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果  成建钊  刘碧华  谭勇  王旭 《生物磁学》2013,(35):6879-6881
目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和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药物治疗的规范化状况。方法:对湘潭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至12月门诊就诊的12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个人资料、就诊及确诊时间、科室,随诊时间间隔以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应用情况。结果: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不规范,甲氨蝶呤是患者应用最多的DMARDs,占60%,其次为来氟米特(30%)、柳氮磺吡啶(5%)及羟氯喹(5%)。结论:51%以上的RA病人DMARDs治疗不规范,尤其是在县级基层医院。类风湿性疾病的规范治疗需要从早期诊断治疗,优化联合用药,个性化治疗,定期跟踪疗效等方面来规范。  相似文献   
2.
杨何平  张洪武  邓宁 《生物磁学》2011,(12):2338-2341
目的:探讨经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行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坚强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患者经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行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解剖复位,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69例均一期愈合,68例治疗效果优良,1例治疗效果欠佳;2例轻度睑外翻,两周后恢复正常,无额纹变浅、面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疤痕不明显、显露充分、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良好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3.
杨何平  张洪武  邓宁 《生物磁学》2011,(17):3322-3324
目的:对比研究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手术与冠状切口联合口腔前庭沟切口手术治疗眶-上颌-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10年12月眶-上颌-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136例,69例患者行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手术,67例行冠状切口联合口腔前庭沟切口手术,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用甲级、乙级和丙级表示。结果:A组治疗效果甲级、乙级、丙级分别为65.2%、30.4%、4.4%,B组治疗效果甲级、乙级、丙级分别为46.3%、29.8%、23.9%,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组。结论: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手术比冠状切口联合口腔前庭沟切口手术更好地治疗眶-上颌-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更好地实现颧骨复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兔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断裂对外侧胫骨平台组织学的影响。方法:48只家兔膝关节随机配对为实验侧和对照侧造模,造模后第4、8、16、24周各随机处死12只,行外侧胫骨平台大体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e inhibitor-1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结果:①大体观察,随时间延长,实验组外侧胫骨平台软骨出现磨损,呈灰黄色,弹性差,骨赘形成。②组织学观察,随时间延长,胫骨平台软骨纤维化,细胞排列紊乱,簇聚细胞出现频率增加。③实验组MMP-13、TIMP-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实验组MMP-13、TIMP-1表达阳性率第4、8、16周逐渐升高,24周下降,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兔膝关节PCL断裂会引起外侧胫骨平台软骨退行性变,且该退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重。②MMP-13与TIMP-1在PCL断裂膝关节外侧胫骨平台中的表达呈现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造成MMP-13与TIMP-1的失衡,加速软骨退变。③MMP-13与TIMP-1表达增高提示MMP-13与TIMP-1可能参与了PCL断裂后外侧胫骨平台软骨的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IFN-γ、IL-12及TNF-α在脊柱结核病人血清和病灶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清和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的表达水平与脊柱结核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纳入符合标准的脊柱结核病人46例为实验组,椎体骨折病人48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IFN-γ、IL-12、TNF-α的平均浓度;病灶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IFN-γ、IL-12、TNF-α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实验组血清中IFN-γ,IL-12,TNF-α平均浓度分别为26.82±7.81 pg/mL,25.93±12.84pg/mL,68.13±16.24 pg/mL,对照组血清中平均浓度分别为46.89±7.81 pg/mL,49.45±22.38 pg/mL,26.65±10.11 pg/mL;实验组病灶中IFN-γ,IL-12,TNF-α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73±0.076,0.380±0.054,0.306±0.052,对照组病灶中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92±0.024,0.183±0.034,0.180±0.031。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及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病人的血清IFN-γ、IL-12浓度呈低表达,TNF-α浓度呈高表达;脊柱结核病人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表达增加;检测脊柱结核病人IFN-γ、IL-12及TNF-α血清水平含量能为其机体免疫力的状态、判断结核病情程度和进展及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入院及发病24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分为预后良好的观察组(NIHSS差值≥4分或≥50%)及预后不良的对照组(NIHSS差值4分或50%)。选取溶栓前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筛选不良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88例患者溶栓治疗后近期预后良好者46例(52.27%),预后不良者42例(47.73%)。4.5 h内接受溶栓者好转率为57.14%(36/63),4.5 h接受溶栓者好转率为32.00%(8/25),显著低于4.5h内接受溶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血糖、溶栓时间窗、NIHSS评分变量是影响rt-PA溶栓疗效的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时间窗、血糖、NIHSS评分是影响rt-PA溶栓疗效的因素。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且血糖、NIHSS评分为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 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8 例高危非ST 段抬高型 ACS患者,根据PCI术前氯吡格雷负荷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12 例,以氯吡格雷300 mg+ 替罗非班(用法同 观察组)治疗,观察组:96例,以氯吡格雷600 mg +替罗非班0.4 滋g/(kg·min)在30 min 内静脉注射。继以0.1 g/(kg·min)由微量泵 静脉持续泵入至手术后36 h,分别测定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变化、PCI 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随访住院期间 和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两组临床情况、PCI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给药时间、支架置入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用药后2 h、6 h、术后24 h两组MPAR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用药后6 h两组MPAR 均低于用药后2 h (P<0.05);用药后2 h时观察组MPAR 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TMPG 3级获得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0 d内复合心 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负荷氯吡格雷600 mg可以更有效、更迅速地 抑制患者的MPAR,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时仍可改善心肌灌注,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56排Revolution多参数调节下低剂量扫描心脏冠脉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15日至5月15日间在我院256排CT行CCTA的患者,分为心率稳定试验组(n=54例)和心率不稳定试验组(n=41例),同时选取在我院64排VCT行CCTA的患者为对照组(n=116例),对三组CCTA图像质量行主观和客观评估,比较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256排CT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256排CT多参数调节下检查冠脉在保证图像质量下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DP与CHO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GDP组(n=40)和CHOP组(n=40)。GDP组患者给予GDP治疗方案(顺铂+吉西他滨+强的松),CHOP组患者给予CHOP治疗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GDP组患者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CHOP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P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分别为(9.69±1.50)月和(16.72±3.06)月,明显大于CHOP组的(5.16±1.38)月和(10.98±3.37)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P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72.50%,明显低于CHOP组的9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CHOP方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后早期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变化对患者长期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40例符合行CRT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检测CRT植入前、CRT植入后14 d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计算14 d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NT-proBNP),根据14 d△NT-proBNP结果分为A组(△NT-proBNP30%)、B组(△NT-proBNP≥30%),观察CRT植入术后1年内患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再住院时间及1年后纽约心功能(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结果:B组患者1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低于A组患者,再住院时间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短于A组患者,而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后早期NT-proBNP水平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病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