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研究文献,综述了研究内容及发展过程。纵观二十多年来珠江口盆地新近系钙质超微化石的研究历史,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1)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侧重于化石带的报道及主要化石属种的描述;(2)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主要为高分辨率钙质超微生物地层研究阶段。评述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HS-PC500 岩心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研究南海北部陆坡神狐HS-PC500重力活塞岩心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方法]使用吖啶橙染色法计数沉积物中微生物丰度;提取沉积物微生物总DNA,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古菌及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对克隆文库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表层PC500-l(0-5 cm below sea floor,bsf)古菌以C3为主要类群,占该层总序列的25.6%;中层PC500-6(350-355 cm bsf)和底层PC500-11(790-795 cm bsf)古菌以Marine Benthic Group(MBG)-B为主要类群,分别占该层总序列的48.1%和38.9%.另有部分克隆序列属于MBG-A、Miscellaneous Crenarchaeotic Group(MCG)、Thermoprotei、NGC、Halobacteriales、MBG-E、South African Gold Mine Euryarchaeotic Group(SAGMEG).表层细菌以变形菌(Proteobacteria)为主要类群,占该层文库的38.3%.中层和底层细菌以绿弯菌(Choloflexi)和JS1为主要类群,分别占该层文库的28.1%、29.2%和39%、24.7%.另有部分克隆序列属于硝化螺旋菌(Nitrospirae)、放线菌(Actin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OP8、螺旋体菌(Spirochaetes)、TM6、脱铁杆菌(Deferribacteres)、浮霉菌(Plantomycete).[结论]结果显示,HS-PC500岩心微生物丰度与甲烷浓度变化相吻合;微生物丰度较低可能与较低的总有机碳量有关;微生物多样性较高,并且随深度的增加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岩心中有关硫酸盐还原的微生物类群占优势,说明微生物的硫代谢在该海区沉积物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对台湾海峡西北部平潭岛海域33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底栖有孔虫丰度、分异度变化较大,所出现的属种类型以玻璃质壳体为主,其次为瓷质壳,胶结壳最少。底栖有孔虫分布受水深、盐度、底质类型、底流和沿岸上升流等因素共同影响。应用‘PAST’软件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底栖有孔虫可划分为四个组合:组合Ⅰ(Hanzawaia-Pseudorotalia-Bolivina)主要分布于水深大于20m的深水区,受水深和底流影响明显;组合Ⅱ(Ammonia beccarii-Elphidiumspp.)主要分布于近岸浅水环境;组合Ⅲ(Quinqueloculina-Ammonia annectens-Spiroloculina)主要分布于海湾内高盐度区,推测受到沿岸上升流影响;组合Ⅳ(Elphidium advenum-Ammonia annectens)分布于组合Ⅰ与组合Ⅲ之间的局部区域,可能受浙闽沿岸流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4.
