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3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鱼类的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 LAAO)具有广泛的抑菌杀虫效果,为了解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LAAO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后的表达变化,该试验克隆得到2个石斑鱼LAAO基因:EcLAAO-1和EcLAAO-2,它们的ORF长度分别为1536和1569 bp,编码511和522个氨基酸,均含有氨基酸氧化酶(Aminooxidase)结构域以及LAAO保守序列:DBM和GG motif。多重序列比对显示石斑鱼LAAO与其他鱼类LAAO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斜带石斑鱼的LAAO与硬骨鱼类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EcLAAO-1和EcLAAO-2在石斑鱼各组织均有表达,其中皮肤、鳃、胸腺、肝脏和肌肉中含量较丰富;在感染刺激隐核虫后,鳃和脾脏EcLAAO-1, EcLAAO-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这些结果暗示了石斑鱼LAAO参与先天性免疫,并在抗御刺激隐核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少麟  侯玉平 《生态学报》2006,26(7):2416-2416
首届东亚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East Asia 2006)于2006年6月16~18日在日本的大阪(Osaka)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东亚生态恢复”. 本次大会由国际景观和生态工程学协会(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ICLEE))和亚太地区国际景观生态学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andscape Ecology Asia-Pacific Region(IALE Asia-Pacific Region))共同组织举办。  相似文献   
3.
在蔬菜田对不同生物防治技术组合对叶菜害虫的控制作用及其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防治技术组合对菜心和芥蓝害虫的防治效果比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治效果更好,能显著增加田间天敌密度,并能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未培养微生物研究:方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的微生物仍是未培养的,称之为未培养微生物或微生物"暗物质"。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特征,加深对环境中微生物参与的生态学过程的理解,还有利于重构生命之树,揭示微生物的进化历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未培养微生物是发现新基因资源和新活性物质的巨大宝库。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培养技术的成熟和完善,从环境中直接破译未培养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并实现培养逐渐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技术或两者结合运用,研究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的主要方法和挑战,总结分析了目前已经解析的未培养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并对未来研究的机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长柄双花木(D isanthus cercidifolius subsp. longipes)优势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为多优势种并存的中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的次优势种不明显。长柄双花木是该群落的关键种之一。在植物区系特征上,该群落优势种既具有温带性质又具中亚热带性质,在整体上表现出温带性质和亚热带性质交汇的特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频度指数为:SP=0.92、SW=4.20、E=0.94、E′=0.79。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与江西官山和湖南千家洞长柄双花木群落相比,三地群落存在一定差异,但三清山长柄双花木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高于另两地。三清山和千家洞的长柄双花木群落结构更相似;官山的长柄双花木群落为山地灌丛,群落结构单一,样地中长柄双花木占绝对优势。通过分析三地气象资料和群落特点,表明不同地区长柄双花木群落的差异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日照时数相关,而与年平均气温无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孟氏隐唇瓢虫对产卵基质的颜色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26±2℃,RH=50±10%,L:D=16h:8h环境下,使用白色、红色、蓝色、紫色、黑色5种棉花作为孟氏隐唇瓢虫Cryptolaemus montrouzieri Mulsant的产卵基质供其产卵,研究该瓢虫对产卵基质的颜色偏好性.结果表明连续10日内该瓢虫在红色棉花上的产卵次数和总产卵量最多,产卵次数与总产...  相似文献   
7.
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是青藏高原特有林线树种。对白马雪山阴坡海拔4 400 m以上林线0.8 hm2样地长苞冷杉种群进行每木调查,分析其种群结构、数量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结构呈典型金字塔型,幼苗和幼树在种群中所占比重大,表现为增长型种群,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减少,密度为幼苗>幼树>成年树;(2)存活曲线接近Deevy-III型,高径级种群趋于稳定,种群具两个死亡高峰,低径级种群尤其幼苗死亡率高达90%,这是林线区的气候条件如低温、强光照、积雪及冬季冻害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种群另一死亡高峰出现于V~VI龄级,种内和种间对空间、光照和养分等生存因子的激烈竞争引起自疏,导致死亡率再度上升;(3)长苞冷杉种群各龄级空间点格局在不同尺度上表现为聚集、随机和均匀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由于幼苗来源于种子库且依赖成年树的微生境,幼苗聚集强度和尺度都最大;各龄级关系密切,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近20年外来生物入侵危害与风险评估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生物入侵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极大地威胁着生态系统健康,已造成很大的生态损失与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生物入侵的加剧,全球对生物入侵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与风险评估可以为人们提供对入侵可能性和入侵方式更直接的信息,从而为管理者制定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基于最近20年间(1995—2014年)科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SCI-E)中数据,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与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旨在了解当前国际研究现状,以便推动中国的生物入侵相关研究。为了全面掌握全球外来生物入侵生态危害与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采用Bibexcel与TDA文献计量工具,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去重后共获取5492篇文献。结果表明:近20年(1995—2014年)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与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刊文量呈现前缓后剧增的趋势,2008—2014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文献数量急剧增加,2014年达到最高(511篇);美国发文量远超其它国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刊文量排名第5。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德国的研究论文影响力较大。刊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美国农业部(USDA),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排名第10位。研究学科主要为昆虫学、农艺学、植物科学、生态学,研究热点集中在生物防治、风险评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杂草防控,以及生物入侵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方面。有关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危害与风险评估的研究多集中于北美、澳大利亚和欧洲,未来要加强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外来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的研究;要加强气候变化对外来生物物种特性的影响研究,更多关注入侵生物的生态控制与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为今后长期有效地防控入侵生物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mangrove)是海陆交汇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环境污染物蓄积与转化的热区.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因其环境蓄积特点在红树林生境中广泛分布,威胁生态系统健康,其降解转化是近年的研究重点.本文聚焦红树林湿地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从红树林生...  相似文献   
10.
丹霞地貌沟谷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广东省丹霞山为研究实例,探讨丹霞地貌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丹霞地貌的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丹霞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石峰隆起和沟谷凹陷,特殊的地貌环境使得沟谷中的生态因子与其它非丹霞地貌开阔区域产生差异,小气候相对封闭,水湿条件极好,为喜高温高湿的热带物种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沟谷所处位置的地理环境,如四周崖壁的光滑程度会影响到太阳光反射到沟谷的光强,这些都会对沟谷中的温湿度产生影响.第二是丹霞地貌特殊的生态条件,为沟谷地带孕育出一批热带性较强的分类群提供了可能,与相近纬度的诸多植被相比,丹霞地貌植物区系热带性明显增强,热带分布区类型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区域要大10%以上,大多数沟谷中热带性物种分布现象比较明显,藤本分布较多,蕨类植物也较丰富,耐水湿的植物区系发育良好;这实际上造成了植物水平分布上的移位,使中亚热带区域中分布有南亚热带甚至热带区域的物种,出现了由于其特殊的沟谷地貌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为地貌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