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筛选调控北极狐毛色基因CBD103的启动子活性区域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揭示CBD103基因调控北极狐毛色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依据。克隆获得了北极狐CBD103基因5′侧翼区2 123 bp的片段,并构建了4个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缺失片段表达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对启动子活性进行检测。对启动子活性最高区域预测出的3个特异性蛋白1 (Sp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别进行点突变并构建3个突变载体,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测定其活性。结果显示,在构建的4个不同长度启动子缺失片段中1 656 (-1 604/+51)区域活性最高,在此区域构建的3个突变载体的启动子活性较野生型(片段1 656)均显著降低,说明-1 604/+51区域为北极狐CBD103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1 552/-1 564、-1 439/-1 454和-329/-339区域为正调控区域。文中成功获得了北极狐CBD103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和正调控区域,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调控北极狐被毛颜色分子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野生大豆抗感大豆孢囊线虫材料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抗感野生大豆材料根内生细菌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野生大豆内生细菌与大豆孢囊线虫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在野生大豆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筛选基础上,利用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和16S rDNA克隆文库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抗感野生大豆根系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豆根内生细菌分属于6大类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类群,相对丰度分别为46.8%和13.6%,另外有少量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coccus-Thermus)和古细菌(Archaea),18.8%克隆序列与环境中未培养细菌的16S rDNA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野生大豆高抗材料内生细菌的多样性比高感材料更为丰富,且抗感材料内生细菌优势菌群存在明显差异,中慢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 tamadayense)、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为野生大豆高抗材料特有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中的优势种群。【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抗感野生大豆根内生细菌的优势种群存在明显差异,而内生细菌的优势种群与大豆孢囊线虫的相互关系正在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中的迭代变换算法,它通常用距离法来表示基因间的关系,但不能有效的反应基因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为此,提出基于信息论的k-modes聚类算法,克服了以上缺点。另外,还引入了伪F统计量,一方面,可以对空间中有部分重叠的点进行有效的分类;另一方面,可以给出最佳聚类数目,从而弥补了k-modes聚类法的不足。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算法,从而达到较优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007年5月~2010年9月应用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和闭合橇拔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中,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结果:其中2例切口感染浅表坏死,1例腓肠神经损伤,腓骨长短肌腱断裂1例,腓骨肌腱炎4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复位丢失3例.结论: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正确把握手术时机、规范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成绩归因问卷对高中生学习生物行为归因进行调查,以探索高中学生对学习生物行为归因的倾向,寻找其规律性,为今后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归因训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努力程度、学习兴趣是对生物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学习方法、试题难度、休息等的影响则较小;2)成绩与内归因的影响成线性关系;3)考试失败的学生其成绩与内归因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泼尼松(Pre)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6-2017.06我院收治的102例行IMN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Pre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MMF+Pre进行治疗,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后疗效,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后肾功能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记录用药间期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对照组74.51%(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患者24 h UP、Cys C、TC、TG水平较治疗前均依次显著下降而Alb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BUN和Scr水平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27.45%(P0.05)。结论:应用MMF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IMN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并改善患者脂代谢,药物方案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锌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锌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添加剂,在补充人体微量元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氨基酸锌制备的方法以及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谱、肝功能指标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及同期收治的85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20名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幼儿为对照。比较三组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肌钙蛋白(hs-c Tn 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L-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差异及轮状病毒感染致腹泻患儿外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轮状病毒感染(RV)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皮疹、心肌损伤以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RV组和细菌感染组组患儿的血清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RV组患儿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RV组患者肌钙蛋白(hs-c Tn 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L-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患儿(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心肌酶谱、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与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中间偃麦草59个杂交后代种质系中,筛选出6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line0605,line0607,line0609,line0610,line0611,line0625),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白粉病抗性、细胞学和RAPD鉴定。形态学结果表明:6个双体异附加系农艺性状较好地结合了双亲的优良特点;细胞学结果表明:6个双体异附加系具有高度的细胞学稳定性,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MI)的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RAPD分析表明:在供试的209个随机引物中有5个引物分别能在6个异附加系中稳定地扩增出不同的特异带型,可以作为各个异附加系所附加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line0605表现免疫,line0610和line0625表现高抗,line0607表现中抗,line0609和line0611表现中感。  相似文献   
10.
燕山山脉野生欧李群体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同一生境条件下自然生长的燕山山脉野生欧李实生群体(含嫁接类型)叶片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欧李叶表皮细胞形态存在两种类型,一类是上下表皮细胞向下凹陷相互连接形成蜂窝状,另一类是上下表皮细胞向上隆起近圆形,且上表皮细胞均具条纹状的角质层;叶片上表皮仅有表皮毛而无气孔分布,叶片下表皮仅有气孔分布;气孔突出于表皮细胞,属无规则型,气孔平均长度8.22±1.30 μm,宽度2.55±0.65 μm,大小21.64±8.60μm2,密度836.23±197.16 个/mm2;欧李群体中不同株系间、叶表皮细胞形态不同类别间气孔特征变异程度较大,可作为欧李优异种质选育和抗干旱胁迫研究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