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山地生态系统的生境异质性和物种多样性高, 适合研究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机制。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 本研究选取秦岭南坡陕西洋县辖区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样线法、红外相机法和笼捕/夹捕法, 系统分析了8目21科48种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发现秦岭南坡洋县辖区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大致是中南部低, 北部和东部高; 物种多样性指数大致是中南部和北部低, 东部高。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垂直分布格局都符合中峰模式, 但啮齿类动物和非啮齿类动物间存在差异。最优线性模型结果表明, 研究地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 年均温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最强, 在6个最优线性模型中贡献都是最大。综上, 秦岭南坡洋县辖区中高海拔区域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应加强对中高海拔地区的保护, 以维系该区域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栖息地退化会使环境中蜥蜴的可利用食物资源发生改变。采用剖胃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和达拉特旗地区采集的草原沙蜥样本进行了食性分析。对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三类样地中77个实胃样本的652只(套)食物进行鉴定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食物主要为节肢动物,分为35类,隶属3纲11目32科;也在少部分个体(4.69%)的胃容物中发现少量(1.95%)植物碎片。上述三类栖息地中,草原沙蜥对蚁科、蚜科、瓢虫科、叶蝉科和茧蜂科昆虫均有较大的捕食比例;但相比固定沙区栖息地,草原沙蜥在半固定及流动沙丘中增减的食物种类均比较多,导致草原沙蜥在流动沙区与其他两类样地之间有较大的食物相异性。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随栖息地荒漠化程度的增加,草原沙蜥捕食食物类群的丰富度逐步减少,辛普森优势度指数相应地下降,但营养生态位宽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皮洛均匀性指数却在流动沙丘栖息地上明显增大。这表明鄂尔多斯地区的草原沙蜥是以捕食昆虫等节肢动物为主、兼食极少量植物的杂食性动物。栖息地荒漠化所致的环境变化显著地影响草原沙蜥的食物组成,使其觅食的食物种类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乔氏新银鱼(Neosalanx jordani)种质资源的保护,采集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5个乔氏新银鱼地理种群计129个样本,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全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初步分析了乔氏新银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动态.研究结果共检测到18个Cyt b单倍型,发现和其他鱼类相比,乔氏新银鱼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590±0.047),但核苷酸多样性较低(π,0.00088±0.00011).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乔氏新银鱼5个地理种群内个体间和流域内种群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而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之间遗传分化不明显,显示乔氏新银鱼遗传分化与当前水系的分布格局不吻合.结果表明乔氏新银鱼目前的遗传格局主要是由于长距离独立的建群事件、基因流限制以及种群的持续扩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结果显示乔氏新银鱼种群为近期扩张种群,其大部分变异发生在1.897万年之内,与最后一次冰期全而消退、海平面上升、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中下游大量湖泊(适宜生境)形成的时间相吻合.建议对现存的乔氏新银鱼种群,特别是遗传多样性较高的那些种群(如鄱阳湖、太湖及洪泽湖种群)分别保护.  相似文献   
4.
野生动物资源本底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有效管理的基础。为了掌握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和评估保护成效,在2017和2018年,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等方法,对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该保护区保护成效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1)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野生脊椎动物342种,隶属5纲32目91科233属,其中,国家I级、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10种和41种;与2002年保护区建立初期相比,增加了4目9科46属83种,其中,鸟类物种数增加最多,达55种,两栖类仅增加1种。(2)青木川镇游客总量从2009年的5万余人次/年,发展到2017年的162万人次/年,保护区外围的旅游开发对该保护区脊椎动物及栖息地均有一定的潜在影响。(3)过去30年内土地利用模式变化明显,2001年未建立保护区时,该区域农业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3%,建立保护区后至2018年,农业用地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使得区域内脊椎动物的栖息地面积显著增加。(4)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显著,主要干扰因素发生变化,表现为保护区脊椎动物物种总数明显增加,栖息地适宜性和区域完整性显著增强,主要干扰因素类型已由早期的农林牧渔活动转变为现在的外围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5.
