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斌  朱文泉  李培先 《生态学报》2020,40(17):6105-6117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对研究物种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重建侏罗纪古生态环境、研究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依据现有189个桫椤分布样点和21个环境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预测末次间冰期、末次冰盛期、中全新世、现今以及未来(2070年)气候条件下桫椤潜在适生区影响因素、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桫椤潜在适生概率(P)高于0.5的环境条件为:昼夜温差月均值低于7.6℃、最冷月最低温为3-10℃、年温变化在21.5-27.5℃范围,年降水量1200-2100 mm、最干月降水量16-46 mm、降雨量变化方差在57-76区间,海拔160-800 m,坡度12-28°之间;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盛期,桫椤潜在适生区主要受最冷月最低温(高于-3℃)和最干月降水量(高于10 mm)影响,中全新世至2070年,还同时受降雨量变化方差(大于50)影响;2)桫椤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中国约32°20''N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山地,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盛期,桫椤潜在适生区中心由广东中部向西北方向移动至广西北部且距离最远,末次冰盛期至2070年则由广西北部向东北方向的湖南西部移动;末次间冰期至2070年,II(0.1 < P < 0.3)、III(0.3 < P < 0.5)级潜在适生区平均海拔总体升高,在现今气候下达到最大、之后降低,IV(0.5 < P < 0.7)、V(P > 0.7)级潜在适生区平均海拔先升高、随后呈波浪状升降趋势;3)末次间冰期至2070年,潜在适生区总面积、III、IV、V级潜在适生区面积均增多,在现今气候下达到最大,之后有所减少,II级潜在适生区面积在末次间冰期至中全新世增多,中全新世至现今减少、随后增多;各级潜在适生区面积在海拔约300-400 m处达最大值;约77%-98%的II-V级潜在适生区分布于海拔1200 m以下,约81%-97%的IV、V级潜在适生区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桫椤应对气候变暖、引种栽培和保护区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藏原羚属偶蹄目牛科原羚属,是青藏高原上经济价值高、数量大的一种特有有蹄类动物。对藏原羚的生物学研究主要涉及到形态学描述、分布、种群数量、食性、活动规律,繁殖、种群结构及动态和生境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沱江流域两种人工针叶林群落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法比较了沱江流域两种人工针叶林群落的结构.结果表明,湿地松林中湿地松幼苗幼树很少;马尾松林中有较多的马尾松幼苗幼树.马尾松种群多度比湿地松种群大38%,而湿地松种群的平均高度、平均冠幅比马尾松种群分别大32.7%和22.2%.从高度结构及径级结构来看,马尾松种群在各个级别上都有分布;而在湿地松种群中,没有Ⅰ...  相似文献   
4.
提出顶点及顶点相互作用矢量的概念,并将该矢量用于复杂样本的分子结构表征。采用逐步回归结合统计检测对变量进行筛选后,再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定量结构-色谱保留(QSRR)关系的7变量模型,模型的建模计算值复相关系数(R)为0.990,标准偏差(SD)为1.325;留一法(LOO)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CV)为0.983,标准偏差(SDCV)为1.696。结果表明该矢量具有较强的分子结构表达能力,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引种植物朱缨花的访花者及其活动时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植物关系中,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着访花动物的资源获取和植物的繁殖成功。引种植物朱缨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在冬季开花,具有多样的访花动物类群,包括鸟类、蜜蜂、蚂蚁和蝴蝶等,大蜜蜂为其最主要的拜访者。不同拜访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访花行为不同,在花上的最早活动时间和持续期也存在差异,但相似类群动物的活动时间格局类似。总体上观测到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并不显著(P0.05),但中华蜜蜂等访花者采集行为表现明显低于潜在活动能力。访花者行为和对花的占有时间直接决定了食物的获取,竞争和环境因素等是决定访花者活动格局的主要因素。在物种引入过程中需更多地关注植物与访花者以及访花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河猪76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河猪是中国西南中海拔地区代表性猪种之一,长期以来在当地养猪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阐明其群体遗传变异情况,为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分布在家猪19对染色体上的76个微卫星标记对该猪种60个随机抽样个体进行了微卫星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共检测到347个等位基因,所有座位都呈现出多态性,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3—10个之间,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4.57个,有效等位基因数3.50个,群体平均杂合度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96 2±0.071 6和0.644 1±0.091 4。结果表明,大河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选择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岷山山系黑熊的种群数量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庆彬  胡锦矗 《生态学杂志》2002,21(4):12-14,F004
黑熊 (Selenarctosthibelanus)广泛分布于我国 ,是珍稀保护动物之一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对黑熊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最早见于《东北兽类调查报告》和《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及《青海甘肃兽类调查报告》等文献中 ,嗣后见于《中国动物志·兽纲·食肉目》和各省的动物志或兽类志中。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 ,环境不断恶化 ,以及资源破坏日趋严重 ,黑熊资源也日益下降。因此 ,黑熊的研究和保护 ,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国际熊类学术研讨会和东亚熊类会议的多次召开 ,促进了对黑熊的研究。本文…  相似文献   
8.
