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葡萄球菌A蛋白-荧光素酶(SPA-Luc)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纯化,并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初步研究。方法:PCR扩增SPA和Luc基因,并连接到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BL21(DE3),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同时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SPA-Luc蛋白,最后用荧光素酶试剂盒和ELISA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PA、pET28a(+)-Luc和pET28a(+)-SPA-Luc,SDS-PAGE及Western Blot证明正确表达了重组蛋白,并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SPA-Luc。荧光素酶试剂盒检测发现该蛋白仍能与IgG结合,并且与兔和鼠的IgG有较高亲和性。ELISA显示SPA-Luc蛋白替代常规二抗检测抗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成功的克隆、表达、纯化的SPA-Luc蛋白可用于抗原抗体的检测,且比常规二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免疫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与NDV疫苗株LaSota对比研究一株NDV D817株对肝癌细胞高效特异性的杀伤效应和作用机制,进一步筛选NDV溶瘤毒株.方法:用MTT法对比病毒对三株传代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4和HepG-2及一株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的杀伤效应,并用TUNNL法及透射电镜观察病毒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作用.结果:NDV D817株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Bel-7404和HepG-2杀伤效应高达80%,显著高于疫苗LaSota株(P<0.01),而对人正常肝细胞HL-7702无明显影响;病毒在肝癌细胞中明显复制增殖,对细胞的杀伤活性与病毒作用剂量和病毒作用时间成正比;NDV D817株有效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结论:NDV D817株有效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对SMMC-7721、Bel-7404和HepG-2细胞具有高效杀伤性,而对正常肝细胞HL-7702未见明显影响.推测为溶瘤株.  相似文献   
3.
4.
中华蚊母树染色体制片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华蚊母树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比较材料的不同采集时间、预处理方法、固定剂、解离方法、解离时间及染色方法对中华蚊母树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制片技术为:取材时间为上午9:00~11:00或下午13:00~15:00,以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3 h,用1 mol?L-1盐酸60℃下解离8 min,卡诺固定剂固定,以改良石碳酸品红染色10 min.以该最佳制片方案对中华蚊母树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首次揭示了中国特有植物———中华蚊母树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染色体基数x=1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4=12m(2SAT)+10sm+2st,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2L+8M2+12M1+2S,核型不对称指数为64.29%,属于2A型.结果显示中华蚊母树核型对称程度较高,在进化中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细胞色素P450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催化多种类型的氧化反应,在有机合成和生物化工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尽管大多数P450酶通常需要辅酶和复杂的电子传递体系协助活化氧分子,一些P450酶也可以利用过氧化氢作为末端氧化剂,这极大地简化了催化循环,为P450酶的合成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简便途径。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几类过氧化氢驱动的P450酶催化体系,包括脂肪酸羟化酶P450SPα和P450BSβ、脂肪酸脱羧酶P450OleTJE、人工改造的羟化酶P450BM3和P450cam突变体、以及基于底物误识别策略的P450-H2O2体系。通过分析催化反应机制,本文探讨了P450-H2O2催化体系在目前存在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并对其进一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蛋白激酶D(Protein kinase D,PKD)是一种新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和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受体,参与细胞内多种生理生化过程。为获得高纯度的PKD1的催化结构域(PKD1-cat)用于晶体学结构的研究,将带有GST标签的PKD1-cat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1中,构建了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含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转座后获得了含目的基因GST-PKD1-cat的重组Bacmid。重组Bacmid DNA转染Sf9昆虫细胞后,获得重组杆状病毒并扩毒。将毒种以5 PFU/cell的感染复数感染悬浮培养的T.ni昆虫细胞,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在分子量约68 kDa处有一特异条带可与GST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经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纯化和PreScission Protease切除GST标签后,得到了纯度很高的分子量约42 kDa的目的蛋白PKD1-cat。体外PKD激酶活性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KD1-cat浓度的增加,激酶活性增高。这些结果显示截短的重组PKD1-cat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纯度,为采用核磁共振或晶体学方法解析PKD1-cat的三维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蓝藻生物钟系统主要包括输入途径、核心振荡器和输出途径3部分,核心振荡器主要由时钟蛋白KaiA、KaiB、KaiC构成。3种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节律信号及调控输入、输出信号进而维持生物振荡的精确与稳定。文中围绕蓝藻生物钟核心振荡器及核心振荡器组成蛋白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特点,结合本实验室近期取得的研究成果,针对时钟蛋白KaiA调节KaiC的酶活性、介导核心振荡器的时相重置、与CikA竞争KaiB的结合位点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类以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脊髓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不同类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al cerebella ataxias,SCA)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氧化应激学说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而研究表明,Nrf2-ARE信号通路是体内抗氧化应答机制中最重要的通路之一,其能对氧化应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即阻止神经细胞的病变和凋亡,进而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因而有望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靶标。本文就Nrf2-ARE信号通路结构特点及Nrf2-ARE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观察木瓜三萜对吲哚美辛致胃黏膜损伤小鼠胃酸分泌及胃黏膜屏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实验时,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木瓜三萜(50、100mg/kg)和奥美拉唑(20mg/kg)组。将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给药6小时后,除正常组外,灌胃给予20mg/kg的吲哚美辛,每天一次,连续7天。末次给药次日,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固定,剪开腹腔,进行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然后取胃检测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结合黏液量;检测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基因(EGF)和三叶因子1基因(TFF1)的mRNA和蛋白表达。研究发现:吲哚美辛致胃黏膜损伤模型组小鼠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胃黏膜血流量、胃结合黏液量及胃黏膜组织中EGF和TF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用木瓜三萜预处理后,上述异常的变化均得到了有效逆转,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验结果表明木瓜三萜(50、100mg/kg)对吲哚美辛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通过上调EGF和TFF1的表达水平,增加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胃黏膜血流量、胃结合黏液量,恢复胃黏膜防御屏障的功能可能是其治疗吲哚美辛致胃黏膜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 (Andr.) Kunth.)为百合科铃兰族吉祥草属单种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观音草,为我国和日本所特有.高约20厘米,地下根茎匍匐,节处生根,叶呈带状披针形,端渐尖,花葶抽于叶丛,花内白色外紫红色,稍有芳香,花期8-9月.叶绿,丛生,宽线形,中脉下凹,尾端渐尖;茎呈匍匐根状,节端生根;花期9-10月,花淡紫色,直立,顶生穗状花序;果鲜红色,球形[1].封面图片中展示了吉祥草的叶、花以及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