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确认及掌握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 CEV)目前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特点,于2017年重点调查了我国北方地区5省市26个正发生或曾经发生“鲤急性烂鳃病”的养殖场, 随机监测了9个省市的97家鲤和锦鲤养殖场。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法和套式PCR(Nest PCR)方法进行检测, nest PCR法扩增出的产物进行测序和基因分析。结果重点调查的26家养殖场中有20个为CEV阳性, 1个为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 KHV)阳性, 1个为孢子虫感染。随机调查的97家养殖场中有50家为CEV检测阳性, 阳性率高达52%; 可测序的CEV毒株均属于Genogroup Ⅱa型; 样品按不同地区、不同采样水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鱼等划分, 各组均有CEV阳性检出, 但检出率均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CEV感染是多省市“鲤急性烂鳃病”暴发的主要病因。另外, 该病毒病的流行水温在12—27℃。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金鱼的4个典型品种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其骨骼形态与游泳能力的关系。草金鱼两侧腹肋夹角较小且躯椎、尾椎平直,其骨骼结构支撑其纺锤形的外部形态,使草金鱼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琉金、虎头、龙睛蝶尾金鱼的内部骨骼形态,使其不具纺锤形的外形,多叶尾鳍的推动力也较弱,在水中游动的能力也弱于草金鱼;虎头金鱼背鳍的消失(退化)以及"∩"形的尾鳍骨骼形态,导致其运动、平衡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3.
杂交鲟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2012年7月,北京市怀柔区一家养殖场的杂交鲟爆发疾病,陆续死鱼。为确定病原,【方法】从具有典型症状的患病鱼的肝、肾和脾中分离获得3株分离菌,编号HRS12718L、HRS12718K和HRS12718S。采用形态特征、理化特性、16S rDNA和海豚链球菌特异性基因逐步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取HRS12718K分离株进行人工感染实验,确认病原菌的致病性。开展药物敏感性实验筛选分离株的敏感药物。【结果】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与从中国其它鱼类分离的海豚链球菌一致。采用16S rDNA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海豚链球菌聚为一支,与海豚链球菌的同源性在99.1%以上。HRS12718K分离株对杂交鲟的半致死量LD50为4.42×105CFU/mL,试验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似临床症状。分离株对诺氟沙星、嗯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盐酸多西环素和盐酸四环素敏感,尤其对嗯诺沙星敏感。【结论】最终确认引起该养殖场杂交鲟发病的病原为海豚链球菌,建议使用嗯诺沙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5.
黄河三角洲菹草生长模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连续对菹草生长过程的观测 ,用指数方程拟合了菹草从 10月中旬至第 2年 5月底的整个生长过程 (p<0 .0 0 2 ) ,设K=2 .5 kg/ m2时 ,用 L ogistic方程拟合了从 3月到 5月底的生长过程 (p<0 .0 0 0 )。通过 7月底至 8月初、10月、翌年 3月和 5月份对一个菹草型水库和无或有不同规模水草的 5座水库水生生物的周年调查发现 :(1)菹草型水库 TP最高峰的月份比其它水库的推迟 ,其它水库 10月份 TP最高 ,而菹草型水库 3月份最高 ;(2 )菹草型水库浮游植物最高峰的月份比无水草水库的推迟 ,无水草水库出现在夏季 (7~ 8月份 ) ,草型水库的出现在秋季 (10月份 ) ;(3)菹草型水库 3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高于其它水库的 ,其硅藻占据更高的优势度 ;(4 )菹草型水库和其它水库之间的总磷和浮游植物数量的年平均值无明显差别 ;(5 )不同水库藻类数量年平均值与 TP年平均值相关极显著 (p<0 .0 0 5 ) ,而 TP又与氯化物 (Cl)相关极显著 (p<0 .0 0 5 ) ;(6 )水草的存在使p H略有提高 ,并使其在不同时间的波动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6.
