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掌握茶翅蝽Halyomorphahalys(St?l)的发生及为害特性,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测定了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的寿命及其繁殖能力,并研究了茶翅蝽若虫各龄期的形态特征。【方法】本文在温度(25±1)℃,湿度RH 70%±5%,光照周期16 L∶8 D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单头饲养法,测定了茶翅蝽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1-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新羽化成虫配对饲养测定成虫的寿命及雌虫的繁殖能力。【结果】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44.98±2.54)d,其中卵的发育历期为(6.90±0.05)d,孵化率为96.06%;若虫总发育历期为(38.08±2.49)d,1-5龄历期分别为(5.41±0.17)、(9.17±0.15)、(6.73±0.16)、(7.46±0.49)和(9.28±0.32)d,若虫总存活率为59.97%;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30.80±2.41)d和(36.56±2.82)d;雌成虫产卵前期为11.80 d,持续产卵期为14.08 d,单雌一生平均产卵量为83.80粒。茶翅蝽1龄若虫色彩鲜艳,黄色、褐色或橘红色,体长为(1.93±0.03)mm,宽为(1.43±0.02)mm,足胫节黑色无白斑;2-5龄若虫主体均为黑色,2龄胸部背板黑色、无黄斑,足胫节黑色无白斑,体长为(2.52±0.05)mm,宽为(1.73±0.03)mm;3龄胸部背板黑色且有黄斑、无翅芽,足胫节黑色并带有白斑或白环,体长为(4.29±0.05)mm,宽为(2.93±0.06)mm;4龄翅芽开始显现延伸至后胸后缘,足胫节有白环,体长为(6.46±0.10)mm,宽为(4.46±0.08)mm;5龄翅芽末端近达腹部第2节后缘,足胫节有白环,体长为(9.25±0.19)mm,宽为(6.18±0.16)mm。【结论】在25℃下,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44.98 d,卵到成虫的存活率为57.60%,平均每雌产卵量为83.80粒。翅芽的发育特征及足胫节上是否有白色环纹是辨别若虫各龄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植物-害虫-天敌互作机制研究前沿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植物-害虫-天敌之间的三级营养互作关系是当今进化生态学和化学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也是寻找害虫可持续控制途径的重要基础。自2006年以来,我国昆虫学家在973项目《重大农业害虫猖獗危害的机制及可持续控制》的支持下,围绕害虫、植物、天敌协同进化机理的关键科学问题,以棉花-害虫-天敌、水稻-害虫-天敌和蔬菜-害虫-天敌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发现OsHI-LOX参与虫害诱导的水稻茉莉酸(JA)信号途径合成,并通过水稻对二化螟和褐飞虱不同抗性作用的调控;寄主植物烟草受到棉铃虫和烟青虫危害后将被诱导产生化学防御作用,但它们的作用不同;绿叶挥发物(3Z)-hexen-ol是寄生蜂天敌定位寄主的最关键化合物,植物-害虫-天敌之间的互作关系受到光周期和CO2浓度升高而改变;植物对害虫直接的防御和通过寄生蜂对害虫的间接防御存在"权衡"关系;转基因棉花种植加重了盲椿象灾变。这些研究成果在Science,New Phytology,Plant Journal,Plant,Cell and Environment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作物-害虫-天敌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短时低温胁迫对广聚萤叶甲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nuna 是入侵性杂草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的一种重要专一性天敌.为探明短时低温胁迫对广聚萤叶甲发育和生殖的影响,将广聚萤叶甲置于2,5,8,11和14°C人工气候箱内(RH 70%±5%,14L:10D)处理2 h,测定卵、幼虫、蛹存活率、发育历期及成...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内共生菌16S rDNA的变异与系统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5年连续饲养在不同种寄主植物上的B型烟粉虱北京种群的内共生菌 1 6SrDN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结合已知序列 ,构建了不同寄主植物烟粉虱初生内共生菌约 1 0 0 0bp的 1 6SrDNA及次生内共生菌约1 2 5 0bp的 1 6SrDNA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 ,中国北京不同寄主植物的B型烟粉虱内共生菌及世界其它地区烟粉虱内共生菌可能是同一种的不同生态型 ,内共生菌在其宿主分化后进行了选择 ,之后与其宿主长期共同进化、共同适应 ,为宿主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lAb1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tC005是我国自行分离的对多种害虫具有毒杀作用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经PCR-RFLP系统鉴定,它含有crylAb基因。Southern blot结果显示;PstI酶切C005质粒所得的8.5kb长的DNA片段为crylAb基因的阳性杂交带。以pUCP19为载体,克隆了该片段并证明其含有crylAb基因,对其进行亚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为3468bp,其编码的蛋白含115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30.6kD,等电点为pH4.845。该基因已在GenBank基因库中注册,Accession number为AF254640,并为国际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crylAb13。将crylAb13基因在Bt无晶体突变株cryB^-中表达,蛋白质电泳结果表明在130kD处有表达带,并证明GryAb对小菜蛾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6.
