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稀脉浮萍6746(Lemna perpusilla L,6746)植株小,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属短日照品系,在很少的光周期诱导下,培养两周就能开花,是植物生理学科研和教学用的好材料。用无菌方法培养稀脉浮萍(以下简称浮萍)短期内可获得大量遗传性状稳定的纯系;试验条件容易控制,可减少其它因素的干扰。1983年我们开始用它作为开花生理的教学试验材料,对它的基本培养条件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3.
黑龙江省蝗虫─新种(直翅目:蝗科)张凤岭,郑一平,任炳忠(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长春130024)1989、1990年8月,作者在小兴安岭及周围地区进行了蝗虫调查。在整理鉴定标本时,发现异爪蝗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室。水边异...  相似文献   
4.
植物名称:长穗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材料类别:无菌萌动的种子。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3%蔗糖,0.6%琼脂,pH调至6.0左右。按需要分别添加不同激素。(1)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MS+2,4-D2mg/L(单位下同)+NAA2;(2)芽分化培养基:MS+2.4-D0.5+KT0.2或MS+BA2+NAA2;(3)生根培养基:1/2MS+NAA0.5培养室温室26±2℃,每天用40W日光灯辅助照明10~12小时,光照度1500 Ix左右。生长与分化情况:无菌种子接种到培养基(1)中一周左右,开始出现白色疏松的愈伤组织,一个月后愈伤组织增大到2cm左右,继代一次后转入  相似文献   
5.
一、分类地位极北小鲵(Hynobius keyserlingii)属于两栖类有尾目[Caudata(Urodela)]小鲵科(Hynobiiaul)小鲵属(Hy-nobius)。1957年5月在辽宁省还采到一种东北小鲵(H.leechii Boulenyer)。二、成体特征板北小鲵的外形似蜥蜴,身体各部构造均称(图1)体长不超过13厘米,一般多在10—12厘米;头部扁  相似文献   
6.
山地次生林破碎化对喜鹊繁殖功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匠  邓文洪  高玮 《动物学研究》2002,23(3):220-225
于1999-2000年春夏两季,在左家自然保护区及土门岭地区研究了破碎化山地次生林斑块面积对喜鹊(Pica pica)繁殖功效的影响。运用GPS定位系统确定了12块大(>20hm^2,n=4)、中(10-20hm^2,n=hm^2)对照样地(每块面积20hm^2)。观测了各斑块及对照样地中喜鹊产第1枚卵的时间、窝卵数、平均卵重、出雏量及雏鸟出飞量等生态指标,结果表明,(1)斑块面积对喜鹊的繁殖功效存在着显著的影响;(2)喜鹊在对照样地和大面积斑块中的平均产卵时间早于小斑块中的11.62d;(3)对照样地和大面积斑块内的窝卵数略高于中、小面积块内,但差异不显著;(4)各斑块及对照样地中的平均卵重无显著差异,小面积斑块中的出雏率和雏鸟出飞率均最低(51.7%和42.88%),大面积斑块中的出雏率最高(72.12%),对照样地略次之(71.93%),对照样地中的雏鸟出飞率最高(65.45%),大面积斑块次之(62.71%);(5)喜鹊在小面积次生林斑块中繁殖功效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巢损失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不同状态(飞行、悬挂)下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形态特征和生态特征(捕食策略、捕食地和食物类型).结果表明,普氏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为CFFM型,在不同状态下,主频率有一定的差异,飞行状态的主频率略低于悬挂状态,表明普氏蹄蝠是利用多谱勒补偿效应来适应飞行速度引起的主频率变化,以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有效的捕食;同时飞行状态下声脉冲时间、声脉冲间隔时间及FM带宽略低于悬挂状态,而声脉冲重复率和能率环略高于悬挂状态,表明普氏蹄蝠在不同状态下利用不同特征的声波进行捕食.由回声定位声波推断和野外观察可知,普氏蹄蝠可能在树冠周围以盘旋方式(在昆虫高峰期)或以捕蝇器式(在昆虫高峰期之后)捕食中等偏大的振翅昆虫(如甲虫).  相似文献   
8.
草木樨状黄芪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名称: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材料类别:下胚轴。培养条件:(1)三角瓶内铺一薄层脱脂棉,上盖滤纸,以蒸馏水浸润高压灭菌后备用;(2)MS 2,4-D1.0~2.0mg/L(单位下同);(3)MS BA0.5~2.5 LH500;(4)MS IBA0.5~1.0。所有MS培养基均附加蔗糖3%并以0.6%的琼脂固化,pH5.6~5.8,培养温度25±2℃,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度1200lx。生长与分化情况:种子经常规灭菌后于(1)中萌  相似文献   
9.
油菜丛生芽诱导及试管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材料类别:幼嫩花蕾。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生长调节剂。(1)诱导丛生芽为MS BA0.5mg/L(单位下同);(2)诱导生根为1/2MS NAA1。上述培养基分别附加3%蔗糖,0.6%琼脂,pH6.0,温度26±2℃,每日照光约10~12小时,光照度2000lx。生长与分化情况:将未开展的幼嫩花蕾从植株上剪下,经常规消毒后接种于培养基(1)中。培养至20天时,花蕾及花柄肿胀膨大,从花萼、花瓣、花柱、  相似文献   
10.
叶片厚度、体积及其内部结构状态是构成叶片内部生理代谢活动的重要基础和环境,影响叶片的生理功能。了解这些特征对生理学及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人们在研究叶片厚度、体积、密度及内部空间体积等方面,分别采用了显微镜和测微尺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