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广泛分布,富含油气资源。长期以来,各组时代归属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介形类、孢粉和轮藻微体化石为基础,重新探讨了柴达木盆地新生界各组的地质年代归属:路乐河组为古新世—始新世中期;下干柴沟组沉积时代主体为始新世中晚期,渐新世早期也有部分沉积;上干柴沟组为渐新世早期—中新世早期;下油砂山组为中新世早—中期;上油砂山组为中新世中—晚期;狮子沟组为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晚期;七个泉组为更新世早—中期。柴达木盆地新生界各组地质年代的确定对盆地内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化石记录显示中生代和新生代紫萁属在北半球广泛分布.本文描述了发现于福建中中新世佛昙群的紫萁属一新种:漳浦紫萁(Osmunda zhangpuensis Z.X.Wang and B.N.Sun,sp.nov.).化石小羽片保存完好,呈线状披针形,边缘具齿,羽状脉序.在该属现生种中,当前化石种与现生种Osmunda banksiifolia在形态上最相似.当前化石的发现表明,早在中中新世紫萁属就已生长在福建省.漳浦紫萁和之前报道过的附生真菌化石以及龙脑香科、桑科、豆科、荨麻科、胡桐科、大戟科、樟科等植物的存在,表明福建在中中新世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3.
窑街组是我国西北地区一套典型的中侏罗统含煤沉积序列。本文对其展开孢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以裸子植物松柏类Pseudopinus、Pinuspollenites、Pseudopicea、Protopicea和Podocarpidites为主,其次为以桫椤科/蚌壳蕨科Cyathidites/Deltoidospora为主的蕨类植被,其他零星出现有紫萁科Osmundacidites,杉科Perinopollenites和Taxodiaceaepollenites,掌鳞杉科Classopollis等。孢粉植物群总体指示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而自下而上,孢粉植物群组成则显示显著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组合,分别为以两气囊、原始囊型花粉以及Chasmatosporites为主的松柏-银杏植物群,以Cyathidites/Deltoidospora为主的蕨类植物群以及以两气囊、原始囊型花粉为主的松柏类植物群。蕨类和松柏类植被反映截然不同的气候环境,因此植物群的纵向变化,进一步反映出中侏罗世窑街地区可能存在较大幅度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发现于福建省漳浦地区佛昙群的三宝木属(Trigonostemon)一新种:漳浦三宝木(Trigonostemon zhangpuensis sp. nov. J.L. Dong et B.N. Sun)。该化石叶片呈倒披针形,基部窄,顶端渐尖;中上部的叶缘具细齿,近叶基1/3的部位全缘;叶脉为羽状环曲脉,中脉粗壮,向上逐渐变细;气孔器为无规则型,气孔呈长椭圆形,分布稀疏,无规则排列;平周壁不光滑,具褶皱。化石种与现生种剑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xyphophyllorides(Croiz.) L.K. Dai et T.L. Wu)在叶片形态特征方面最为相似。剑叶三宝木分布在我国的海南省,基于化石种与最近亲缘现生种的生态幅基本一致的假设,漳浦地区在中新世中期的气候特征可能类似于现今海南省。化石种叶片上共划分13种损伤类型,属于6类功能性取食组,包括孔洞取食(hole feeding)、边缘取食(margin feeding)、留脉式取食(skeletonization)、表面取食(surface feeding)、造瘿(galling)和刺吸式取食(pierci...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了解晚古生代楔叶属的物种多样性及形态演化,通过对化石宏观形态的研究以及与相似化石种的对比,确定甘肃永昌太原组中几种楔叶植物化石的分类位置。本文共鉴定楔叶植物化石2属5种,其中包括营养叶和繁殖器官。基于这些楔叶属的新材料,对椭圆楔叶以及马齿楔叶的茎轴表面纵纹、叶片分裂次数等特征进行修订。同时报道楔叶穗属一新种Bowmanites yongchangensis sp. nov.。结合该属在晚古生代的古地理分布情况,表明在乌拉尔世早期该研究区内楔叶属植物呈现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并推测该属植物的起源时间不晚于晚泥盆世法门期,在维宪期由华南地区传入华北地区后,于宾夕法尼亚亚纪晚期传入龙首山地区所在的阿拉善地块。  相似文献   
6.
