHS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试剂盒检测Caspase 3和细胞色素c的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Akt、mTORC1、S6K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使INS-1细胞存活率降低,胰岛素释放减少,同时Caspase-3,细胞色素c,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CHS可以明显逆转这一趋势(P <0.05)。此外,CHS可剂量依赖性的促进Akt,mTORC1和S6K磷酸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CHS保护胰岛INS-1细胞的作用及对mTORC1和S6K磷酸化的作用被siAkt抵消。结论:CHS可以对抗胰岛β细胞的糖毒性,降低胰岛INS-1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释放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还原型辅酶氧化酶Ⅱ(NADPH oxidase II,NOX2)是否参与了黄连素(Berberine,BBR)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T22神经元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培养的Control组、10μM的Aβ损伤组(Aβ)、1μM的BBR保护组(BBR+Aβ)、NOX2-siRNA干扰组(NOX2-siRNA+BBR+Aβ)和乱序si RNA处理组(SC-si RNA+BBR+Aβ),孵育24 h后,采用噻唑蓝法(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MTT)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培养基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ogenase,LD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NOX2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戊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10μM的Aβ可显著下调HT22细胞活力,增加LDH释放和细胞内ROS及MDA水平,上调Cleaved caspase-3和NOX2蛋白表达(P0.05);1μM的BBR可显著抑制Aβ对神经元细胞产生的上述氧化损伤作用(P0.05),而NOX2-siRNA显著逆转了BBR对Aβ诱导的HT22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而SC-si RNA未对BBR的上述细胞保护作用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NOX2蛋白介导了BBR对暴露于Aβ中的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连素(Berberine,BBR)预处理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PC12细胞的影响,并探讨二型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SOD2)是否介导了BBR的保护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培养的对照组(Control)、25μM的6-OHDA损伤组、1μM的BBR预处理24 h组(BBR+6-OHDA)、SOD2-siRNA干扰组(SOD2-siRNA+BBR+6-OHDA)和乱序siRNA处理组(SC-siRNA+BBR+6-OHDA),孵育24 h后,采用噻唑蓝法(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含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SOD2和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6-OHDA诱导PC12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SOD2表达、GSH和CAT的含量明显减少,培养基上清液LDH活力、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表达和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BBR预处理可显著恢复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SOD2表达、GSH和CAT水平,并降低细胞凋亡率、凋亡蛋白表达和细胞ROS水平(P<0.05),而SOD2-siRNA显著逆转了BBR预处理产生的上述保护作用(P<0.05),SC-siRNA则未对BBR预处理产生的上述作用造成明显影响(P>0.05)。结论:黄连素预处理可减轻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而SOD2分子介导了BBR预处理对暴露于6-OHDA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溶菌酶肠溶片治疗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SIgA(免疫球蛋白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9年1月共收治的100例阿弗他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葡萄糖酸锌、维生素C、维生素B联合口腔溃疡散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康复新液联合溶菌酶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对比两组患者SIgA和IgG,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β、TXB2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A,SIgA)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IgA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IgG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阿弗他溃疡患者应用康复新液联合溶菌酶肠溶片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炎症情况,减少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