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比较绵羊(Ovis aries)的两个品种,生活于高海拔(4500 m)地区的藏绵羊与相对低海拔(2080m)地区小尾寒羊雄性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特征,以探讨哺乳动物生殖器官适应高原环境的组织结构基础。采集成年藏绵羊与小尾寒羊的睾丸、附睾、输精管,运用大体解剖、石蜡切片及常规H.E,染色方法,比较二者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显示,藏绵羊附睾头和附睾体管腔内的纤毛较长,而附睾尾管腔内的纤毛较短,呈清晰的刷状缘结构,输精管平滑肌细胞较多,固有膜和黏膜层粘连紧密,且形成较明显的不规则皱襞。与小尾寒羊相比,藏绵羊曲细精管的横切面直径、面积和生精上皮的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直径及面积显著降低(P<0.05),且支持细胞数也显著减少(P<0.05);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的管腔内径和外径及纤毛长度均显著减小(P<0.05);附睾体的柱状上皮厚度显著增高(P<0.05),而输精管管腔直径、平滑肌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认为,藏绵羊在高海拔低氧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其生殖器官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定的适应性改变,可能与其在高原环境下正常繁殖性能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SSCP、克隆测序等方法,分析600只河西绒山羊GOLA-DRB1基因第2外显子遗传特征、SNPs变异类型,同时分析该基因与山羊流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DRB1基因第2外显子上存在26个等位基因,序列比对后发现26个等位基因中存在71个核苷酸变异住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30%.其中转换位点25个,占核苷酸多态位点的35.21%;颠换位点35个,占核苷酸多态位点的49.3%;转换和颠换共存位点9个,占12.68%.山羊流产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河西绒山羊病例组中DRB1*18、DRB1*23、DRBl*26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x2值分别为6.31,4.859,6.396,RR值为2.55, 2.72,DRB1*8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x2值为17.618,RR值为3.59;病例组中DRB1*14等住基因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x2值为4.812,RR值为0.65,DRB1*1和DRB1*1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l),其中B1的x2值和RR值分别为14.11和0.61,初步推断DRB1*8可能是河西绒山羊流产发病单体型中的遗传易感基因,DRB1*1和DRB1*11可能为其遗传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3.
用FTA采样卡和普通定性滤纸采集藏绵羊血样,采用NaOH法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利用设计的一对引物对DRB1基因第三外显子进行扩增,通过PCR产物琼脂糖凝胶检测,对普通定性滤纸与FTA采样卡的两种提取DNA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认为采用普通定性滤纸-NaOH法提取血液基因组DNA,NaOH的最佳洗涤浓度是25 mmol/L,采用FTA-NaOH法提取血液基因组DNA,NaOH的最佳洗涤浓度是20 mmol/L,但普通定性滤纸法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平均成本远低于FTA采样卡,普通定性滤纸法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具有快速、便捷、经济及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发布的绵羊GDF9基因外显子2的序列设计4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GDF9基因外显子2在甘肃内羊新品种选育群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产羔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DF9基因的扩增片段在所检测的新品种群羊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而在32只无角陶赛特母羊群中只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GDF9基因编码区第978位碱基发生A→G突变,但没有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第994位碱基发生G→A突变,导致Ⅴ变成Ⅰ(缬氨酸→异亮氨酸).新品种选育群羊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关系为AB> AA> BB,统计分析结果初步表明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该区域可能不是影响新品种群羊繁殖力的功能结构区城.  相似文献   
5.
6.
奶牛乳腺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量和种类繁多的脂肪酸构成了牛奶中不同分子量和饱和度的甘油三酯,也是乳脂的主要成分.链长不同的脂肪酸来源也不尽相同,几乎所有的短链和中链脂肪酸都由乳腺内源合成,长链脂肪酸主要是由血液中转运而来,奶牛乳腺在转运和合成脂肪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将传统营养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相结合,发现了大量与乳脂合成相关基因,并揭示了其功能和相互之间的作用.就奶牛乳腺的脂肪酸摄取和转运,脂肪酸的内源合成,乳腺重要酶类,脂肪酸酯化和相关基因网络调控几方面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进行归类,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手段、蛋白质组学在人类不育及精卵相互识别并结合的机理研究、免疫法开展男性避孕方法的研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在家畜繁殖环节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蛋白质组学在人类生殖及动物繁殖环节相关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说明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主要分支之一,为揭示生命个体的蛋白质动态变化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理论基础,并将在药物开发,生命活动机理研究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也必将会在家畜繁殖学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别从青海和甘肃采集高原型藏羊(Ovis aries)和小尾寒羊睾丸各20枚,用血管铸型技术和扫描电镜方法,研究两品种绵羊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显示,两品种绵羊的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走形呈一定程度的弯曲,其中睾丸小叶内离心动脉、离心小动脉及向心小动脉均呈"树枝"状分布。研究发现,与低海拔地区的小尾寒羊相比,高原型藏羊睾丸的绳结状动脉具有更密集的螺旋状排布,小动脉分支也较多,并且向心动脉、绳结状动脉、离心动脉、附睾头微动脉的管径也较粗。此外,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和附睾头微动脉表面的"梭形"压痕较浅,而小尾寒羊的则较深;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的表面缢痕较多且密集,而小尾寒羊的则相对少而稀疏。研究认为,高原型藏羊睾丸小叶及附睾微动脉的超微形态特征,有利于血管的收缩、睾丸供血及高原环境下精子的成熟,是睾丸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旨在评价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临床给药剂量筛选试验为基础,分别设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药物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对攻毒前后试验动物的相对体质量及试验结束后免疫器官指数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比较各组数据的显著性差异来评价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能提高发病鸡的相对增量率,并促进发病鸡的生长发育。说明,复方天门冬多糖注射液对患病鸡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高原鳅属6个群体共82尾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高变区为标记,采用分子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在570 bp的mtDNA D-loop中共检测到149个多态位点,由此界定了 39个单倍型.在6个群体中,单倍型多样度(Hd)由高到低依次为细尾高原鳅(T.stenura)(0.899)>东方高原鳅(T.orientalis)>似鲶高原鳅(T.siluroides)>达里湖高原鳅(T.dalaica)/黄河高原鳅(T.pap-penheimi)>湘西盲高原鳅(T.xiangxiensis)(0.286);核苷酸多样度(Pi)由高到低依次为似鲶高原鳅(0.042 59)>黄河高原鳅>细尾高原鳅>东方高原鳅>达里湖高原鳅>湘西盲高原鳅(0.000 5);细尾高原鳅与湘西盲高原鳅群体间遗传距离(0.186)最大,达里湖高原鳅与东方高原鳅群体间遗传距离(0.027)最小;细尾高原鳅与达里湖高原鳅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0.989)最大,似鲶高原鳅与东方高原鳅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0.222)最小.其中仅有一个单倍型(Hap29)为达里湖高原鳅与似鲶高原鳅群体所共有,其余均为特有单倍型.进化树显示6个高原鳅群体分为三大支,其中细尾高原鳅自成一支;湘西盲高原鳅与黄河高原鳅聚成一支;其余东方高原鳅、达里湖高原鳅和似鲶高原鳅聚成一支.Network与系统发育树结果基本一致.就单倍型丰富度和核苷酸多样性而言,似鲶高原鳅遗传多样性较高,湘西盲高原鳅遗传多样性较低.就系统发育而言,群体间的分化程度支持了其分类地位;似鲶高原鳅、东方高原鳅和达里湖高原鳅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不同的聚类推测高原鳅可能至少经历了 3次驯化事件.本研究结果为高原鳅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价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