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自2005年实施至今已超过10年,对生态空间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景观生态风险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科学地管理生态风险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探究政策实施以来控制线内外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生态敏感性和景观脆弱性两种指标,对2005和2015年深圳市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利用倍差法探究基本生态控制线政策的实施对控制线内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市景观生态风险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结构,2005—2015年间景观生态风险有所降低,降幅为13.5%;生态控制线线内和线外区域的降幅分别为0.7%和14.4%,除东部滨海分区之外,线外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比线内区域降幅更显著.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后,在市级尺度,相对于控制线外区域,控制线内区域景观生态风险高1.8%;在分区尺度,中心城区、西部滨海分区、中部分区、东部分区,控制线内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比控制线外区域分别高1.6%、1.6%、1.4%、1.9%,而东部滨海分区控制线内外差异不显著.基本生态控制线政策的实施降低了控制线内的生境质量和景观脆弱性,但对归一化植被指数和人口密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水资源调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30、1961、1990、2000、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 2010年,研究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3.4%,其次是草地,占20.8%.193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草地、农田和建设用地增加;各土地类型间转化突出表现为农田和建设用地的转入;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增加,优势度降低,且具有明显水源依赖性和地域性差异;土地利用变化使景观趋于均匀、多样、破碎.基于其驱动因素及生态环境效应的探讨,针对人-水-生态协调问题,提出“有计划生态移民、限制农田面积、发展集约式精准农业、增加生态用水比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谷峰  高彩霞  吴强  张博 《遗传》2015,37(10):951-952
<正>人类对自然界生物的改造包括许多方面:通过动植物的育种尽可能获得高质、高产的农副产品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对抗生素、抗体、疫苗等生产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改造,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和治疗用医药产品;通过合适的工具去定点修复人类自身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以说是"人定胜天"的终极目标。所有这些操作都涉及到基因组的改造或编辑。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研发为人类改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菊科蚂蚱腿子属植物万花木(Myripnois dioica Bunge)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硅胶柱层析对万花木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反复色谱分离,从中分得15个化合物,并采用谱学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阿魏酸(1)、木栓酮(2)、木栓醇(3)、1-无羁萜烯-3-酮(4)、3-乙酰基齐墩果酸(5)、1-无羁萜烯-3-醇(6)、3α-乙酰基木栓醇(7)、槲皮素(8)、5,7,3′,4′-四羟基黄烷酮(9)、花旗松素(10)、ixerin A(11)、14-oxomelampolide(12)、ainsliaside B(13)、β-谷甾醇(14)和β-胡萝卜苷(1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拟评MALDI-TOF-MS技术在HPV分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采用MALDI-TOF-MS技术检测河南安阳地区94例宫颈癌样本中HPV感染状态,并与普通PCR方法得到的结果相比较.结果:94例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率为92.6%,共检测到10种常见的高危型别,以16为主,其次是58和18型.样本单一HPV型别感染为主,其中16型单一型别感染占6I.7%,见多种型别和组合的多重感染.与普通PCR检测结果比较发现两种方法样本HPV(不分型)检测一致率为95.7,样本HPV16型检测一致率为93.6%.结论:MALDI-TOF-MS技术能够精确、快速、高通量的对宫颈癌中HPV进行检测和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预测与鉴定烟曲霉抗原Asp f16的HLA-A *0201限制性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原表位.方法 以国人常见的HLA-A*0201位点为靶点,依据生物信息学软件扫描烟曲霉特异性抗原Asp f16的全部427个氨基酸序列.使用HLA-A *0201转基因小鼠制备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和CTL.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DC表面MHC Ⅱ类抗原,CD80,CD86和CD11c的表达来验证其是否成熟.ELISPOT试验检测烟曲霉抗原多肽特异性CTL产生的细胞因子IFN-γ.四聚体(Tetramer)试验证实烟曲霉特异性CTL与抗原肽,HLA-A*0201分子复合体的亲和性.结果 根据与MHC I类分子结合的半衰期评分,选择了3个HLA-A*0201限制性抗原表位.流式细胞仪分析示成熟DC高表达HLA Ⅱ类抗原,CD80,CD86和CD11c.Tetramer试验证实烟曲霉特异性T细胞受体与抗原肽,HLA-A*0201分子复合体的高亲和性.ELISPOT实验结果 表明烟曲霉抗原肽体外可以活化CD8+CTL,被负载了抗原肽的DC刺激活化后可以产生IFN-γ.结论 本研究成功鉴定烟曲霉抗原Asp f16的HLA-A*0201限制性CD8+CTL表位,可作为疫苗设计的候选表位,为进一步研发新型抗烟曲霉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克隆孢子丝菌未知过氧化氢酶基因,命名为Sscat基因.方法 根据生物信息库中7种已知真菌过氧化氢酶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获得部分Sscat基因cDNA片段,随后应用RACE技术分别扩增其3’端和5’端未知序列.结果 Sscat基因cDNA序列全长1746 bp,其中包括5’端121 b...  相似文献   
8.
ISL1是第二生心区的分子标志,在心血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心脏发育过程中,Isl1的表达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异性.本研究利用P19CL6畸胎瘤干细胞作为心肌分化模型,探讨了Isl1在心肌诱导分化过程中的时间特异性表达及经典Wnt信号通路对其的调控.研究发现,Isl1在心肌分化早期高表达,于诱导第4 d到达高峰,随后快速下调.其表达趋势与经典Wnt通路的激活模式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通过加入Wnt3a蛋白及Li Cl激活经典Wnt通路,能够促进Isl1基因的表达,而Wnt通路抑制分子Frizzled-4/Fc和DKK1能够下调Isl1表达.β-catenin过表达及RNAi实验也获得相似的结果.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Wnt通路效应分子LEF1,在细胞分化第4 d与其在Isl1基因启动子上游-2 300 bp处的结合增强,因而促进了Isl1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表明,经典Wnt信号能够通过LEF1/β-catenin与Isl1启动子特异结合,调控Isl1基因在心肌早期分化阶段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巨猿大洞新发现的鼠类化石,共有7属11种,包括了4个绝灭种,占鼠类总数的40%.经系统比较研究显示,三合大洞鼠类主要属种的形态特征显然要比重庆巫山龙骨坡的进步,且较相似于湖北建始龙骨洞的相关鼠类;古地磁的测年结果为距今在120-160万年,其时代应是早更新世中期.三合大洞鼠类除了个别广布型外均为东洋界成员,而且几乎都是树栖和半树栖以及林地生活的种类,与大哺乳动物反映的生态特征基本一致,当时的自然景观为气候温暖炎热,森林茂盛的环境.三合大洞鼠类化石的研究填补了广西巨猿动物群缺少鼠类记载的空白,这对于探讨其生态环境将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去甲斑蝥素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实验表明,去甲斑蝥素可引起人胃癌BGC-823细胞发生 M期阻滞及细胞凋亡.进一步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出了去甲斑蝥素抑癌作用相关蛋白.研究显示,线粒体热休克蛋白CH60、线粒体ATP合酶d亚单位、内质网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线粒体Hsp70的辅助因子GRPE1、SH3L3以及染色质组装因子1小亚基RBBP4参与了去甲斑蝥素的抑癌作用.研究提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促进线粒体热休克蛋白及p53的表达进而激活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通路,并且去甲斑蝥素在引发内质网协迫之后,可通过抑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进一步分析了去甲斑蝥素与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剂寡霉素A的联合用药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的抑瘤效果比单独用药的抑瘤效果显著,提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ATP合酶功能抑制BGC-823生长.上述结果为优化去甲斑蝥素的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