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山港日本对虾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对虾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增殖品种,2010年象山港分两批次放流日本对虾苗种约1.67亿尾。通过对放流苗种存活状况、洄游分布、生长特性及回捕情况的跟踪调查,对象山港日本对虾的增殖效果做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1)日本对虾放流苗种在8月中旬成为补充群体,集中于港区底部进行索饵育肥;9月中旬,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95.4 mm和71.4 mm,成活率分别约为0.79%和1.06%;10月上旬,随着港区水温降低,增殖苗种资源量锐减。(2)协方差分析表明:日本对虾增殖群体和自然群体的体长-体重关系存在显著性差异,增殖群体的体征状况明显优于自然群体。(3)日本对虾放流苗种在港区主要为桁杆拖虾和地笼网渔业所利用,在港区滞留期间,回捕率约为0.25%。总结发现:栖息地破坏及放流苗种的过早利用是制约象山港日本对虾增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优化增殖策略、保护港区生态环境应是今后港区增殖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首次通过构建海水-底泥-生物体体系,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室内模拟了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Meretrix meretrix)和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Cu、Pb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文蛤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和对富集与排出过程监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文蛤和缢蛏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富集平衡浓度C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拟合结果得到的Cu、Pb各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文蛤K1为4.63—69.41,K2为0.05—0.08,CAmax为9.83—40.57,BCF为60.77—1444.56,B1/2为9.09—14.43;缢蛏K1为4.27—122.92。K2为0.05—0.07。CAmax为5.12—32.84。BCF为65.68—2112.02。B1/2为9.81—14.15。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文蛤和缢蛏对重金属Cu、Pb的生物富集数据符合双箱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比较结果得出:吸收速率常数K1及生物富集因子BCF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Amax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文蛤和缢蛏对Cu富集能力大于Pb;Cu在文蛤和缢蛏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1/2大于Pb;理论平衡状态下文蛤和缢蛏体内Cu、Pb的含量CAmax随着外部水体中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显著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在沉积物暴露条件下双箱动力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应用于文蛤和缢蛏的富集动力学研究的,但仍需要进一步开展在不同条件下实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水域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最基本条件,优良的渔业水域环境是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与必然条件。近年来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状况日趋严峻,依据海洋渔业水域监测数据,分析了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的现状;概括了中国海洋渔业水域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破坏原因;综述了海洋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方向与内容上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消化道黏膜上皮表面细微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鳍篮子鱼食道黏膜为纵行黏膜褶皱,在褶皱上形成"V"字型次级褶皱,黏膜上皮表面具有许多分泌孔及较多腺体导管的开口,上皮细胞扁平,似鳞片状,连接紧密。胃黏膜褶皱呈绳状纵向排列,黏膜上皮表面有许多沟回,细胞之间有较多的胃小凹,在上皮表面可见有乳头状突起,未见有微绒毛;上皮细胞为五边形或六边形,无细胞间隙。肠黏膜分布着密集排列的肠绒毛,绒毛呈拇指状或扁平状,黏膜上皮表面呈脑回状,分布有许多分泌颗粒,细胞游离面分布着丰富的微绒毛,细胞为多边形、圆形、不规则形,有细胞间隙。幽门盲囊黏膜上皮的结构与肠道相似。本文探讨了黏膜上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辐射对西伯利亚鲟精子活力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剂量紫外线辐射(254nm,UVC)对西伯利亚鲟精子活力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对精子的活力、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精子活力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呈先迅速下降,后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趋势;精子快速运动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活力相似;精子寿命随辐射剂量的增加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当辐射剂量达288mJ.cm-2时,精子无快速运动,当辐射剂量达324mJ.cm-2时,精子活力和寿命均降为0.根据Hertwig效应判断,辐射剂量216mJ.cm-2为西伯利亚鲟精子灭活的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潮间带鱼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鱼类对潮间带水域的利用,2010年5月、8月、11月在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潮间带水域进行了插网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出现28种鱼类,隶属于10目16科,鲤形目种类最多,其次为鲈形目;群落优势种为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es)、鮻(Liza haematocheila)和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潮间带鱼类群落可以分为河口定居鱼类、海洋偶见鱼类、降海洄游鱼类、溯河洄游鱼类、海洋洄游鱼类和淡水鱼类6种生态类群,其中河口定居鱼类和海洋洄游鱼类占据明显优势。对调查水域鱼类群落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夏季差异显著,鮻、中国花鲈、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是对季节差异贡献最大的3种鱼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鱼类群落主要受到海洋洄游鱼类的影响,而秋季主要受到河口定居鱼类的影响,这2种鱼类的幼鱼在不同季节利用潮间带水域索饵肥育可能是造成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俗指南极磷虾,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生物量最大的单一生物资源[1],在南大洋一半以上海域均有分布[2],尤以南极半岛海域最为密集[3,4]。其个体较大,最大体长可达60 mm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磷虾种。自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率先试捕  相似文献   
9.
提高摄食-反捕食能力导向的鱼类野化训练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之一是人工放流的鱼在放流后死亡率很高.鱼类在放流前的野化训练可能对提高其成活率有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增殖鱼类放流后成活率低的原因,指出摄食-反捕食能力是影响鱼类放流后成活率的关键要素之一;探讨了影响摄食-反捕食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认知食物和捕食者信息、社会学习经验、环境的复杂程度和鱼类的游泳能力等;展望了鱼类野化训练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中华鲟幼鱼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江海洄游性的软骨硬鳞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干流和东南沿海,1988年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每年冬季长江上游产卵场繁殖的中华鲟幼苗顺江而下,于翌年5月到达河口进行索饵肥育和生理调节,然后于9月份进入海洋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