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鲤鱼为肤孢虫(Dermocystidium)寄生而引起鱼病国内仅见零星报道,有关寄生鲤属鱼类原生动物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然而单孢子目的肤孢虫迄今尚未研究透彻。文献中关于肤胞虫属的记述共有十余种,其中苏联发现  相似文献   
2.
浅论赤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诺 《生物学通报》1993,28(8):12-13,9
近年来,我国南北沿海赤潮频发,先后在黄河口(1952年)、辽河口(1957、 1967) 、大沽河口(1977) 、大连湾(1979、 1980、 1981) 、东海(1972) ,湛江(1980) 、香港(1971、 1980、 1986) 等近海水域分别发生夜光藻、中肋骨条藻、毛丝藻、微形原甲藻、颤藻等形成的赤潮。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前,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赤潮仅有3次。70年代后,在黄、渤、东、南海近岸海域,发现并有记载的赤潮近30次。不仅给海洋渔业资源和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如今,随着海洋污染日趋加剧,世界各地赤潮的发生已有与日俱增的趋势。太平洋、大西洋沿岸居民因误食由赤潮污染的  相似文献   
3.
海洋浮游藻类的培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展研究的。据报道,用于牡蛎、蛤、贻贝、扇贝、鲍鱼、海参、对虾及鱼类等幼体饵料的种类主要有:单鞭金藻(Monochrysis lutheri),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小金藻(Chromulina pleiades),扁藻(Platymonas sp.),盐藻(Dunali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sp.),  相似文献   
4.
斑(鱼祭)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鱼祭)Clupanodon punctaus(Temminck & Schlegl)是我国近海习见经济鱼类之一。因为它具有生长快、肉味鲜美、以浮游生物为食等特点,适宜与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混养,所以是海水鱼类养殖的优良品种,为我国港养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倪正泉1965;顾昌栋1958;陈大刚1974等)。关于斑(鱼祭)形态、生态学的研究,尤其是有关繁殖习  相似文献   
5.
光滑蓝蛤的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滑蓝蛤(Aloidis laevis)是一种小型的经济贝类,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南北沿海,过去主要作为家禽的饲料,现在被大量采捕作为养殖对虾的优质饵料。由于沿海群众乱采滥捕,使资  相似文献   
6.
山东沿海几种海蜇的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沿海分布的食用水母,通称为海蜇,据文献记载共有四种。体大而重,在海洋中随波逐流营漂浮生活。我国对于海蜇的记载和食用历史是很悠久的,在一些省份和地区的群众渔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对海蜇的利用更加重视,并对其化学成分作了分析,还可供药用。 海蜇(图1、2、3)属腔肠动物门的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腔肠动物有二种基本形态:无性世代适应固着  相似文献   
7.
三疣梭子蟹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渤海南岸自5月底前后孵出的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经约15—18天的培育,发育成第1期幼蟹,在20°—31℃的水温条件下,再经过约3个月的室内水池培养,到8月底前后,即开始陆续成熟。梭子蟹自第Ⅰ期幼蟹到达性成熟,雄蟹蜕壳8—10次,大部分为8次,成熟个体的体重达5.54—176.4克;雌蟹蜕壳9—10次,大部分为9次,成熟个体的体重达83.0—176.9克。第8次蜕壳的雄蟹交尾以后,当年还可以蜕壳一次。因此,当年长成的同一批梭子蟹群体中,雌雄个体的大小并无多大差异。 2.三疣梭子蟹每相邻两次蜕壳的间隔时间,随着龄期数的增加而渐趋拉长。如一般第Ⅰ期幼蟹前后蜕壳间隔为3—4天;第Ⅴ期为7—10天,第Ⅸ期为22天左右。但因其自身因素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其间隔时间也可能延长或缩短。 3.梭子蟹蜕壳多在夜间进行,通过对第7到第10次蜕壳活动的观察,自开始蜕壳到新个体脱离旧壳,一般需15—30分钟。 4.梭子蟹甲长、甲宽及体重的增长是不均匀、不连续的,随着蜕壳而产生的阶梯式的上升。蜕壳前后甲长和甲宽可增加30%左右,而体重则可成倍地增加。两次蜕壳之间,甲长与甲宽基本上无变化,鲜重略有增加,而干重的增加较为显著。 5.从室内池养群体抽样测定的结果分析,梭子蟹甲长与甲宽、甲长与体重和甲宽与体重之间,皆存在幂函数关系,其回归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连、青岛、烟台等海滨沿岸,每年春夏都有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的师生到这来采集绚丽多彩的海藻标本。做为海滨城市的生物学工作者向来自远方的师生介绍一下海滨沿岸海藻实习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海滨藻类实习》(1981年第4期第53页)一文(以下简称《实习》)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简介,对采集者到海滨海藻实习有些帮助。为了使他们更确切地认识海藻的分布及采集情况,就文中所谈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作为商榷。  相似文献   
9.
一种观察贝类染色体的制片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贝类的担轮幼虫或成贝鳃组织经秋水仙素处理、KCl低渗作用、卡诺氏液固定后得到的细胞悬浊液滴片,经35—40℃电热干燥,最后用吉母萨染料染色,即可得到清晰的染色体标本。  相似文献   
10.
原狭蚌虫属一新种(鳃足纲:介甲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7年6月自山东省兖州县淡水养殖试验场鱼池中发现原狭蚌虫属的一个新种——兖州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yanchowensis sp.nov.作者对新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中国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chinensis Daday 1923,及东平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dongpingensis Hu 1987。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