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2篇
  免费   1921篇
  国内免费   13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412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700篇
  2010年   421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64年   9篇
  1960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检查在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8例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的裸眼眼震、视频眼震,结合查体、已有的或者后续的双温试验、听力学检查以及影像学等临床资料,评估视频眼震检查的应用对前庭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主诉持续头昏沉感患者10例、飘飘感23例;低头、抬头、坐起、躺下、翻身等头部位置改变时不穏感50例;或者上述动作引起瞬间旋转感35例。以上患者均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和位置试验,裸眼下观察到眼震的患者有19例(19/118,16.1%),均得到临床诊断;视频下记录到眼震67例(67/118,56.8%),其中60例(60/118,50.8%)得出临床诊断。两种方法的眼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眼震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裸眼下观察。结论:视频眼震检查所采用的眼罩有暗室诱发的效果,方便快捷,较裸眼观察,可显著地增加以下几种主诉非典型(转头时飘飘感,低头、抬头、坐起、躺下、翻身等头部位置改变时不穏感或者瞬间旋转感)眩晕患者眼震的临床诱发率,提供进一步的诊查方向,提高临床上对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与全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AP)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组(HALS组)和全腹腔镜手术组(LA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和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HAL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副损伤显著低于LAP组(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 h和术后1 d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HALS组显著低于LAP组(P0.05),术后1 w血清IL-10、CRP和TNF-α水平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ALS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小,炎性反应轻,且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microRNA为动、植物的一类内源、非编码小分子RNA,其长度约为23nt,对动、植物的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microRNA作为调节类的核酸分子,通过识别和负调控靶基因来行使其生物学功能,多数microRNA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它们对植物的发育有多向性调节,在发育的多个层面具有重要的功能,有些microRNA的调节作用还要受到外因的诱导.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icroRNA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外源多胺对莴苣种子萌发诱导及其与一氧化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常莴苣'挂丝红'(Lactuca sativa)种子为材料,采用外源多胺(Put、Spd、Spm)、硝普钠(SNP)及NO清除剂cPTIO处理,以DAQ作为NO荧光检测探针,研究多胺和NO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外源多胺尤其是亚精胺(Spd)对莴苣种子都有一定的促早萌作用并以0.5 mmol·L-1处理最佳,其效果在种子吸胀后前48 h最为显著;1.0 mmol·L-1亚精胺合酶抑制剂环己胺(CHA)对莴苣种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外源NO供体SNP对莴苣种子早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表现出浓度依赖性,且48 h后促进作用消失,与外源Spd促进种子早萌作用相似;(3)在外源Spd和SNP处理的同时,添加NO清除剂cPTIO可显著降低SNP和Spd对莴苣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在Spd和SNP处理后的种子近胚区均有较强的NO荧光产生,而cPTIO可猝灭Spd和SNP处理种子胚荧光的增强,并伴随着对Spd和SNP促进种子早萌作用的抑制.研究表明,多胺尤其是亚精胺在促进莴苣种子早萌过程中可能与NO的诱导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螨类主要依靠其形态特征进行系统学研究。DNA标记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物种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近年来,DNA标记技术在螨类系统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微卫星SSR、核酸序列扩增、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ALP等6种DNA标记技术在螨类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T细胞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择期行开胸手术的食管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全麻),每组5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时、术中1 h、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和心率(HR);两组患者术前30 min、术后2 h、术后2 d和术后7 d的T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8~+、CD4~+/CD8~+;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6 h,术后1 d,术后3 d的认知功能;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诱导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AP、Sp O2和HR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插管时、术中1h和拔管后观察组患者的MA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p 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D3~+、CD4~+、CD8~+、CD4~+/CD8~+值均较术前30 min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 d,观察组的CD3~+、CD4~+、CD8~+、CD4~+/CD8~+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的T细胞亚群水平均较术前30 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 h和术后1 d,两组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1 d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和7 d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观察组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和3 d观察组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凭全麻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T细胞水平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周玲 《生物学通报》2014,(11):29-31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问题串的设置,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把传统的理论学习与实验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维持其稳定的条件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科技能,以及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沙门菌对酸压力的应答及其与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菌(Salmonella spp.)作为肠道细菌,必须克服胃中酸性环境,才能进一步入侵宿主肠道上皮细胞。已有的研究表明,沙门菌通过进化出多种应答机制,增强自身在酸性环境下的生存。本文回顾了沙门菌的耐酸特性,阐述了抵御酸压力时的几种应答机理,包括胞内pH的维持、调控酸激蛋白的时序表达以及细胞膜特性的改变。这些研究对人类了解和控制沙门菌的感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基因缺失和噬菌体溶原转换研究大肠杆菌运动相关基因flhDC、fliA、fliD和fliE对Stx2噬菌体ΦMin27溶原菌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利用Red重组酶系统,构建了大肠杆菌MG1655的缺失株MG1655△flhDC、MG1655△fliA、MG1655△fliD及MG1655△fliE,并将flhDC片段、fliA片段、fliD片段和fliE片段连接pUC18后分别转化相应的突变株,得到相应的互补菌株。通过Stx2噬菌体ΦMin27的感染获得各缺失株的溶原株MG1655△flhDCФMin27、MG1655△fliAФMin27、MG1655△fliDФMin27及MG1655△fliEФMin27。随后测定了野生株、缺失株、互补株和溶原株的运动能力,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flhDC缺失前后野生株和溶原株其他运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Stx2噬菌体ФMin27溶原感染可促进MG1655的fliA和fliD基因的表达,增强宿主菌MG1655的运动特性;MG1655在flhDC基因缺失的状态下,fliA和fliD基因的表达同步出现上调,但运动性未发生变化,而MG1655△flhDC溶原菌丧失了运动特性,基因转录水平检测发现MG1655△flhDCФMin27与MG1655△flhDC相比,fliA和fliD基因的表达同步出现显著下调,而对fliE基因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fliA、fliD和fliE单个基因的缺失对大肠杆菌MG1655和Stx2噬菌体ΦMin27溶原菌的运动性几乎没有影响。【结论】提示fliA和fliD基因共同参与了鞭毛运动的调控,flhDC基因可影响噬菌体溶原菌株的运动性,为进一步研究噬菌体溶原与宿主基因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猪链球菌1、2、14和1/2型间存在单向或双向的交叉抗原性,这种交叉抗原性的产生原因至今未被揭示。【方法】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层析柱对猪链球菌14和1/2型荚膜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经苯酚-硫酸检测和dot-ELISA辅助鉴定,确定荚膜多糖成分。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14和1/2型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分子量分别为487.38 kDa和512.72 kDa。【结果】经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标记液相色谱法和核磁共振测定14和1/2型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单糖组成分别为:Glc/Gal/GlcNAc/Rha/Neu5Ac(1∶2.94∶1.35∶0.24∶0.37)和Glc/Gal/GlcNAc/GalNAc/Rha/Neu5Ac(1∶1.67∶1.05∶0.93∶0.72∶0.7)。并与已知的猪链球菌1、2型荚膜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4种血清型荚膜多糖都具有Glc、GlcNAc、Gal和Neu5Ac,但单糖组成和比列并无明显相似性,这种交叉抗原性可能是由于荚膜多糖的空间结构相似性和(或)细胞表面的其他成分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