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不同冷藏温度下日本刀角瓢虫Serangium japanicum成虫生物学特性及F1代的生长发育,明确日本刀角瓢虫成虫最适冷藏温度。【方法】将日本刀角瓢虫成虫置于不同低温(7,10,13和16℃),贮藏10 d时测定其存活率、单雌产卵量、寿命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 4龄若虫的日捕食量,以及日本刀角瓢虫F1代存活率和发育历期;qRT-PCR测定日本刀角瓢虫成虫体内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日本刀角瓢虫成虫在16℃低温贮藏10 d时,其存活率、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和日捕食量以及F1代存活率均与贮藏在26℃的对照无显著差异(存活率:99%vs 100%;雌成虫寿命:110.65 d vs 106.87 d;雄成虫寿命:123.12 d vs 108.79 d;单雌产卵量:399.19粒vs 422.63粒;日捕食量:34.70头vs 31.95头;F1代存活率:80.39%vs 94.12%);但其F1代发育历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通过测定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L.)和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的致死效果,以及德国小蠊对杀虫剂氟虫腈的抗性,从而为胶饵选择和蟑螂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饲喂法在实验室测定了7种国产杀蟑胶饵及5种美国产杀蟑胶饵或毒饵站对德国小蠊的致死效果,5种国产蟑螂胶饵对美洲大蠊的致死效果,以及对5种国产蟑螂胶饵陈化1个月后对德国小蠊的致死效果。并采用点滴法测定了两个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氟虫腈的抗性。【结果】7种中国产胶饵中,5种对德国小蠊抗性和非抗性品系在第7天的校正死亡率高于91%。其中韩世和克贝特对德国小蠊的药效显著慢于绿叶、宏宇洁和优士。绿叶、宏宇洁和优士对美洲大蠊在第7天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89%。陈化1个月后的胶饵只有克贝特对蟑螂的致死率有较大降低。美国产胶饵或毒饵站对德国小蠊的致死率均大于82%。点滴法抗性测定结果显示德国小蠊的两个野外品系(Cincy,Irvington)对氟虫腈生理抗性指数分别是4.3和115.1。【结论】不同胶饵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致死效果有明显差异。尽管德国小蠊Irvington品系对氟虫腈表现为高抗性,含0.05%氟虫腈的胶饵仍然对它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光环境条件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生长发育存活的影响,探讨影响粘虫生存的关键光环境因子,揭示昆虫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为粘虫发生分布情况进行准确预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特定波长和光强的LED灯作为供试光源,以不同发育阶段粘虫为供试昆虫,测定10种供试光源条件下粘虫各发育阶段的存活与发育情况。【结果】365nm波长光源照射能显著降低粘虫卵孵化率,比对照组卵孵化率降低了50.33%;420 nm波长光源照射能显著降低粘虫幼虫存活率、幼虫化蛹率和蛹羽化率,且能延长幼虫期和蛹期,比对照组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蛹羽化率分别降低了72.00%、65.67%和72.87%,比对照组幼虫期和蛹期分别延长了12 d和11.4 d;420 nm和460 nm波长光源照射能显著降低粘虫成虫存活率,比对照组成虫存活率分别降低了44.44%%和40.00%。【结论】光强1000lx,波长365、420、460 nm的光环境能够抑制粘虫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粘虫生存。  相似文献   
4.
本文连续5年系统监测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生物型的发生分布状况,探讨了它们的迁移扩散和演替规律。利用RAPD分子标记和mtDNA COI基因序列进行烟粉虱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发生的烟粉虱生物型为B型和Q型。自2005年到2009年,B型烟粉虱在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发生分布频率逐年下降,在苏北地区的发生分布频率由52.58%下降为22.22%,在苏南由56.52%下降为9.37%;而Q型烟粉虱在苏南和苏北的发生分布频率逐年升高,在苏北由47.42%上升至77.78%,在苏南由43.48%上升为90.63%。B型烟粉虱的发生分布范围由全省逐渐向苏北地区缩小,而Q型烟粉虱的发生分布范围逐渐扩大遍及全省;此外,Q型烟粉虱在江苏是由苏中和苏南地区向苏北地区扩散,并逐步取代B型烟粉虱成为江苏地区农作物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5.
