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体检     
记得儿时看过一个动画片,讲得是一群猴子抢走了卖草帽老汉的草帽,后来,老汉发现猴子们总模仿自己的动作,于是,利用这一特点巧妙地拿回了自己的草帽。当时,我觉得那些聪明的猴子好可爱,后来看了"老马识途"的故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熊     
熊在我国分布得相当广,种类也不算少(约有10个以上亚种)。熊胆、熊掌和毛皮既具有相当经济价值,对农作物、牲畜以至于人类本身,有时也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危害,因此人们对这种动物发生兴趣,是很有理由的。兹就我国的熊作简单的介绍。熊在我国分布面很广,北至兴安原始森林,南至五指山峯,东至台湾岛中的腹地,西至天山与帕米尔高原,全国有2/3以上的省(区)是产熊区,因此它的分布面是仅次于狐、狼而高于虎、豹。在北方,辽(东部)、吉、黑、内蒙(东部)都是产熊区,棕熊和黑熊都有,主要产于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的森林区。旧热河省及河北省从前(1920以前)也产熊,但自从东陵和围场的森林陆续被伐尽后,熊也陆续消灭,因此现在这一带还有无熊存在是很可疑问的。  相似文献   
3.
种群持续繁殖是重引入物种对原灭绝地气候成功恢复适应的重要标志,研究重引入前后种群的繁殖波动规律,可为重引入管理者提供精准的繁殖预测信息和科学依据。本文整理北京重引入麋鹿种群后的1987年、1997年、2007年和2017年的总分娩数据,以每年最早分娩日作参照基准,统计个体分娩距此的天数,计算同步化率,并用ANOVA分析气温、降水、空气湿度、光照等变量对麋鹿分娩定时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 引入后麋鹿种群年分娩节律呈“钟摆样”前后摆动,后逐渐回调,并最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隔85年 (从灭绝至重引入) 后,北京麋鹿种群首次分娩时间较乌邦寺种群推迟35 ~ 42 d;重引入定植阶段:分娩节律逐年提前;种群扩繁阶段:分娩节律逐年向后推迟;种群复壮阶段:分娩节律又逐年微回调并最终处于稳定状态。(2) 北京麋鹿种群分娩有较强光周期定时和同步化:在重引入的第一年,分娩同步化率达到0 ~ 25%、25% ~ 50%、50% ~ 75%,分别用时18 d、14 d、5 d;重引入定植阶段分别用时41 d、19 d、11 d;种群扩繁阶段分别用时45 d、10 d、9 d;种群复壮阶段分别用时34 d、20 d和11 d。(3) 累积光照和积温,对北京麋鹿种群正常分娩启动影响差异极显著,对同步化分娩没有影响:妊娠期积温达到 (2748.34 ± 157.69)℃,累计光照达到 (3684.77 ± 514.26) h可启动正常分娩。(4) 北京麋鹿种群的分娩峰期与地上生物量峰期相关;从分娩时间来看,北京麋鹿种群已经恢复了对原灭绝地气候的适应。(5) 随时间增长,北京麋鹿种群非同步化分娩的个体数量逐年增加,分娩期总跨度并未延长。1997年以来,平均每年有30%左右的非同步化分娩现象。因此,基于分娩数据分析表明,麋鹿引入北京37年后,种群已经恢复对原灭绝地环境的重适应。  相似文献   
4.
