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赵银军  梁日梅  丁爱中  蓝文陆 《生态学报》2023,43(12):4954-4964
流域景观特征决定了非点源污染物来源与地表景观削减消纳能力,但尚缺乏全流域不同空间尺度对二者关联性的认识。以广西北部湾南流江为例,分别在子流域、河岸缓冲带以及监测点圆形缓冲区三种尺度上,基于2020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特征,结合水质监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流域景观特征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子流域尺度,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而在河岸缓冲带与监测点圆形缓冲区均以耕地为主;(2)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与景观特征相关性最为显著,耕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和园地与其呈正相关,是南流江水质污染负荷的重要来源区;景观格局指数中,斑块密度、蔓延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是引起河流水质指标变化的主要景观因子;(3)受流域内或不同子流域间景观特征差异,景观组成面积占比和景观格局指数均在河岸缓冲带尺度对水质状况影响最大,分别可解释57.0%和64.7%的水质指标变化;子流域尺度次之,圆形缓冲区尺度最小,且景观格局指数对水质状况的影响大于景观组成面积占比。建议在河岸带50 m范围内严格控制耕地面积,建设河岸缓...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碧剑  蓝文陆  黎明民  李天深 《生态学报》2019,39(19):7014-7024
2017年3月(枯水期)、7月(丰水期)和10月(平水期)分别对北部湾近岸海域44个站位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251种和浮游幼体24类,其中枯水期138种(类),丰水期134种(类),平水期191种(类),分属河口低盐、近岸暖温、近岸暖水和外海暖水4个生态类群。优势种9种,其中枯水期以原生动物占绝对优势,丰水期以枝角类、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类占优势,平水期以十足类和浮游幼体类占优势。浮游动物丰度年均值为789.95个/m~3,呈现出枯水期(1540.19个/m~3)明显高于平水期(457.58个/m~3)和丰水期(372.08个/m~3)的季节变化特征;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均值为252.40 mg/m~3,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丰度变化不一致,平水期生物量(385.01 mg/m~3)明显高于枯水期(221.41 mg/m~3)和丰水期(150.78 mg/m~3)。多样性指数平水期最高(3.16),丰水期(2.35)次之,枯水期(2.22)最低。枯水期和丰水期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水平分布特征基本呈现自河口近岸海域向外海递增的趋势,平水期浮游动物生物量与丰度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以及优势种的演替对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季节变化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径流导致的悬浮物、营养盐等的变化可能是决定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还表明与其他海湾相比,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需加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应用光合色素研究广西钦州湾丰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蓝文陆  王晓辉  黎明民 《生态学报》2011,31(13):3601-3608
通过2010年6月现场航次19个站点的调查,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 HPLC) 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分析了丰水期广西钦州湾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 软件估算全粒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钦州湾浮游植物光合色素含量以叶绿素a最高,其次为岩藻黄素;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为硅藻,其次为蓝藻和青绿藻,它们分别平均占据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70.2%、12.6%和9.4%,而其它藻类除了绿藻茅岭江河口占据较高的比例(40.2%)之外在其它站点所占比例很低。钦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了茅岭江口、内湾、外湾和湾外近海共四种类型,茅岭江口以绿藻为优势类群,内湾以硅藻、蓝藻和青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外湾以硅藻为单一优势类群,湾外相对于外湾硅藻比重略为下降。主要光合色素含量及浮游植物类群生物量的分布特征与盐度、营养盐关系密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布变化主要受径流及其输入导致的营养盐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导致了内湾和外湾之间浮游植物主要类群的生物量多寡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近20年广西钦州湾有机污染状况变化特征及生态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蓝文陆 《生态学报》2011,31(20):5970-5976
利用1990至2010年长期监测的结果,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对钦州湾近20年有机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分析其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对海湾环境的潜在生态影响。结果表明近20a钦州湾有机污染指数变化较大,内湾变化范围为-0.55-5.49,外湾的变化范围为-0.44-3.96。20世纪90年代内湾和外湾有机污染物程度均显下降趋势,1999-2003年显上升趋势,2003年以后外湾显平稳波动状态而内湾为显著增加的趋势,近几年内湾有机污染加重到严重污染的程度。径流输入、浮游植物消耗以及水体交换等因子的综合作用是该海湾有机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内湾和外湾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海湾有机污染的变化导致富营养化的变化,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的变化并没有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变化显著相关,但内湾近年来急剧加重的有机污染增加了赤潮等生态灾害的风险。内湾有机污染加重也会对水产增养殖等产生影响,需要加大关注和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