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本文以潍坊北部沿海地区为例,利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成本替代法、成果参照法等方法,分别从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食品生产、原料生产、氧气生产、气候调节、水质净化、旅游娱乐和知识扩展服务等7个方面,计算得出了该区域围填海造成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值为1.02×104万元/年,单位面积损失为1.06万元/hm2·年。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为分析围填海工程综合损益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围填海形成后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绿潮遥感业务化监测中,250 m 分辨率的 MODIS 卫星数据是主要数据源,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是绿潮卫星遥感信息提取的主要方法。研究发现,由于 MODIS 空间分辨率较低,存在大量的混合像元,导致提取的绿潮覆盖面积明显偏大。针对该问题,本文在 MODIS 绿潮 NDVI 计算的基础上,首先对大于 NDVI 阈值的像元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得到 MODIS NDVI 混合像元分解后的绿潮面积,然后以准同步的30 m 分辨率 HJ-1 CCD 影像提取的绿潮覆盖面积为真值,建立了 MODIS NDVI 混合像元分解得到的绿潮面积与 HJ-1提取的绿潮面积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实现绿潮面积的精细化提取。与传统的 NDVI 阈值法和混合像元分解法相比,该方法提取的绿潮覆盖面积更接近于“真值”,面积约为“真值”的96%,而传统的 NDVI 阈值法和混合像元分解方法提取的面积分别为“真值”的2.96倍和45%。另外,与传统的 NDVI 阈值法相比,新方法对 NDVI 阈值变化不敏感,在相同的 NDVI 阈值变化区间内,前者提取的绿潮覆盖面积变化了41%,而新方法的变化仅为11%。本文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MODIS 空间分辨率低导致的绿潮监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为精细化的绿潮卫星遥感业务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南岸的柽柳林湿地是我国北方现存面积最大的柽柳林滨海湿地,也是我国“南红北柳”生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14年8月在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湿地植被生物量、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该湿地植被生物量为949.0 g·m-2,植被碳储量为393.1 g·m-2,基本呈中部高、东西部低的分布特征;植被各部分生物量、碳储量均表现为:地上部>地下部>凋落物.该区域主要有柽柳、碱蓬2个单优群落和4个混生群落,植被碳储量以柽柳群落最高,混生群落居中,碱蓬群落最低.受北部潮间带防潮坝的影响,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和电导率均不高,土壤盐分不是植被碳储量的主控因子,植被碳储量主要受土壤的营养盐状况(全氮和全磷)和粒径结构(粉粒含量)的影响.土壤水文条件的改变造成了植被群落的演替,在由耐盐群落(盐地碱蓬群落)向轻耐盐群落(茵陈蒿群落、狗尾草群落等)的演替过程中,植被碳储量增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研究了尿素对我国东海赤潮优势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和米氏凯伦藻均能在不同比例尿素的条件下较好地生长。随着培养液中尿素比例的增大,中肋骨条藻细胞生长速率(0.91—0.82/d)逐渐减小,平台期最大生物量(2.0×10~5—1.2×10~5个/m L)也逐渐减小,而米氏凯伦藻细胞的生长速率(0.36—0.51/d)逐渐增大,最大生物量基本不变(约1.1×10~4个/m L)。在平台期中肋骨条藻培养液中氮盐浓度最低下降到2.5μmol/L左右维持不变,而米氏凯伦藻氮盐浓度最低下降到1.0μmol/L左右。在指数生长期,随着细胞的生长溶解有机氮(DON,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含量迅速增加,中肋骨条藻介质中DON的浓度达到最大值(5—6μmol/L),然后浓度基本不变。米氏凯伦藻介质中DON在指数生长阶段达到最大值(2—3μmol/L)后开始下降。中肋骨条藻单细胞颗粒氮的含量(约为10~(-6)μmol,平台期约为10~(-7)μmol)要远远小于米氏凯伦藻(指数期约为10~(-4)μmol,平台期约为10~(-6)μmol)。研究表明,两种藻对尿素的吸收利用存在明显差异,在较低的溶解无机氮和较高的溶解有机氮环境中,甲藻有更好的适应性,该研究对于解释我国长江口春季硅藻和甲藻赤潮的演替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型水母迁移规律和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玲娟  高松  白涛 《生态学报》2016,36(10):3103-31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型水母灾害发生频率与成灾种类不断增加,已严重影响了近海海洋渔业、沿海工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生态系统,已引起了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且越来越多海洋工作者投身水母迁移等科学研究和监测预警工作中。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水母漂移聚集和溯源等迁移规律的研究进展以及水母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现状。水母研究为预测预警工作服务,应侧重于开展系统的水母海上和室内试验,建立业务化立体监测体系;加强水母漂移聚集机理研究,建立更完善的水母预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选用东海常见的两种赤潮肇事藻种:旋链角毛藻和米氏凯伦藻,采用一次性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两种赤潮藻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力(NR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条件下旋链角毛藻均能正常生长,且生长曲线均符合S-logistic2种群增长模型;而米氏凯伦藻在10℃和30℃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在其他温度条件下生长情况与旋链角毛藻相似.温度适宜时,两种藻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最大值(NRAmax)、最大生长速率(μmax)和终止生物量(Bf)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温度的高低可通过影响细胞硝酸还原酶活力大小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旋链角毛藻单位体积的NRAmax和最大生长速率均大于米氏凯伦藻,说明旋链角毛藻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硝酸盐.  相似文献   
7.
于2015年4、8、10和12月在日照岚山港邻近海域10个站位进行了4个季度大型底栖动物定量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8门118种, 其中多毛类动物63种, 为优势类群; 另外甲壳动物27种、软体动物19种、棘皮动物4种和其它类群5种。主要优势种有独指虫(Aricidea fragilis)、奇异稚齿虫(Paraprionospio pinnata)、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仿盲蟹(Typholcarcinops sp.)和拟特须虫(Paralacydonia paradoxa)等。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8 ±257) ind·m-2和(13.52±9.95) g·m-2, 均存在季节性差异(p<0.05)。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的平均值分别为3.00、0.87和1.8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海域北部站位相似性较高, 近岸和南部的站位相似性较高。ABC曲线分析表明, 4月、8月和10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未受到扰动, 12月呈现中度扰动, 可能与港口海洋工程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