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发生局部串联复制后,涉及区域具有多基因拷贝、假基因化、大量插入缺失的特点,难以排序和构建基因树。而不依赖排序的聚类方法理论上可用来归纳和展示这类序列的差异,但未见相关评估和运用。本研究选取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 19号个体,以3类常用的基于特定长度(k)子序列集的非排序算法,依次设k值为4、6、8……20,对其轻链复制起点邻近复制区域583~695 bp的序列进行聚类。构建相同个体线粒体1 518 bp蛋白编码序列最大似然树为参照,计算和考查两者间拓扑结构距离和差异。所评估的28种算法中,半数可在主要为8的特定k值下产生和最大似然树拓扑结构相差仅2个节点(11.8%)的聚类树,部分算法在不同k值下均表现不佳,较小的k值(4)适合解析差异程度相对较高的序列间关系。这些结果例证了动物线粒体重复序列非排序聚类的可行性,其中的算法、k值理想组合可能适合类似系统。建议对其他类型的复制重排系统进行类似评估。  相似文献   
2.
P300是事件相关电位中被广泛用于研究正常人、患者和动物认知加工及其脑机制的重要电生理指标。本文就其起源、影响因素和动物类P300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论述了各动物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不同模态下的类P300的主要结论,及P300在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异同,并分析了导致差异的原因。最后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基于P300的动物认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范艳珠  方光战 《动物学杂志》2016,51(6):1118-1128
声音通讯包含鸣声的产生、传播及对鸣声的感知与行为响应。对大多数无尾两栖类而言,雄性个体间的竞争(即雄雄竞争)、雌性配偶识别与选择几乎完全依赖声音通讯,因此准确及时的声音信息传递与接收对蛙类的生存和繁殖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总结了蛙类鸣叫特征及其产生机制,归纳了声音通讯在蛙类性选择中的功能及协同进化,探讨了鸣声感知的神经机制及声音通讯的内分泌机制。最后对蛙类声音通讯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失匹配负波(MMN)是由重复刺激序列(即标准刺激)中偶然出现的、与标准刺激有可辨别差异的偏差刺激所诱发的一种持续时间较短、极性为负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失匹配负波在人类和动物中普遍存在,并可在视、听、嗅等多种模态中诱发,其出现不依赖于注意,所以反映了大脑对知觉环境变化的自动感知,对动物的生存与繁殖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对不同类群动物失匹配负波研究、失匹配负波产生机制、发生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旨在厘清该生理指标的优势与不足,为动物认知潜在机制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最后文章对动物失匹配负波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法被广泛用于动物行为学研究。它通过量化动物社会关系中的特定属性 (如中心度和中心势),可辨识动物群体中的关键个体及其在群体中的作用,揭示动物社会交往的形成机制,深化人们对动物社会性起源、个体行为与种群动态格局间关系的理解。本文简要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发展史和基本概念,然后阐述了如何建立网络及选择常用指标,强调了创建原模型的必要性及途径。最后着重评述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未来应当关注直接身体接触 (如打斗和理毛) 和非肢体接触 (如声音通讯) 等不同交往形式的变动过程,以此构建社会交往的动态网络。同时也需要加强种间社交网络的研究,以便增进人们对社会行为的生态功能以及合作理论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