杀虫遗传工程荧光假单胞菌IPP202部分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遗传工程荧光假单胞菌IPP202进行了质粒稳定性检 测、抑菌活性测定、在棉花根部和叶面定殖能力分析、杀虫蛋白抗紫外能力检测及田间杀虫 活性测定等试验。结果表明,工程菌与出发菌株P303相比,其抑菌、定殖等有益于植物的优 良特性未发生显著变化;经过连续培养和连续稀释培养后工程菌的质粒都非常稳定;广波长 紫外线照射2 h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由于裸露的伴 孢晶体杀虫蛋白受紫外线破坏因而杀虫活性大大下降,而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的活性变化不 大;IPP202田间杀虫活性与Bt野生菌株接近。工程菌有望解决Bt本身存在的杀虫蛋白多以裸 露晶体的形式存在而易受紫外线破坏的弱点,同时也发挥了P303菌株在多种植物上定殖能力 的优点,使其具有在植物周围大量繁殖而直到杀虫作用的优势。通过进一步研究,将有望构 建成更有实用价值的工程菌。  相似文献   
7.
反-β-法尼烯(EβF)是蚜虫报警外激素的主要组分,可以驱避蚜虫并调节部分天敌的行为反应.为明确其生态功能,研究了EβF对马铃薯田间蚜虫(桃蚜、棉蚜、马铃薯长管蚜)及其主要天敌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2年内,EβF处理区(每周100 μL)植株上的蚜虫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瓢虫(2012、2013年)及僵蚜(2012年)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2012年,距离EβF释放器1和5 m处植株上蚜虫数量显著低于10 m处;2013年,距离EβF释放器1 m处植株上蚜虫数量显著低于5及10 m处.EβF处理区黄盆内寄生蜂和食蚜蝇(2012年)以及瓢虫(2013年)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表明马铃薯田间释放EβF可以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抑制蚜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8.
苹果全爪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时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全爪螨是影响我国苹果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为明确其在苹果树冠上的时空格局,在2007年5-11月整个生长季节,采用不同方位、不同层面随机取样的方法调查害螨数量.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Iwao回归测度法分析苹果全爪螨在苹果树上的分布型及其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苹果全爪螨在苹果树冠整体范围内前期和中期符合负二项分布,呈聚集型,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消长而波动,表现出高密度、低聚块及低密度、高聚块的规律,并且在树冠的不同方位和不同层面上存在一定差异:个体群的聚块性南部最高,西部最低;树冠中、下层高于上层,内层高于外层.  相似文献   
9.
B型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雌虫对3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提取液、挥发物标样以及寄主植物挥发物模拟样的行为反应,并比较鉴定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以期明确植物挥发物在B型烟粉虱寄主定向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番茄植株和甘蓝植株及其相应的挥发物提取物对烟粉虱雌成虫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辣椒植株和挥发物提取物的引诱作用不明显;3种寄主植物和挥发物提取物分别两两之间比较时,烟粉虱的选择行为均极显著地表现为番茄 > 甘蓝 > 辣椒。2)番茄、甘蓝和辣椒具有不同的挥发物化学图谱,且挥发物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很大;番茄挥发物总量远远大于甘蓝和辣椒;从组分来看,番茄挥发物中主要为萜烯类(89.8%),甘蓝挥发物中主要为烷烃类(53.0%)。3)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标样(10-1~10-6 μL/μL)中,除1,8-桉树脑始终对烟粉虱具有引诱作用外,丁子香酚、苎烯、里那醇和月桂烯则是分别在10-4~10-6,10-1~10-4,10-1~10-4和10-1~10-4μL/μL时,才具有引诱作用;α-蒎烯、顺-3-已烯-1醇则在高浓度下(10-1和10-2 μL/μL)对烟粉虱具有排斥作用,低浓度下对烟粉虱没有任何影响;正十二烷在任何浓度下对烟粉虱均没有任何作用。4)在辣椒上分别喷施番茄挥发物模拟样和甘蓝挥发物模拟样,均显著增加对烟粉虱的引诱作用,而在番茄上喷施辣椒挥发物模拟样则无明显增效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挥发性物质在B型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时具有重要的行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茭白、荸荠及水稻饲养二化螟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别用水稻苗、茭白、水稻 +荸荠 3种方法 ,喂饲二化螟Chilosupperssalis初孵幼虫 ,比较室内 3种饲养方法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从而为二化螟的实验室饲养提供方法和依据。其中 ,在整个幼虫期用茭白饲养的二化螟幼虫发育历期和化蛹历期最短 ,分别为 ( 1 7 8± 0 5 )d和 ( 9 8± 0 8)d ,而用水稻苗饲养的二化螟幼虫发育历期和化蛹历期最长 ,分别为 ( 3 0 4± 1 2 )d和 ( 2 0 0± 1 6)d。水稻苗喂饲二化螟的雌雄蛹的比例较低 ,仅为 0 44;荸荠有利于雌性个体的分化 ,用水稻 +荸荠相结合喂饲二化螟的雌雄蛹比例为 1 1 8。用荸荠喂饲的蛹最重 (雌和雄蛹重分别为 71和 5 1mg 头 )。 3种饲养方法对二化螟的产卵率和孵化率无显著影响 ,但是 ,用水稻饲养二化螟蛹的羽化率比其它 2种饲养方法显著降低。由此可见 ,用茭白、水稻苗 +荸荠饲养方法进行二化螟饲养是切实可行的 ,它们有利于二化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