角质层微细构造是鉴定植物属种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又在古气候恢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从甘肃永昌下二叠统采获了角质层保存较好的两种科达叶化石,详细分析了表皮微细构造特征,并结合其外形特征进行了属种鉴定:其中一种鉴定为淮南科达(Cordaites huainanensis Chen),另建立了一新种,命名为永昌科达(Cordaites yongchangensis sp.nov.)。本文选取与化石标本的宏观形态和角质层微观形态较为相似的长叶竹柏(Podocarpus fleuryi Hickel)作为其现存最近对应种,初次尝试利用化石气孔特征重建了甘肃永昌早二叠世的古大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期陆生维管植物演化、古地理和古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总结了我国研究人员及国外合作者近五年来(2009—2013)在华南和西准噶尔的志留纪晚期—早石炭世(主要是泥盆纪)陆生植物领域取得的主要成果,涉及维管植物多个类群的演化分异、分支系统、多样性、分散孢子、古地理和古环境等方面,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华亭延安组植物化石进行了宏观形态和表皮构造分析,经鉴定共有24属49种。该植物群组成为:真蕨纲(28.6%)、银杏纲(38.8%)繁盛,松柏纲(16.3%)、楔叶纲(8.2%)和苏铁纲(4.1%)占一定比例,石松纲和种子蕨纲未见。与国内、外侏罗纪植物群或组合,特别是与我国北方中侏罗世11个研究较为系统的植物群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植物群明显具有中国北方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早期组合的特点,其地质时代归为中侏罗世早期,大致相当于阿林期(Aalenian)至巴柔期(Bajocian)。华亭延安组化石植物以温暖湿润气候下繁盛的植物类型为主,兼具少数亚热带、热带气候下的植物成分,说明甘肃华亭地区中侏罗世为偏湿润的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9.
壳斗科化石是北半球新生代地层的优势分子,然而由于其属种众多,叶片属种间特异性不明显,该科叶片化石的鉴定是古植物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面对化石标本不完整的性状特征信息,如何剔除冗余特征,重点考虑具有鉴定意义的标本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本研究通过调研多种降维算法,考虑到植物特征编码及赋值的数值特性,选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壳斗科青冈亚属植物叶片为例,对可能在化石叶片上观察到的22个性状特征(变量)进行降维处理,挑选出对于壳斗科化石叶片分类鉴定起主要作用的10个性状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化石鉴定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仅考虑经过主成分分析法压缩挑选的10个主要性状特征,仍然能够实现壳斗科化石植物的准确鉴定。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壳斗科性状特征的降维处理效果良好,剔除冗余特征对标本鉴定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产自云南临沧邦卖盆地的9块类黄杞翅果化石形态特征的观察和研究,将它们鉴定为3个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临沧类黄杞(Palaeocarya lincangensis Shao and Xie sp.nov.),还包括2个已知种云南类黄杞(Palaeocaryayunnanensis)和长翅类黄杞(Palaeocarya longialata)。Palaeocarya lincangensis主要特征为:羽状脉,中、侧裂片长度近似相等,果翅裂片基部与顶端宽度相差不大;侧裂片分裂较浅,无始叶;未见小坚果,果柄较长。另外,对类黄杞化石记录的全球统计表明:类黄杞在始新世至渐新世最为繁盛,之后逐渐衰落;现生黄杞族的分布范围进一步退缩至低纬度地区。这与渐新世以后全球气候逐渐变冷的趋势相一致。研究类黄杞与现生黄杞族脉序特征发现:亚洲地区的类黄杞绝大多数为羽状脉序,与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现生Engelhardia和Alfaropsis相似;美洲和欧洲地区的类黄杞绝大数为三出脉,与分布于中美洲地区的现生Oreomunnea和Alfaroa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