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物对呼吸道的病理变化,为预防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大气污染方法,用大鼠制备大气污染物模型,对大鼠气管、肺进行透射电镜及气管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大气污染大鼠动物模型的气管、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气管及肺泡上皮有渐进性损伤,且随量的蓄积损伤逐渐加重,最终发生肺实变。结论吸入的污染粉尘可造成气管及肺泡上皮的渐进性损伤,形态学变化与吸入粉尘的量呈一致性,并随吸人量的累积而逐渐变得严重,最终变为肺实变,残留肺组织为代偿性气肿。 相似文献
2.
益生元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益生元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效果,为开发安全、有效的预防和辅助治疗胃癌的药物奠定基础,并为益生元的有效应用打开新思路.方法 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甘露糖在不同时间对BGC-823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甘露糖4种益生元对BGC-823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抑制效果基本呈浓度时间依赖关系,但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的作用在48h和72h差别不大.在这4种益生元中,大豆低聚糖的抑制效果最强,低聚木糖次之,低聚果糖、低聚甘露糖的抑制效果较弱.作用48h、72h达到对BGC-823细胞半数抑制率的大豆低聚糖的浓度是100ms/ml左右;作用72h时达到对BGC-823细胞半数抑制率的低聚木糖浓度在100~125mg/ml;而125mg/ml低聚果糖和低聚甘露糖处理胃癌BGC-823细胞72h,均未达到50%的抑制率.结论 大豆低聚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甘露糖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记述了中国产厕蝇属Fannia R.-D.1新种:暗棒厕蝇Fannia kelaenohaltera sp. nov,并与近缘种明厕蝇Fannia serena(Fann,1825)进行了比较鉴别其主要区别在于新种腋瓣淡黄色,平衡棒暗褐色,后足腹节前腹鬃列完整,均长大,触角第3节长为宽的1.5倍,腹部具灰黄色粉被,雄第5腹板宽大于长,在其基部较狭等。同时对川西厕蝇Fannia grahahi Chillcott,1961进行了雌性补充描述。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正模♂,新疆托木尔峰海拔2 600m,1977-06-22,韩寅恒采。副模2♂♂,新疆托木尔峰海拔2 600m,1977-06-22,韩寅恒采。词源:暗棒厕蝇的名称来源于雄性平衡棒的颜色呈暗褐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为研究冷应激大鼠睾丸细胞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变化,本实验检测了睾丸细胞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含量。方法采用放射配体—3H-睾酮结合分析法。结果冷应激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雄激素受体最大结合量(单位:fmol/mgDNA)为143.38±9.47和87.46±15.11;雄激素结合蛋白(单位:fmol/mgpro.)为34.98±8.16和12.94±3.6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冷应激导致睾酮水平下降的同时,反馈地引起其受体浓度增加的变化是机体代偿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在糖多孢红霉菌(Sac.erythraea)中表达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发挥其在贫氧环境下与氧结合形成氧合态,而改变限氧时细胞原有的代谢方式,将vgb克隆于糖多孢红霉菌表达载体中。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vgb,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vgb的重组糖多孢红霉菌表达质粒,电穿孔法将vgb转化置糖多孢红霉菌中,鉴定采用SDS-PAGE电泳。vgb在重组糖多孢红霉菌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检测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示。结果克隆了含有vgb的重组糖多孢红霉菌表达质粒(pBlueV),分子量6.033 kb,筛选了重组糖多孢红霉菌株,重组菌株表达的血红蛋白能与1∶300的VHb抗体呈显色反应。结论vgb在糖多孢红霉菌中获得了表达,这对继续研究生产红霉素的工程菌改造,解决工业发酵工程菌高密度培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以及心肌酶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香丹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心肌酶学、不良反应以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肌钙蛋白T、C反应蛋白以及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肌缺血时间以及室性早搏次数较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试验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显著,抑制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