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篇 |
免费 | 560篇 |
国内免费 | 209篇 |
专业分类
11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生物量分配格局对植物的生态适应策略、功能性状构建和繁殖更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进化意义。以疏勒河中游荒漠河岸林的天然胡杨幼苗为研究对象,河岸为起点沿平行河岸线的方向依次设置近水区(Ⅰ)、中水区(Ⅱ)和远水区(Ⅲ)样地,采用标准主轴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水分下胡杨幼苗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的降低,胡杨群落的高度显著增加(P<0.05),密度显著减小(P<0.05),盖度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样地Ⅰ和样地Ⅱ胡杨幼苗根冠比大于1,地上生物量的增加速度小于地下生物量的生长速度,样地Ⅲ胡杨幼苗根冠比接近1,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生长速度接近等速关系;胡杨幼苗叶质比和根质比呈减小的趋势(P<0.05),枝质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胡杨地上植株枝叶数、冠幅、地下根系总根长、平均直径、分形维数和根系表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疏勒河河岸林胡杨幼苗地上与地下、枝叶、根系的生物量配置模式和生长特征,体现了异质生境中植物功能性状的环境可塑性机制,为理解荒漠河岸林植物的生境适应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蒲公英属橡胶草及其同域10个近缘种共13份材料的59个表型性状(数量性状24个,质量性状35个)进行了观测,通过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形态性状多样性和种间亲缘关系进行研究,以明确各表型性状对种质分类的重要性及其贡献,为橡胶草品种选育及蒲公英属植物的分类和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13份蒲公英属种质资源在数量性状上变异系数在7.50%~55.00%之间,平均为28.25%,多样性指数在1.157~2.032之间,平均为1.663,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2)质量性状方面,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在20.40%~67.44%之间,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271~1.672之间,平均为1.136,总体上是数量性状形态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3)59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767%,花部形态变异是蒲公英属植物表型分化的主要因素。(4)利用欧氏距离进行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材料可分为4大类群,同一地区的大部分种聚在一起,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亲缘关系较近;但来源于3个居群的橡胶草却被划分在2个类群中,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蒲公英属植物种质材料具有丰富的质量和数量性状变异,表型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3.
植物学属于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植物的生物结构、生长形态、品种分类、生态分布及遗传进化等。人类开发、应用并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由李扬汉主编的《植物学》是一本以认识植物学为基础,全面介绍各类植物形态特点的科学普及教材,有助于读者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与功能性,认识植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食用艾蒿植物学性状和栽培技术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植物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发行,入选“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相似文献
4.
5.
以东居延海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目视解译ETM影像,提取东居延海2002—2012年各月湖面面积。通过水文保证率法确定不同保证率下的湖面面积,结合额济纳旗气象站观测的风速、相对湿度、气温、水汽压、降水量等气象数据估算湖泊蒸发耗水量和湖泊降水补给量,根据湖泊渗漏系数估算湖泊渗漏量,最后运用水平衡原理构建湖泊生态需水模型,估算了东居延海在湖面面积保证率为50%、75%、95%时各月月均和年均生态需水量,其中年均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78×108、1.60×108、1.03×108m3,约占莺落峡年均径流量的9.66%、8.66%、5.59%,约占正义峡年均径流量的16.27%、14.60%、9.42%,约占狼心山年均径流量的30.81%、27.65%、17.84%。 相似文献
6.
7.
旅游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性诉求,生态脆弱区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评估生态脆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对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区,采用旅游能值分析方法,基于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和能值转换数据,采用旅游输入能值、旅游输出能值、旅游环境负载率、旅游能值交换率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等评价模型,测度了2006—2015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旨在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的应用,为生态脆弱区旅游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及持续发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2006—2015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输入、旅游输出能值逐年增长,旅游餐饮、住宿能值占旅游输出能值的59%—82%,刚性需求能值输出占较高比例的能值结构不利于本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研究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处于不稳定的状态:2006—2008年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由2.49降至0.94,大量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造成环境压力较大,旅游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2008—2015年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数上升至7.85,为可持续发展状态,但2014—2015年旅游系统有效能值产出效率低,系统可持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爬行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 研究历史 早在 19世纪初就有许多外国人多次来甘肃采集动物标本 ,或加以描述记载 ,如A .G櫣nther(1896 )记录蜥蜴 1种 ,L .Stejneger记录蛇类 3种、龟 1种 ,N .G .Gee (192 6~ 1930 )记录蜥蜴2种 ,V .Bedriaga (190 7~ 1912 )记录蜥蜴 6种、蛇 1种 ,Nikolski (1915 )记录蜥蜴 4种 ,C .H .Pope (1935 )记录蜥蜴 8种。 194 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国内学者在爬行动物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省内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主要分散在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兰州医学院及庆阳师专等大专院校。常麟定 (196 0 )首先对武山的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9.
以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GJW2-1为试验材料,研制一种对党参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可湿性粉剂。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对菌株GJW2-1活性影响最小的载体和助剂及其配比,并对其稳定性和盆栽防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萎缩芽胞杆菌 GJW2-1 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为载体高岭土35%,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4%,紫外保护剂β-环糊精3%,湿润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该可湿性粉剂活菌含量1×109 cfu/g,湿润时间57 s,悬浮率81%,pH值7.1,含水率2.03%,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可湿性粉剂100倍稀释液对党参灰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分别为81.75%和71.56%。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理功能的发挥以结构为基础,因此,植物光合器官(叶片或同化枝)解剖结构会对水分利用效率(WUE)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通过对黑河流域优势种灌木光合器官的解剖特征和表征WUE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进行分析,试图从解剖结构的角度为荒漠植物WUE寻求一个有效的指示指标。结果显示:(1)除花棒外,轴状光合器官植物的δ13C值均高于叶状。(2)不同荒漠植物光合器官及不同组织厚度变化范围较广,叶厚度(Tl)或轴直径(Da)、角质层厚度(Tc)、表皮厚度(Te)、栅栏组织厚度(Tp)、海绵组织厚度(Ts)、贮水组织厚度(Ta)的最大值分别约为最小值的6.9、5.8、11、4、3.5和3.5倍。荒漠区多数轴状光合器官植物的Da以及Te高于叶状。(3)所研究优势种灌木的δ13C值与Tl或Da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19,P<0.01),与不同组织厚度(Tc、Te、Tp、Ts和T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由此可知,从植物光合器官的解剖结构来看,荒漠区植物的WUE可以用Tl或Da来表征,叶片越厚,越有利于植物高效利用水分,且轴状光合器官植物的WUE高于叶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