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86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沙地生境和平茬年限对沙柳叶功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Zhang PP  Li YY  Shao MA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9):2240-2246
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水滨边丘间地和干旱丘顶两种生境下沙柳平茬后不同年限(1、2、3~4和5~6年)对沙柳叶片光合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结构特性及氮、磷养分含量等叶功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滨边丘间地沙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瞬时和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丘顶,但N、P养分含量低于丘顶;两种生境下沙柳的叶结构性状无显著差异.干旱生境下沙柳主要通过增加养分含量、降低光合和水分利用来生存.随平茬年限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下降,氮含量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亦呈下降趋势,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平茬后1年的叶面积最高,比叶质量和叶干物质含量最低,此后比叶质量增加,叶面积和干物质含量不变;叶结构性状与光合及养分特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叶光合活性和氮含量的下降是沙柳随平茬年限增加而衰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带有年龄结构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渐近行为.本文所研究的模型假定捕食者从幼年阶段到成年阶段的转变率依赖于幼年种群的密度,还假定幼年捕食者捕食食饵.本文最终给出了有年龄结构的捕食者-食饵模型的捕食者持久和灭绝的若干条件.  相似文献   
3.
植物叶序的发生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影响叶序发生的主要因素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蜜蜂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技术基础之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现已广泛用于生物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及分类、基因定位、遗传图谱构建、标记辅助育种和品质鉴定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对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技术发展及其在蜜蜂Apis spp.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紫外辐射对两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外辐射对蚜虫产生了强烈的选择压力,可导致蚜虫种下遗传分化,而紫外辐射对蚜虫种下体色分化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定两种不同体色型的麦长管蚜初生若蚜经过30 W紫外线(UVB波)照射5 d,每天30 min,在不同温度(15 ℃、20 ℃和25 ℃)和不同小麦品种(小偃-22、Astron)条件下,通过在人工智能控制温室内单头饲养,分别测定了各处理麦长管蚜的发育历期、体质量差及相对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品种小偃-22上,温度较低时,紫外辐射显著延缓了绿色型麦长管蚜生长,而温度较高时,紫外辐射显著延缓了红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在品种Astron上,温度较低时,紫外辐射显著延缓了绿色型麦长管蚜生长,而温度较高时,紫外辐射对两种体色型麦长管蚜生长均无显著影响.说明两种体色型蚜虫对紫外胁迫的反应不同,且紫外胁迫对麦长管蚜的影响与温度和小麦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6.
记述花弄蝶亚科Pyrginac一中国新纪录属、种,即卡弄蝶属Carcharodus、花卡弄蝶C.flocciferus(Zeller,1847),提供了成虫外形照片及雄性外生殖器图,并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新疆冬春麦区小麦地方品种贮藏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236份新疆小麦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lu-Ⅰ位点共有19种等位基因,其中Glu-Al位点3种,Glu-Bl位点7种,Glu—D1住点9种;亚基null、7+8、2+12在各自的位点上出现频率最高,分别达到91.95%、85.17%、80.93%;亚基组成类型共有21种,主要为null/7+8/2+12,频率达70.34%;同时筛选出33份含有1、2^*、13+16、14+15、5+10、1.5+10、174-18等优质亚基的材料,可作为优质基因源。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其中的65份地方品种进行醇溶蛋白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电泳出现64条迁移率不同的谱带,构成65种组合,其中ω区出现的谱带最多,达17条;其次是β和γ区各16条,α区出现的谱带数最少,为15条。从每条谱带在65份材料中出现的频率看,总的变异范围为1.54%~93.85%;α、β、γ和ω4个分区多样性指数(H1)分别为0.498、0.386、0.523和0.348,表明新疆麦区小麦地方品种贮藏蛋白位点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7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研究了不同水分处理下部分生理指标和部分农艺性状变化,以各单项指标的抗旱系数作为抗旱性衡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其抗旱性进行评价,同时将综合评价值(D值)与抗旱指数(DR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胞间CO2浓度(Ci)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株高、穗下节长度、叶面积、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均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各品种间变化趋势不尽一致。(2)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值(D值),供试品种可分为3类:‘晋麦47’和‘小偃22’属于强抗旱型;‘矮抗58’、‘西农979’和‘西农509’属于中等抗旱型;‘郑麦366’和‘郑麦9023’属于弱抗旱型。(3)两种不同干旱胁迫下综合评价值(D值)与抗旱指数均显著相关(r分别为0.768和0.808,p0.05)。  相似文献   
9.
以NT为基本培养基,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不定根为材料,研究了肌醇、VB1、烟酸、VB6、甘氨酸、叶酸、生物素等有机物质对雷公藤不定根生长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雷公藤甲素和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T培养基中原有浓度的肌醇、VB1含量即可使雷公藤不定根生长量、雷公藤甲素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及产量达到最大值。在添加的其他有机物中,添加1 mg/L烟酸、1 mg/L VB6和5 mg/L甘氨酸适合不定根的生长;添加0.5 mg/L烟酸、0.5 mg/L生物素、1 mg/L VB6、1 mg/L甘氨酸和1 mg/L叶酸适合雷公藤甲素的积累;添加0.5 mg/L甘氨酸、1 mg/L VB6、1 mg/L叶酸和1 mg/L生物素则适合不定根中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种植,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CK)、轻度(LS)、中度(MS)和重度(SS)水分胁迫 (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85%、65%~75%、55%~65%、45%~55%)4个水分梯度,从气孔开度的调控、花环结构的变化、叶片维管束水分运输等方面研究了玉米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应激反应.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不断加剧,气孔保卫和副卫细胞中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量逐渐增多,应用荧光染色定位也发现H2O2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而气孔开度和气孔导度均逐渐减小.同时,花环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花环细胞排列凌乱且体积逐渐变小,维管束鞘细胞变得不规则;大维管束断面面积、木质部面积以及韧皮部细胞数均减少,总的叶片和上、下表皮的厚度逐渐变薄.此外,花环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数目减少,且在中度胁迫下花环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发生了变化,由紧贴细胞质膜内侧环靠细胞壁分布向偏细胞中心扩散.发现玉米气孔关闭可能是由保卫细胞和副卫细胞中的H2O2共同调节,副卫细胞中的H2O2对保卫细胞主导的气孔关闭具有协同作用.总之,在水分胁迫下,玉米通过改变叶片花环结构和厚度、叶绿体的分布,减小木质部和韧皮部面积等降低叶片表面水势,促进气孔关闭,减少体内水分散失,以减轻干旱胁迫对其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