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拟研究改良备皮液对比传统备皮液所用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切口感染率,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备皮溶液.方法:将我科1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肥皂水的方法进行头部备皮,观察组采用改良头部备皮液进行头部备皮,根据所用时间、患者舒适度及切口感染率作为评定指标,观察收集数据,并同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皮肤划痕各级别数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接受备皮时的有关感受和备皮后询问,对疼痛的反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备皮区域细菌数及备皮所用时间也均小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头部皮肤准备为神经外科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防治性措施之一.采用改良备皮液备皮可以减少皮肤划痕,提高舒适度,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备皮所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海马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例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海马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DNF mRNA表达,并与3例非海马硬化TLE患者对照。结果:与非海马硬化组比较,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的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BDNF mRNA表达表达增高,可能在海马硬化和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锁骨下静脉,首选右侧,如果穿刺右侧失败改为左侧。穿刺成功后用扩张器扩皮,最后顺导丝置入导管,根据患者身高置管长度为12~15 cm,局部缝合固定,外敷纱布封闭或用一次性贴膜封闭。静脉留置管接三通静脉输液管。结果:286例首次穿刺右侧成功282例,4例失败后改选左侧成功。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3天,最长45天,留置时间平均为18天。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神经外科中抢救治疗重症患者是十分便利、有效的措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其他深静脉穿刺置管如股静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及PICC相比较,更利于护理并具有费用低廉的优点。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十分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终板造瘘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动脉瘤夹闭术中是否进行终板造瘘分为两组,随访6个月以上,评价其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慢性脑积水的总发生率为17.4%,终板造瘘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7.8%,而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28.1%,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在FisherⅠ-Ⅱ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5.0%、7.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isherⅢ-Ⅳ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0.8%、40.3%,单独夹闭组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而Hunt-HessⅠ-Ⅱ级中,终板造瘘组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7.0%、9.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unt-HessⅢ-Ⅳ级中终板造瘘与单独夹闭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1.3%、46.5%,单独夹闭组显著高于终板造瘘组(P0.05)。结论:终板造瘘可明显降低Hunt-HessⅢ-Ⅳ级、FisherⅢ、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而对Hunt-HessⅠ-Ⅱ级、FisherⅠ-Ⅱ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中异军突起,使人们对于肾癌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是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使免疫细胞可以杀伤肿瘤细胞来发挥治疗作用。因此,了解肾透明细胞癌中免疫检查点相关免疫逃逸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以及开发新的免疫治疗药物至关重要。本文对目前肾透明细胞癌中主要的免疫检查点(PD-1/PD-L1、CTLA-4、B7-H4、LAG-3、TIM-3和HLA-G)相关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开颅治疗囊性听神经鞘瘤的肿瘤全切情况及面、听神经的保留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42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囊性听神经鞘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37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囊性听神经鞘瘤(42例)手术全切率simpson(Ⅰ-Ⅱ级)为64.28%(27例),次全切除率(simpsonⅢ级)为26.19%(11例),部分切除率为(simpsonⅣ级)为9.53%(4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71.43%(30例),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14.29%(6例),听神经解剖保留率为7.1%,听神经功能保留3例,较实质性听神经瘤的手术效果差。结论:囊性听神经瘤的面、听神经解剖与功能保护尚有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EC-IC bypass)的治疗效果,探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6例,语言功能障碍8例,单侧肢体轻瘫4例。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术前影像学资料,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根据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对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TIA病人中,1例术后出现卒中事件,其余35例术后TIA症状消失;语言功能障碍和单侧肢体轻瘫病人术后半年症状均有改善;40例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术后影像学复查均获满意效果。结论: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对于LA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miRNA遍及生命体的发生、发育、分化和死亡的过程。它在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各个阶段中起到调控癌基因作用。miRNA在垂体腺瘤中异常表达,且影响垂体腺瘤的增殖、侵袭及凋亡情况。本研究通过探讨miRNA家族中的miR-26a在垂体腺瘤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垂体瘤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依据,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微创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20例,取其组织及采集血清标本:年龄在20-74岁(平均50岁),术前均未进行任何治疗。既往无内分泌疾病的正常死亡人的垂体组织及其血清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方法分别检测垂体腺瘤病人和正常人组织及血清中的miRNA-26a的表达情况。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Mann—WhitneyU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iRNA-26a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2.30,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量为23.38,垂体腺瘤患者血清中miRNA-26a的表达表达量为25.04,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量为24.95,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垂体腺瘤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中miRNA-26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垂体腺瘤组织中miRNA-26a的高表达与血清学检测miRNA-26a的正常表达,为预防脑垂体腺瘤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及静脉溶栓联合应用对因颈内动脉狭窄致TIA发作伴发静脉阻塞所导致的闭塞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介入方法经颈内动脉至眼动脉开口处注入尿激酶同时给与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病人左上肢发作性轻瘫立刻消失,患者次日视力恢复至0.25,二周后恢复至0.3,一个月内未再出现TIA发作。三个月视力恢复至0.4,未出现TIA发作。结论:动静脉溶栓的联合治疗方法对患者脑缺血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MicroRNA(miRNA)是新发现的一类特殊的小分子RNA,在基因的转录后调控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很多良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伴有miRNA的异常表达,所以miRNA的转录后调控机制以及在肿瘤成瘤过程中的作用逐渐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垂体腺瘤与miRNA的研究现状做以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