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2006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30 km2,水产品总产量35.5万吨,其中养殖产量30万吨,渔业产值40亿元。天津养鱼池水盐度普遍在2—5,属于寡盐水鱼池,但在该地区采取高密度精养模式生产鱼类普遍存在土腥异味,降低了水产品食用价值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7.
徐立蒲  赵文  熊邦喜  王静波  潘勇  曹欢 《生态学报》2007,27(7):2872-2879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测定北京市精养鱼池中两种主要土腥异味物质(土臭味素和二甲基异莰醇)含量,同时测定鱼池中浮游藻类和放线菌生物量,研究了土腥异味物质含量与浮游藻类和放线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鱼池中土腥异味物质以土臭味素为主,土臭味素在精养鱼池中普遍存在,含量为1.22~35.58ng·L-1,二甲基异莰醇在部分鱼池中被检出,含量1.39~6.00ng·L-1。精养鱼池中共检出浮游藻类6门22属,生物量17.33~178.34mg·L-1,以硅藻和裸藻为主。放线菌共测到4个属,其中链霉菌Streptomyces sp.是主要种类,放线菌总生物量0~76×104ind.L-1。鱼池中浮游藻类总生物量与土臭味素含量正相关。浮游藻类中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和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可能是北京地区夏秋季节淡水精养鱼池中能够产生土臭味素的主要藻类,裸藻和其他鞭毛藻类对池中异味化合物的产生可能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寡盐水鱼池藻菌土腥异味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蒲  潘勇  曹欢  殷守仁  熊邦喜 《生态学报》2008,28(10):5173-5178
通过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测定天津市寡盐水养鱼池中浮游藻类和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土腥异味化合物(土臭味素和二甲基异莰醇)浓度,感官评价养殖鱼土腥异味程度,同时测定浮游藻类和放线菌生物量,探讨鱼池中土臭味素和二甲基异莰醇浓度、浮游藻类和放线菌生物量以及养殖鱼异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寡盐水养鱼池水体中普遍存在土臭味素和二甲基异莰醇,其中二甲基异莰醇是鱼池中的主要异味物质,浓度0.33—5302.70ng&#183;L^-1,土臭味素浓度相对较低,0.29~12.10ng&#183;L^-1。养鱼池中共测到6门94属的浮游藻类,生物量0.07~186.48mg&#183;L^-1,以蓝藻Cyanophyta、裸藻Euglenophyta等种类为主。放线菌共测到3个属,总生物量0.01&#215;10^4-1.50&#215;10^4个&#183;L^-1,以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主。巨颤藻Oscillatoria princeps和放线菌是天津地区寡盐水养鱼池中能够产生二甲基异莰的主要产源。水体异味和鱼肉发生异味不同步。  相似文献   
9.
魏杰  赵文  李文通  张黎  殷旭旺 《生物学杂志》2012,29(2):18-21,46
研究了3种微生态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Ⅰ、复合微生态制剂Ⅱ和芽孢杆菌)对大型溞的急、慢性毒性影响,分析比较了3种微生态制剂的安全使用剂量以及对大型溞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微生态制剂对大型溞死亡率影响均显著(P < 0.05),从安全浓度来看,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依次为:复合微生态制剂Ⅱ>复合微生态制剂Ⅰ>芽孢杆菌;在安全浓度范围内,3种微生态制剂对大型溞亲代(P)的生殖和种群增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随微生态制剂浓度的升高,P代的净生殖率(R0)和内禀增长率(rm)均显著增加(P < 0.05),其中以复合微生态制剂Ⅰ的效果最好,R0最高值为对照组的7倍,rm最高值为对照组的1.7倍;3种微生态制剂对大型溞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的生殖和种群增长均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鱼类入侵的过程、机制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生物入侵问题已成为一个危害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问题,其中鱼类入侵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从入侵鱼类的自身特性、入侵地的特征、外来种与土著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外来种的适应性进化几个角度综合分析了鱼类入侵的机制,并概括了国内外鱼类入侵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