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7篇
  69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渐飞  周玮  刘妮  杨艳 《广西植物》2022,42(7):1193-1203
黑老虎的根是常用中药,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探究黑老虎植株叶和茎中可能含有与根类似或具有高度富集的类黄酮化合物,挖掘其利用价值。该文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了黑老虎的叶、茎和根的代谢物,并根据结构配置分类,解析其中类黄酮的多样性和丰度。结果表明:(1)黑老虎叶中类黄酮数量(80个)>茎(73个)>根(67个),3个部位均有61个相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叶和茎中含有更多的黄酮醇类化合物,从而使类黄酮多样性高于根。(2)在3个部位积累量比较高的是黄酮醇类、黄酮类、黄烷醇类和查尔酮类,其中黄酮醇和黄酮在茎和根积累量下降,导致类黄酮丰度从叶(24.00×107)-茎(13.45×107)-根(9.05×107)连续大幅度下调。(3)叶和茎中含有大量与根相同和多种根中没有的类黄酮,可以考虑替代或互补利用,3个部位儿茶素类化合物表达量都较高,叶中还富含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许绍欢  许忠顺  杜飞  刘京  萄剑渝  邹晓 《菌物学报》2021,40(8):2191-2200
利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以单独和混合接种的方式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苗期进行接种处理,检测烟草苗期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结果 表明:在育苗期,混合接种处理烟苗具有最大的叶长和最大叶宽,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0.27%和42.98%...  相似文献   
3.
陈浒  金道超  张燕 《应用生态学报》2018,29(5):1667-1676
为比较石漠化环境与喀斯特森林土壤螨类的群落结构差异,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朝营小流域栓皮栎林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本底进行了研究,经2014年各季节的4次调查,共发现土壤螨类3目54科83属.对螨类属数、个体数量、个体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SR)、Pielou均匀性指数(J)、捕食性螨类成熟度指数(MI)、甲螨MGP类群和甲螨营养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螨类在类群属数和个体数量上均以甲螨亚目的属占优势,夏季和秋季具有丰富的属数、较高的个体密度与多样性,春季和秋季具有丰富的个体数量,群落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捕食性螨类夏季生态类群以K选择型为主,其他季节以r选择型为主;甲螨生态类群主要为P型和O型,缝甲螨属、异珠足甲螨属和合若甲螨属等属构成了栓皮栎林土壤螨类的营养功能集团.研究表明,该区山毛榉林与其他地区山毛榉林、其他不同类型森林的土壤螨类主要类群存在差异,其中含丰富属组成的派伦螨科、厉螨科、奥甲螨科和单翼甲螨科以及多奥甲螨属、派伦满属、菌甲螨属和单翼甲螨属等数量上占优势的类群属可作为山毛榉林土壤环境的生物指示.  相似文献   
4.
乌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基于InVEST模型中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模块,利用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为数据源,对乌江流域水源涵养、水质净化服务时空变化及其土地利用变化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乌江流域平均水源涵养总量达到449.13×109 m3,在时间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空间上呈现由西到东逐渐递增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水源涵养能力大小依次为草地>林地>耕地;(2) 水质净化方面,2000-2020年总氮(TN)年均输出总量均在3.2×104 t以上;总磷(TP)年均输出总量均在3.0×102 t以上,高强度输出区域主要分布在耕地覆盖区域,低强度输出区域主要分布在林地、草地覆盖区域;(3)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的响应主要体现在作用强度、面积变化、转化类型等方面,草地、林地与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耕地与水质净化呈负相关关系。研究有助于山区生态服务研究的发展,结果可为乌江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调整和水质保护、水污染控制、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嘴贝亚门顾脱贝科顾脱贝属(Kutorgina Billings,1861)属于碳酸钙质壳非铰合类腕足动物,于1861年建立,含20个种,最早出现于传统的早寒武世,绝灭于中寒武世中期,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及亚洲。贵州剑河八郎\"清虚洞组\"产顾脱贝两个种:犰狳顾脱贝(相似种)(K.cf.cingulata)及松山顾脱贝(新种)(K.songshanensis sp.nov.)。K.cf.cingulata与北格陵兰的K.cingulata在轮廓、壳饰上相似,主要区别是后者个体略大,少数背壳标本可见中隆;K.songshanensis sp.nov.具有与其他顾脱贝明显不同的特点——同心层稀少并常见三条同心层。\"清虚洞组\"顾脱贝的发现及研究,不仅与凯里组的顾脱贝形成演化链,而且为研究全球顾脱贝的演化及早寒武世腕足动物的辐射和多样性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陈浒  金道超  陈航  王鹏举  周政  林丹丹 《生态学报》2018,38(19):7045-7056
