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从采集到的自然染菌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尸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真菌,定名为TF-2。本研究旨在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为豌豆蚜生物防治提供真菌资源。【方法】对自然染菌的豌豆蚜虫尸上寄生真菌TF-2进行回接试验,分离纯化出致病菌株TF-2;在显微镜下配制TF-2菌株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采用浸渍法和离体叶片饲养法测定其对豌豆蚜成虫的毒力;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PCR扩增TF-2的rDNA-ITS序列并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对TF-2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表现出很强的致病力,1×10^7孢子/mL处理6 d后豌豆蚜成虫校正死亡率达到100%。TF-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白色或淡黄色毡状,菌落背面呈奶油色;菌株孢梗呈瓶状,在菌丝上单生或侧生2~3个,大小为(19-42)μm×(1.1-2.5)μm,基部较粗至尖端逐渐变细,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为(4.2-11.8)μm×(1.6-2.6)μm。菌丝体产生晶体呈八面体。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GenBank登录号:KX426564)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性达99%,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结论】菌株TF-2被鉴定为豌豆蚜的病原真菌长孢蜡蚧菌L.longisporum,对豌豆蚜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挺峰  王睿  刘长仲 《昆虫学报》2020,63(6):744-750
【目的】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给豆类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已获得豌豆蚜致病菌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 TF-2菌株的基础上,检测了该致病菌分生孢子对豌豆蚜的毒力效用及侵染方式,以期为利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豌豆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离体叶片饲养法检测在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3~1.0×10~7孢子/mL)中浸渍后对豌豆蚜成虫的致病力;应用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豌豆蚜成虫接种TF-2菌株(1.0×10~7孢子/mL)后长孢蜡蚧菌TF-2菌株侵染症状和侵染过程。【结果】不同浓度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分生孢子浸染豌豆蚜成虫致病力随分生孢子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侵染后6 d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3.26×10~4孢子/mL,最高浓度分生孢子(1.0×10~7孢子/mL)对豌豆蚜成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为2.92 d。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24 h,TF-2菌株分生孢子在豌豆蚜成虫体表皮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接种后48 h,芽管伸长在复眼、触角基部、足基节、腹末生殖节等部位形成网络结构;接种后96 h,菌丝布满整个虫体,新的分生孢子产生。【结论】长孢蜡蚧菌TF-2菌株对豌豆蚜成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其分生孢子在其虫体上的侵染过程,结果为进一步应用昆虫病原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虽然在空间上隔离,但植物作为媒介将它们联系到一个系统,为了探讨地下害虫危害对地上害虫的影响,本文利用蚕豆植株作为媒介,研究了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危害蚕豆植株对两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危害改变了蚕豆植株的营养组成,包括干重和鲜重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海藻糖和游离氨基酸。豌豆蚜取食后若虫历期延长,两种色型豌豆蚜1龄历期延长最为显著,红色型豌豆蚜3龄历期延长差异显著,其他各龄历期无差异;豌豆蚜若虫的死亡率提高,绿色型豌豆蚜1龄和2龄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红色型豌豆蚜2龄、3龄和4龄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红色型豌豆蚜2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韭菜迟眼蕈蚊危害减小两种色型豌豆蚜每天产蚜数、10 d累积产蚜数、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相对生长率、体长和体重,平均世代周期延长但是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危害可直接影响蚕豆的营养组成,进一步间接影响豌豆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联苯肼酯的亚致死质量浓度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解毒酶系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揭示截形叶螨的代谢抗性及联苯肼酯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联苯肼酯对截形叶螨雌成螨的LC50,应用毒力回归方程计算截形叶螨雌成螨死亡率为10%和30%时联苯肼酯的亚致死质量浓度LC10和LC30,并处理截形叶螨雌成螨,以甲醇水溶液作为对照,测定并分析其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比活力及酶动力学常数(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比活力与对照相比,LC10、LC30处理后,截形叶螨雌成螨体内CarE、GSTs和MFO的比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且LC30处理组CarE、GSTs(除24 h外)比活力显著高于LC10(P0.05)。酶动力学常数:体内CarE的Km显著减小或无明显变化(P0.05),Vmax显著增大(P0.05),即CarE与底物亲和力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而GSTs和MFO的Km显著增大或无明显变化(P0.05),Vmax均显著减小(P0.05),说明GSTs和MFO与底物亲和力低,反应速率降低。