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用于消费者营养溯源,以确定多种营养来源对消费者营养的贡献比重。因此,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已经是消费者营养溯源分析的必要方法之一。通常使用贝叶斯混合模型来估计不同营养来源的贡献;此类模型提供了每个营养来源对消费者的贡献比例的概率分布特征。然而,混合模型拟合结果的好坏,及其与实际生态学理论的匹配水平,是模型性能的重要评价内容。例如,模型在不能很好地解析营养来源贡献时,仍将返回默认先验结果,给模型解释带来困难。为直接避免同位素构建消费者营养溯源分析中的诸多技术问题,文章将综述在拟合和评估贝叶斯混合模型时遵循的最佳实践。因此,文章基于实测的同位素数据集(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同位素数据集),通过识别消费者营养功能类群特征、改变营养来源先验信息特征,构建系列贝叶斯模型;通过比较模型总体性能、实测值与预测值差异,及先验信息和后验信息差异等多种模型性能评价方法,来描述模型性能评价的方法和过程。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营养溯源准确性,为更深刻地认识食物网规律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9.
密度对缺苞箭竹凋落物养分归还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苞箭竹-紫果云杉原始林下,选取3个密度(D1、D2、D3)的缺苞箭竹,研究了密度对缺苞箭竹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密度缺苞箭竹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793.2、1135.7和1458.5kg.hm-2,C归还量分别为370.7、516.2和671.5kg.hm-2,5种主要养分归还量分别为16.3、22.9和29.3kg.hm-2,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各密度养分年归还量中均以Ca最高(占总量的48%~58%),P和Mg最低(3%~5%),总体排序为Ca>N>K>Mg、P.除高密度(D3)缺苞箭竹在8月有一个凋落与养分归还小峰外,10月生长季末是各密度缺苞箭竹凋落及养分归还高峰期.不同密度缺苞箭竹叶N和K的再分配能力无显著差异,P的再分配能力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强,Ca、Mg则显著积累.缺苞箭竹P的养分利用效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表明P可能是缺苞箭竹生长更新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两种小麦品种绵农4号T r itic u m a e s ti v u m L.c v.M i a n n o n g N o.4和绵农5号T r itic u m a e s ti v u m L.c v.M i a n n o n g N o.5在渐进水分胁迫下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及光系统D C I P2,62二氯酚靛酚光化学还原活性变化的差异显示,绵农5号小麦比绵农4号小麦具有较高的水分胁迫耐受力.进而对比了水分胁迫对这两种耐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的光系统在基因转录及蛋白代谢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渐进水分胁迫下,两种小麦的光系统主要基因p sb A、p sb D、c a b的转录本水平及其编码蛋白D1,D2、L H C的稳态含量分别下降20%及14%以上,而绵农5号c a b基因的转录水平下降程度39.5%与绵农4号61.8%相比明显缓慢,这可能是其具有较高耐旱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