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中国象蜡蝉科(半翅目:蜡蝉总科)1新属:滕象蜡蝉属 Dictyotenguna gen. n.,其模式种为周氏滕象蜡蝉 Dictyotenguna choui sp. nov..简要介绍了东洋界和东古北界象蜡蝉系统学发展概况。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记录中国巨胸小蜂属Perilampus Latreille 2新记录种:诺巨胸小蜂Perilampus noemi Nikol’skaya, 1952和螟巨胸小蜂Perilampus nola Nikol’skaya, 1952。提供了形态描述、分布及形态特征图,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谈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张广学  郑国  李学军  卜军 《昆虫知识》2004,41(6):532-535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昆虫的效果较好 ,但是在诱杀昆虫的过程中选择性不强 ,在诱杀害虫的同时对天敌和其它无益无害昆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作者建议在自然生态条件好的地区最好不要使用频振式杀虫灯 ,在适合使用的地区应该事先做好害虫监测 ,应在防治适期使用。  相似文献   
4.
5.
记述了阔柄跳小蜂属Metaphycus 1新种,阿土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aretus sp.nov.(膜翅目,跳小蜂科),并提供了新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图.阿土阔柄跳小蜂属于zebratus种团,与M.maculipennis形态相似,但该种柄节外侧除白色背脊外,中间无白色条带;前额宽约为1/3头宽;产卵器长约为第3产卵瓣长5.5 ~5.9倍.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6.
【目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已被应用于昆虫系统发育研究。本研究以蚜科Aphididae重要类群毛蚜亚科物种为代表,测定并比较分析了该类蚜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探讨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信息的蚜虫系统发育关系重建。【方法】以毛蚜亚科三角枫多态毛蚜Periphyllus acerihabitans Zhang和针茅小毛蚜Chaetosiphella stipae Hille Ris Lambers,1947为研究对象,利用长短PCR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基于在线t RNAscan-SE Search Server搜索方法预测了t RNA的二级结构;基于12个物种(本研究获得的2个物种和10个Gen Bank上下载的物种数据)的蛋白编码基因(PCGs)序列,利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蚜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两种毛蚜均获得了约94%的线粒体基因组数据,P.acerihabitans获得了14 908 bp,控制区为1 205 bp;C.stipae获得了13 893 bp,控制区为609 bp。两种毛蚜同时获得33个基因,包含接近完整的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nad5不完整),18个tRNA,2个rRNA基因;ka/ks值表明,C.stipae的进化速率更快。从基因组组成、基因排列顺序、核苷酸组成分析、密码子使用情况、t RNA二级结构等特征来分析,两种蚜虫线粒体基因组基本特征相似。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毛蚜亚科、蚜亚科的单系性得到了支持,毛蚜亚科位于蚜科的基部位置。【结论】两种毛蚜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相似,符合蚜虫线粒体基因组的一般特征,两种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差异主要来自控制区长度的不同;系统发育重建支持毛蚜亚科与蚜亚科的单系性,毛蚜亚科位于蚜科较为基部的位置。研究结果为蚜虫类系统发育重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ITS序列的特点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婷婷  陈光  刘春香 《昆虫知识》2011,48(3):710-715
随着PCR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的成熟及广泛应用,分子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基因组中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运用核基因序列或将核基因与线粒体基因序列相结合作为遗传标记,研究昆虫的系统发育,已成为分子系统学领域的发展趋势。由于长度适中、易于扩增、进化速度快、变异性高等优点,核糖体基因中内转录间隔区(ITS)已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ITS序列的结构特点,重点对ITS序列在近缘种及种型快速鉴定、属及属上高级阶元系统学研究、谱系生物地理学及与其它基因联合分析昆虫系统进化关系等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黄晓磊  刘琳  乔格侠 《昆虫学报》2011,54(5):582-588
蚜虫是半翅目(Hemiptera)中一类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的昆虫, 由于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是研究重要适应进化问题的理想模型。蚜虫体内存在一类专性的胞内共生菌Buchnera, 对于蚜虫营养代谢和正常发育有重要贡献, 被称为蚜虫的初级内共生菌。蚜虫-Buchnera是研究共生关系的理想模型, 两者系统发育格局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生物间专性共生关系的演化。本文系统综述了两者在不同分类水平(高级阶元、 低级阶元)上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现有证据暗示: 两者在低级阶元水平上具有系统发育一致性, 而在高级阶元水平上可能没有平行演化关系, 这些对早期研究提出的平行演化假说提出了质疑。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建议从增加取样类群、 增加基因数目和数据量、 系统发育一致性检验等几个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系统发育研究, 并开展Buchnera的转移实验, 从而检验Buchnera的横向转移及其基因在不同蚜虫支系中的进化速率一致性, 以便更客观地揭示蚜虫-Buchnera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报道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Ohmachi&Matsumura,1951)的雌雄嵌体1例,提供了其形态特征图.观察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