【结论】联苯肼酯对截形叶螨雌成螨体内的解毒酶系有诱导作用,CarE在截形叶螨对该杀螨剂的代谢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对阿维·哒螨灵药剂的抗性遗传方式,为今后合理使用药剂,有效地制定害螨抗性治理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方法】通过杂交和回交试验,确定截形叶螨抗阿维·哒螨灵种群的显性度(D)、细胞质影响因子和遗传基因。【结果】所测得的截形叶螨抗性种群的杂交F1代(SS♀?RR♂和RR♀SS♂)的显性度D值分别为0.625和0.802,均在0 D 1范围内,表明抗性都由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两个D值(DSR和DRS)95%置信限有重叠,并且经t-检验,两个D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证明截形叶螨对阿维·哒螨灵的抗性遗传受母体或核外效应的影响不大,其抗性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回交F2代两个种群的(BC1SR和BC1RS)的实际死亡率和期望值经χ2检验,均差异显著,证实由多基因控制。【结论】不完全显性多基因控制的遗传方式产生的抗谱很宽,抗性一旦产生则很难延缓其抗性的迅速发展,因此田间应用该药剂时应交替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重点采用预防性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分析三株固氮菌PGPR性状特征及其对中国青菜产量和土壤酶活的影响。【方法】氮(N)-修复(固氮)细菌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的施氮方式。在本研究中,我们用无氮培养基分离出了30株根际固氮细菌:11株来自小麦根际,16株来自中国青菜根际和3株来自莲花根际。基于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小麦、中国青菜和莲花等植物根际中属于类芽孢杆菌属的主要固氮细菌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从这30株固氮菌中筛选出三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的细菌,分别命名为P-4、W-7和L-3,它们的固氮酶活性不但高于对照组(圆褐固氮菌),而且可以有效抑制两种或三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即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和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W-7还具有溶解难溶磷的能力,中国青菜在接种菌株W-7和L-3后,其鲜重显著增加,同时改变了田间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而接种了菌株P-4对植物的生长和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中国青菜的生物量呈正相关。同时,菌株W-7和L-3具有促进植物产量和提高土壤质量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大蜡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24℃、28℃和31℃三个温度条件下,采用人工饲料饲养观察了大蜡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蜡螟发育历期、生长发育速率以及繁殖具有显著影响(P0. 05)。在24~3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幼虫体长增长加快,发育速率加快。在24℃下世代历期最长(47. 96 d),31℃下世代历期最短(33. 68 d)。在同一温度下,雄蛾的寿命明显较雌蛾的寿命长,但成虫寿命、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4℃下产卵量最高为2 781. 50粒/雌,而在31℃下产卵量最低为1 943. 17粒/雌。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蝴蝶种类, 以及不同生境的蝴蝶群落结构与种-多度分布的变化情况, 在全部5个林场选取6条样线, 于2015-2018年连续4年采用样线法对保护区的蝴蝶进行调查和采集, 并分析了其多样性指数及种-多度分布。4年共采集蝴蝶标本5,719号, 经鉴定隶属8科69属120种。眼蝶科(3,093号)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 喙蝶科仅采集到1号标本(朴喙蝶, Libythea lepita), 为保护区的稀有种类。其中, 各样线的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以及物种丰富度表现为: 样线I最高, 样线IV次之, 说明其生境结构稳定, 环境良好, 适合蝶类生存; 样线III蜜源植物丰富, 各项指数较高; 样线V海拔较高, 各项指数较低; 样线II植物群落结构单一, 各项指数最低。相似性系数分析结果表明: 样线I和VI、III和IV、III和VI均为中等相似; 其余各样线间为中等不相似。区系分析结果表明: 古北种有63种, 占总种数的52.5%; 东洋种2种, 占总种数的1.7%; 广布种55种, 占总种数的45.8%。说明古北种占绝对优势, 且明显高于东洋种, 具有很强的地区代表性。种-多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 样线I和IV呈现出对数正态分布, 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样线II和VI为非典型的对数级数模型, 符合生态位优先占领假说。说明不同生境以及人为干扰因素与蝶类多样性关系密切, 表现出单一生态系统蝴蝶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低, 复杂生态系统其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二斑叶螨对设施农业中温室高温环境胁迫的生理响应,在实验室内以二斑叶螨Tetrarcychus urticae雌成虫为试螨,设置36℃、39℃和42℃3个温度梯度,2 h、4 h和6 h 3个胁迫时间,测定各胁迫处理后其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酶比活力以及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化.结果表明,经36℃,39℃和42℃胁迫后,二斑叶螨体内CarE、MFO、GST的酶比活力和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酶比活力:CarE的比活力均高于对照(除39℃胁迫6h外),MFO的比活力也均高于对照(除42℃胁迫6h外),GST的酶比活力均高于对照(除42℃胁迫2 h外).经双因素方差分析,高温胁迫和处理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酶动力学参数:CarE的Km值均高于对照(除36℃胁迫2 h和4 h、39℃胁迫6h外),MFO的Km值均低于对照(除39℃胁迫6h、42℃胁迫4h外),GST的Km值均高于对照(除36℃胁迫2 h外).CarE的Vmax值均高于对照(除36℃胁迫2 h和4 h外),MFO的Vmax值均高于对照(除42℃胁迫4 h外),GST的Vmax值均高于对照.说明二斑叶螨可能通过调整体内解毒酶的酶比活力来应对高温胁迫,相比较CarE和GST,MFO与底物的亲和力最大,反应速率最快,表明其在应对高温胁迫的解毒响应中可能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