对南海西沙海槽111PC孔沉积物中的硅藻化石研究表明,硅藻以热带、亚热带浮游性种类和近岸性种类为主,可划分出6个硅藻组合带,大体对应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6个期次。结合有地层对比意义的属种及组合,建立了里斯冰期以来本孔的硅藻生物地层框架。硅藻丰度、属种组合变化指示海区气候经历了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及不稳定性波动。晚玉木冰期硅藻丰度高,冰后期、中玉木冰期次之,里斯冰期至早玉木冰期丰度较低,这与南海西南部不同,与南海东北相似但也不尽相同。里斯冰期至里斯玉木间冰期转换阶段,硅藻属种对气候变暖的反应较快。硅藻属种特征显示中玉木冰期气候为弱暖期,且有早晚两个暖湿阶段。硅藻属种的不连续分布也表明沉积环境在部分时段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陈世喜  陈梅  李娜  邹远超  袁万安 《生态学报》2024,44(14):6373-6382
中国南海与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印太珊瑚大三角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与生物连通性,其生境多样,为各种生物类群提供了有利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环境栖息地,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海洋细菌在生态系统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南海海洋深层水细菌的探测,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西太平洋和印太交汇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于参加开放项目获得的南海的深海站点水样,采用高通量测序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了南海深海海水细菌群落多样性、菌群构成和多样性特征。该站点南海海洋深层水测定的细菌分属于15门、20纲、24目、86科、140属、150种,表明该区海洋深层水细菌群落丰富。测得优势菌属包括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海旋菌属(Thalassospira)、噬甲基菌属(Methylophaga)、拟杆菌属(Bacteroides)、纤细芽胞杆菌属(Gracilibacillus)、海洋芽胞杆菌属(Oceanobacillus)、海源菌属(Idiomarina)、嗜油菌属(Oleiphilus)、食碱菌属(Alcanivorax),这些属的细菌在生物材料或药物、生物燃料、水处理、降解石油烃等方面均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属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Lenti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柴油食烷菌(Alcanivorax dieselolei)、三浦半岛盐乳杆菌(Halolactibacillus miurensi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可以具体鉴定到种,这些深海细菌目前已在产抗生素、生物防治、石油降解、反硝化等方面被开发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显示出采样点南海海洋深层水细菌具有独特菌群特征和多样性,有其极为丰富的生物学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碳循环是地球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河流中的碳物质常常反映了流域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流域,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具有巨大的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由于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变化的复杂性,我们对全球变化背景下长江流域水环境碳循环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对长江流域水环境碳物质的时空分布与来源以及流域岩石风化碳汇等资料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发现有机碳的来源和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无机碳主要来源于长江流域岩石的化学风化,同时岩石风化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在全球变化影响下,这些碳物质发生迁移转化,可能引发新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对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长江流域碳循环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南海礼乐滩周边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分析,在109个样品中鉴定出硅藻45属91种及变种。所有样品中均含有极丰富的硅藻,丰度均值为313.2万粒/克,其中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占绝对优势。依据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硅藻组合区。其中区域I和II位于第一主轴负方向,指示水深相对较浅、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粗、SiO2和TOC含量相对较高的沉积环境,主要分布T.nitzschioides,Thalassio-sinema frauenfeldii,Cyclotella striata和Nitzschia bicapitata,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var.parva,Nitzschia interruptestriata,代表受巴拉望岛物质和沿岸流影响的沉积环境。区域III和IV位于第一主轴正方向,指示水深相对较深、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细、SiO2和TOC含量相对较低的沉积环境,主要分布T.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N.inte...  相似文献   
8.
李涛  王鹏 《生态学报》2013,33(1):286-293
分别利用参数模型和无参数估计法预测南海陆坡沉积物柱MD05-2896中的细菌丰度.基于非培养的PCR-RFLP的16SrRNA基因分子技术,扩增了沉积物柱中的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6S rRNA基因文库中,大多数序列属于17个已知的“门”.分别以99%、97%、90%和80%序列一致性作为分类单元分界点,将16SrRNA基因序列组群为分类单元.使用逆高斯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负二项式分布模型、帕雷托分布模型、双指数分布模型以及ACE、ACE-1等估计方法预测不同分类单元分类水平下的细菌丰度.结果表明在“种”级分类水平上,负二项式分布为最优估计模型,估计细菌丰度为244±10(SE).不过,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该估计值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介形类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科1井是世界上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钻井,其南孔获取自泉头组三段顶部至嫩江组二段底部的连续地层记录。本文以松科1井南孔岩心样品介形类化石的系统鉴定和统计分析为基础,共建立15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带,自下而上分别为:1)C ypridea subtuberculis perga-Mongoloc ypris longicau...  相似文献   
10.
文中研究台湾海峡中北部大陆架区表层沉积的近代沟鞭藻囊孢组合特征及其与海区环境的关系。沟鞭藻囊孢组合由膝沟藻类和多甲藻类的12属19种和裸沟藻类的一个未定囊孢属种组成,还包含丰富或较丰富的微体有孔虫壳体内膜。该组合代表一种适应温暖内浅海环境的沟鞭藻生物群落。文中还对首次在我国发表的沟鞭藻囊孢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