近5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对高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多样性维持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以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鹿种群为例,通过2013年和2021年对马鹿和牦牛种群数量、分布的调查,并整合了物种分布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评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放牧、道路、居民点等)对马鹿种群适应性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鹿种群在2013—2021年由890头增加到1 400头,根据种群增长模型预计在2050年马鹿种群数量将达到1 735头,但其适宜栖息地在2050年代下降43.4%,2070年代下降5.1%,表明马鹿种群增长与适宜栖息地缩小之间的冲突将不利于马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前马鹿与牦牛栖息地重合率为19%,2050年代为60%,2070年代为37%,且牦牛与马鹿存在食物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马鹿原有的适宜栖息地。为保护马鹿,建议减少牦牛的饲养量1 000~1 500头。本研究将种群增长模型、种间竞争关系与物种分布模型整合,把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延伸到种群层面,对其他物种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鸟类和兽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科学的研究重心之一是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中国是世界上物种特丰富国家之一,了解我国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情况,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了全国205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兽类物种分布信息,以G-F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的测度指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大陆鸟类和兽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特征。G-F指数是一种基于香农-威纳指数的信息测度,测度了研究地区环境分化程度和实际利用这种生态环境分化的生物类群多样性, 是一种对共同起源,相似生境需求的物种类群多样性的标准化多样性测度。结果发现,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内我国大陆鸟类多样性变异大部分都是由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兽类多样性的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内是由随机因素所产生的,而在青藏高寒区,兽类多样性的总变异中99.9%是由空间依赖性所引起的,主要表现在71,492~1,020,000m空间尺度上,其分布表现出了强空间相关性。据此,大尺度上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具有特定的规律,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行动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划定的重要区域,目前部分优先区已陆续开展生物本底资料的调查评估工作,但受限于经费、时间等条件,对区内所有县域或网格全覆盖式科考,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因而区域尺度的抽样设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例,结合层次聚类和系统抽样方法,同时考虑历史调查资料的系统完整程度和空间保护属性,提出了一个科学可行的抽样方案。首先将研究区域内的所有县域聚为5类,每类挑选出2个重点县域,共获得6个历史上进行过系统科学考察的县域和4个本底资料相对缺乏的县域,进而挑选出76个重点调查网格(10 km×10 km),其中生物多样性富集网格36个,保护区外的人类干扰网格40个,抽样比例为11.09%,每个网格平均调查经费为2.52万元。该抽样策略区分了调查层次并突出重点区域,使调查和评估更有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了保护优先区基础调查系统,也强化了项目管理能力,对其他保护优先区项目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地区是目前已知的狗獾分布海拔最高点。为了解狗獾在青藏高原严酷生态环境下的生活史特点,并验证是否人类干扰造成了狗獾夜行性的假说,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结合无线电遥测和野外调查研究了青海湖湖东地区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的种群密度、洞穴口的行为及活动节律。结果表明:(1)研究地区狗獾的平均种群密度为1.2±0.6只/km2,其分布受食物丰富度的影响;(2)狗獾基本在夜间活动,出洞时间集中在20:00–23:00之间,而回洞时间则集中在清晨4:00–7:00之间,23:00–4:00之间是狗獾的活动高峰;(3)狗獾离洞前行为主要是警戒行为,回洞穴时的行为主要是嬉戏行为,其他行为较少见,表达具有特定的时间性;(4)人类活动对于狗獾活动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翼手目(蝙蝠)物种独特的飞行能力、夜间活动模式及相近的形态学特征,增大了科研人员在野外对其进行准确鉴别和调查的难度,因此翼手目物种的多样性和分布信息亟需综合多种调查技术开展广泛深入研究。2019年8月,作者在辽宁省朝阳市野外调查发现1种蝙蝠,经分子标记比对、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及形态学数据鉴定为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是辽宁省翼手目物种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2017和2018年,综合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法、样方笼捕法、洞穴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五种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区哺乳动物多样性及分布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影响其多度与分布的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延庆区有哺乳动物7目15科21种。从相对丰富度指数(RAI)来看,野猪(Sus scrofa)占绝对优势(28.27%),其次猪獾(Arctonyx collaris)(21.47%)、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13.79%),最少的是山东小麝鼩(Crocidura shantungensis)和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仅为0.17%。从分布上来看,野猪分布最广,占全部调查网格数的84.21%;其次是猪獾和亚洲狗獾,各占73.68%;山东小麝鼩等6个物种各只在1个网格中记录到,占全部网格的5.26%。所有工作区域中,延庆区西南的松山保护区及野鸭湖保护区物种丰富度最高,东北部的水头沟和九眼楼风景区物种丰富度最低。当前威胁哺乳动物多样性的因素主要是"水源情况"和"人类活动",为更好地保护该区域哺乳动物多样性,建议:(1)在缺水的区域进行人工引水或建立永久补水点;(2)在非保护区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宣传,以减少旅游登山等对野生哺乳动物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