蓝蓑羽鹤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北京动物园2001年开始饲养展出,2005年繁殖成功.在我国北方饲养蓝蓑羽鹤冬季需要保温设施,还需要适当的耐寒训练,提高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蓝蓑羽鹤选择植物性食物多,全年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4.9%和21.6%,平均能量16.6 kJ/kg.精液澄清、透明.雌鹤性成熟年龄早于雄鹤.北京地区繁殖期3~6月,平均窝卵数2枚.雏鹤生长高峰期在35~60日龄.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在东北小兴安岭林区对黑熊冬眠仓的特征和仓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采用网状排查的方法,调查熊仓111个和未被利用的树洞(26)、岩洞(12),其中树仓72个,地仓36个,明仓3个.结果表明:72个利用树仓和26个未利用树洞的坡度和灌丛盖度差异显著;坡度、灌丛盖度、仓口到地面高度、海拔、树高等因子与利用状况关联紧密;黑熊对树仓周围植被偏好利用针叶林和杂木林,回避阔叶林,对针阔叶混交林生境随机利用;对树仓的洞口有选择性,选择利用只有一个上洞口或侧口的树洞,回避有多个洞口的树洞;而对坡向、坡位、树种、枯树/活树和洞口朝向的利用无选择性.36个利用地仓和12个未利用岩洞的树高和坡度差异极显著,人为干扰距离因子差异显著,其余各项数量型因子差异不显著;树高、坡度、人为干扰距离、灌丛盖度、仓口长和海拔等因子与利用状况关联紧密.黑熊对地仓偏好利用上坡位和中坡位,回避下坡位;对地仓的洞口朝向选择利用仓口朝向阳面的地仓,回避阴面,对洞口朝向半阴半阳面的地仓随机利用.对植被类型、坡向、树种、枯树/活树和树洞/岩洞的利用无选择性.在小兴安岭南坡的带岭林区研究中还发现,当树仓、地仓被火烧过以后,将不再被黑熊利用;但是黑熊并不离开冬眠巢域,而是就地自建巢穴,利用明仓过冬.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白yuan的消化生理过程,利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白yuan胃肠道5种内分泌细胞:5-羟色胺(5-HT)、脑啡肽、P物质、胃动素和抑胃素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HT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尤其是盲肠和直肠;而腺胃、肌胃和幽门中均未发现该类细胞。脑啡肽和P物质细胞数量明显较5-HT少,它们稀疏分布于十二指肠及其以下部位,无显著的分布积聚区。抑胃素和胃动素在整个胃肠道中均无分布。分析表明白yuan胃肠道5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与其他鸟类相似,但与其他脊椎动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组成复杂,与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和健康息息相关。马鹿是鹿科动物中分布最广的种类,亚种分化众多,但现有马鹿肠道菌群研究较少。为丰富马鹿肠道菌群数据,以马鹿的两个亚种为阶元,运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了7头雄性天山马鹿和7头雄性塔里木马鹿的肠道微生物,对其核心菌群、结构组成、多样性及肠道微生物的差异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不同马鹿亚种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为两亚种间肠道菌群的差异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菌群多样性及丰度低于天山马鹿。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两组马鹿的优势菌门。此外,天山马鹿肠道中分解蛋白质、脂质的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塔里木马鹿,而分解植物纤维的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瘤胃球菌科UCG 014(Ruminococcaceae UCG 014)的相对丰度低于塔里木马鹿。本研究对天山马鹿及塔里木马鹿肠道菌群组成进行初步了解,可根据研究结果调整其饲料配比,为马鹿饲养管理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解剖学方法对1只雄性洪氏环企鹅(Spheniscus,humboldti)骨骼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结果表明:企鹅骨骼结实、沉重不充气;喙长,前端略下弯,颞部呈深凹陷状;肩胛骨及胸骨龙骨突发达;胸椎不愈合;前肢骨骼扁平,特化为鳍状,翼内关节活动性较小,第一掌骨及拇指消失;髌骨发达,跗跖骨短而宽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了洪氏环企鹅对海中潜水、游泳、取食以及陆地直立的适应.  相似文献   
9.
北京动物园分别采用全人工和人工.狗乳交替哺育的方法,成功哺育6只雪豹幼崽。通过对育幼箱内外温、湿度的监测结果表明,幼崽呼吸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波动,9周后接近成年雪豹;幼崽体温0—87日龄呈逐渐下降趋势,50日龄后趋于稳定;排便和排尿量均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70日龄增长量趋缓;幼崽体重直线增长。通过对两种哺育方式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种哺育方式下雪豹幼崽体重生长存在显著差异。育幼箱内温度和幼崽自身体温对体重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体温与幼崽呼吸频率和进食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此外,还应注意饲料转换时机及微量元素对幼年雪豹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非损伤性取样比如粪便样品监测野生动物受胁迫的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然而针对从野外采集的样品,其运输和贮存温度条件是否干扰分析结果,尚未有过报道。为评估不同贮存温度和天数对野生动物粪便样品中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我们将大熊猫的新鲜粪便置于3种模拟条件(0℃、10℃和22℃),并进行连续6 d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天数对粪样中皮质醇浓度有显著影响(F5,107=7.501,P=0.001),但温度则无显著影响(F2,107=1.094,P=0.366)。粪样在0℃、10℃和22℃条件下贮存6 d,皮质醇浓度与贮存前的基准值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0℃:F6,41=1.274,P=0.290;10℃:F6,41=2.027,P=0.084;22℃:F6,41=1.009,P=0.434)。结果提示在室温条件下短期运输和贮存(不超过6 d),不会引起大熊猫粪便样品中皮质醇浓度的显著变化。该结果对于野外所采集的粪便样品运输和贮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