隐尾蠊科只有隐尾蠊属,共四种。点刻隐尾蠊Cryptocercus punctulatus分布于美国的东南部,密刻隐尾蠊C.clevelandi生活中美国的西北部,遗隐尾蠊C.relict分散于俄国和中国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两岸的密林深处。19世纪下叶,俄国人贝雷佐夫斯基(Berezovsky)在中国西南地区采集昆虫标本。根据他的一些来自四川省的标本,原始隐尾蠊C.primarius于1938年被首次描述和命名。然而自此之后,国内外均无再发现有关的生态和分布的详细资料。这4种隐尾蠊形成了一种被称为格雷分布的现象,即生物地理学上著名的北美和中国物种间的近缘关系和间断分布。此文报道了原始隐尾蠊自19世纪后再次在中国被发现及其在云南省的首次分布记录。如同期它3种隐尾蠊一样,原始隐尾蠊以钻蛀和取食潮湿的多年朽木为生。这种特性令其对森林人为的环境变化为敏感,其生存完全取决于作为其生境和食料的朽木能否受到保护。此外,隐尾蠊属的分科位置尚争议不休;其与白蚁(等翅目Isoptera)的亲缘关系亦悬而未决;至于美国和中国的隐尾蠊的形态特征,因而被认为是研究该类间的起源和亲缘关系,更是众说纷纭。由于原始隐尾蠊具备本科最原始的形态特征,因而被认为是研究该属在系统发育和分支分类方面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保护原始隐尾蠊及隐尾蠊属的生境和保护我国日益减少的森林面积紧密相关,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毒腺细菌群落多样性,并与热带火蚁Solenopsis geminata和聚纹双刺猛蚁Diacamma rugosum比较毒腺细菌群落差异。【方法】采用Illumine Hiseq 2500测序平台对红火蚁(工蚁、有翅蚁和蚁后)、热带火蚁(工蚁)及聚纹双刺猛蚁(工蚁)毒腺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基于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红火蚁工蚁、有翅蚁和蚁后以及热带火蚁工蚁毒腺中占优势,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聚纹双刺猛蚁工蚁毒腺中占优势。与红火蚁工蚁和有翅蚁相比,柔壁菌门(Tenericutes)在红火蚁蚁后毒腺中更丰富。广州红火蚁蚁后毒腺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在有翅蚁及工蚁中的。螺原体Spiroplasma相对丰度在热带火蚁毒腺中显著高于在聚纹双刺猛蚁工蚁毒腺中的。毒腺中细菌多样性分析发现,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广西红火蚁工蚁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在广州红火蚁工蚁中的。然而,乳酸杆菌属细菌在聚纹双刺猛蚁工蚁毒腺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广西的热带火蚁工蚁毒腺中的。【结论】毒腺细菌组成和多样性在3种不同种类蚂蚁工蚁和红火蚁不同品级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昆虫抗菌肽和抗真菌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分子设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对GenBank和EMBL数据库中登录的昆虫抗微生物肽 (antimicrobial peptide, AMP), 即昆虫抗菌肽 (antibacterial peptide) 和抗真菌肽 (antifungal peptide, AFP) 进行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天蚕素族(cecropins )抗菌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人工改造的分子设计策略,特别是对目前新发现的一些昆虫抗真菌肽的已知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为从事昆虫抗微生物肽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新型抗生素药物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害虫灯光诱控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进行害虫防治的技术,具有高效、环保、无残留、不产生抗性等特点。本文系统综述了我国建国70年来灯光诱控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分析了该技术研究和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而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