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茹琳  郭翔  李庆  王明田  游超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12):4222-4230
为探明猕猴桃溃疡病在四川的适生性,选用MaxEnt模型,基于分布信息和环境变量,对该病在四川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分布的影响,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拟准确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10次重复模拟的曲线下面积平均值为0.914,预测结果准确.猕猴桃溃疡病在四川的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和雅安市,中适生区在四川21地市州均有分布.刀切法筛选出影响猕猴桃溃疡病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及其指标为:最冷月最低气温(-6.8~7.5 ℃)、最暖季度平均气温(15.6~32.3 ℃)、最干季度平均气温(-0.8~21 ℃)、年降水量(709~950.9 mm)和气温季节性变化标准差(4.7~9.6 ℃).本研究对制定猕猴桃溃疡病早期监测、预警及控制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矮秆已被广泛用于改良作物的抗倒伏性状,培育理想株型,从而提高作物产量。玉米矮秆突变体K123d由自交系K123自然突变产生。本研究比较该突变体与野生型主要农艺性状差异及其对赤霉素的敏感性;用K123d与株高不同的3个自交系分别构建F1、BC和F2群体,分析矮秆性状的遗传模式;以K169/K123d-F2为定位群体,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SA),运用SSR标记定位矮秆基因d123;参照br-2序列信息分段设计特异引物,同源克隆d123。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K123d株高降低35.59%,穗位高降低、节间缩短、叶片较直立,但结实率差,对赤霉素敏感;在F2群体和BC1群体中,正常植株与矮秆植株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和1∶1,说明矮秆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矮秆基因d123定位于第一条染色体上SSR标记umc1278和bnlg156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2.8 c M和7.3 c M;同源克隆显示d123与br-2存在12个碱基替换,其中第4个外显子编码的一个谷氨酸被替换为赖氨酸。由此可见,矮秆突变体K123d为br-2的一个突变类型,对矮化育种具有进一步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香菇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其主要代谢产物香菇多糖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研究香菇多糖代谢途径对提高香菇多糖含量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以香菇新808为材料,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pH发酵条件下香菇多糖的含量,通过荧光定量PCR及3个软件(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筛选出了不同pH条件香菇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多糖代谢途径中3个关键酶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实验用pH值范围内(5.0-7.0),香菇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内多糖含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而胞外多糖含量则呈下降趋势;18S和rpl4分别被鉴定为不同pH发酵条件下最稳定和最不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不同pH发酵条件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葡萄糖磷酸变位酶基因(PGM)与葡萄糖磷酸异构酶基因(PGI);PGM相对表达量小且稳定,PGI相对表达量较小,但随pH值的变化波动较大。不同pH对香菇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3个关键酶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与多糖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提高卷叶贝母组织培养的植株再生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卷叶贝母(Fritllaria cirrhosa D.Don.),别名川贝母。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采集了横断山北部高山区35个样点的土样,用稀释平板法对该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计数,并分析了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地利用方式和pH等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区域表现为松林口>雀儿山>折多山;林地微生物比草地丰富,但不及草地微生物均衡。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放线菌数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烯效唑浸种对玉米苗期某些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烯效唑浸种后的玉米苗期叶片变厚,比叶重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增加,PEP羧化酶活性增强,净光合速率提高;以40mg·kg-1烯效唑浸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国产蕺菜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及核穿壁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蕺菜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属三白草科蕺菜属,俗称鱼腥草、侧耳根等,主要分 布于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我国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常见。蕺菜药蔬兼用,为极具开发前景 的植物资源。部分学者曾对蕺菜染色体数目进行过报道,但报道的染色体数目不尽一致(梁汉兴,1991,1995; Hsu,1968; Nilsamranchit et al, 1999),并且对此 现象未作较为详细而深入的解释。本文对国内部分省区收集的蕺菜种质资源进行染色体数目分析,旨在从细胞学角度探讨蕺菜的遗传多样性,为  相似文献   
8.
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叶绿素是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是一类明显的性状突变,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的发掘、作用机理及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西藏飞蝗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采用全光照(24L/0D)、全黑暗(0L/24D)与5 ℃低温相结合的试验处理,研究了低温和光照胁迫对西藏飞蝗体内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西藏飞蝗虫体脂肪含量以未经低温胁迫的全光照处理最高,达到11.8%.经低温和黑暗处理的西藏飞蝗虫体脂肪含量最低,为4.7%.经低温胁迫处理后虫体的海藻糖、甘露醇以和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未经低温胁迫处理.虫体糖原含量以未经低温胁迫的全光照处理最高,达6.40 mg·g-1.低温和黑暗处理还诱导丙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苯丙氨酸累积,促使西藏飞蝗体内多种氨基酸、甘油、小分子碳水化合物积累,糖原和脂肪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EMS对三个玉米自交系的诱变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S诱变玉米花粉是玉米化学诱变的主要技术。该研究以生产上3个常用的玉米自交系K305、21-ES、R08为材料,对其花粉用不同浓度的EMS诱变处理,探讨其EMS诱变的最佳浓度范围,明确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经过不同浓度的EMS诱变后,其结实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表现出减小的趋势,从其半致死剂量来看,EMS诱变花粉的适宜浓度范围自交系K305和R08均为0.67~1.0 mL?L-1,21-ES在1.67 mL?L-1附近。 M1代不同性状其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与对照相比主要表现出增大的趋势,其不同性状的生物学效应在材料间表现不一致,表明性状在不同材料间对EMS的敏感性不一样,生育期表现为21-ES>K305>R08;主要株型性状表现为R08>21-ES>K305;主要雄穗性状K305和21-ES比R08敏感;主要果穗性状表现为21-ES>K305>R08。 M2代整体表现为变异谱扩大,其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以及主要果穗性状的变异表现复杂,主要雄穗性状中除K305的M2株系雄穗分枝数呈双向变异外,其余M2株系整体偏向于雄穗变短,雄穗分枝数减小。该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