石漠化治理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的土壤螨类群落差异反映了生态系统的恢复状况,可籍以反映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果。2014年1月、4月、8月和10月,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区顶坛小流域强度石漠化区域的\"花椒\"、\"金银花\"、\"花椒+金银花\"3种植被修复生境的土壤螨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土壤螨类1372头,隶属3目55科89属。采用类群(属)数、个体数量、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均匀性指数(J)、相似性指数(CN)、捕食性螨类成熟度指数(MI)和甲螨MGP类群等参数对土壤螨类群落差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花椒林拥有较丰富的螨类属,金银花林拥有较高的的个体数量和个体密度。不同模式下的科、属类群组成呈现差异;属数、个体数量存在一定的季节差异,花椒林的螨类属数、金银花林的螨类个体数量和个体密度呈现一定的表聚性;群落多样性大多存在季节差异;捕食性革螨以r选择型为主,甲螨主要为O型和M型。研究表明,强度石漠化在不同植被修复模式下,土壤螨类生物生态类群存在差异,土壤生态系统仍处于修复之中,其中螨类优势属、具有典型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差异的螨类类群对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果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钙浓度对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对于揭示宽叶雀稗对不同钙浓度环境的适应机理至关重要。该研究采用盆栽砂培试验, 研究不同钙浓度(0、5、25、50、100和200 mmol·L-1 CaCl2)和不同处理时间(7、14、21和28天)对宽叶雀稗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CaCl2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 宽叶雀稗幼苗株高等形态指标、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低钙浓度(5-50 mmol·L-1)环境下, 株高、叶长、叶宽、根长和生物量与对照(0 mmol·L-1)相比均升高, 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 丙二醛含量和胞间CO2浓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增强; 高钙浓度(200 mmol·L-1)环境下, 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丙二醛含量和胞间CO2浓度增加, 叶绿素含量减少以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减弱。结合隶属函数分析, 低钙盐浓度(5-50 mmol·L-1)处理对宽叶雀稗幼苗无抑制作用, 说明宽叶雀稗对低钙浓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而在高钙浓度(200 mmol·L-1)下, 宽叶雀稗幼苗通过提高自身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酶活性、增加叶绿素含量以及增强光合作用等方式来快速调节植物生理代谢功能, 进而适应高钙浓度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途径。以脆弱型山地城市贵阳市为例, 综合“遥感生态指数-生境质量-生态保护重要性-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方法识别生态源地, 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构建贵阳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贵阳市共识别生态源地33处, 总面积2448.20 km2, 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 其中一级源地16处, 二级源地17处;(2)构建生态廊道84条, 包括一级廊道30条、二级廊道50条和潜在廊道4条, 整体呈现沿纵向中轴线分布的空间特征;(3)识别重要生态夹点52处、障碍点57处和断裂点53处, 明确生态空间的关键保护与修复区域;(4)构建“一轴、两带和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 为贵阳市生态空间优化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可为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杜鹃(Rhododendron)是极具观赏价值的花卉,中国是全世界杜鹃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对杜鹃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大潜力。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杜鹃遭受水分胁迫的风险快速增大,但关于水分胁迫对杜鹃生长及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研究。该研究通过马缨杜鹃(R.delavayi)幼苗的土壤水分梯度实验,研究其株高及地径生长差异,并建立与生理指标的统计关系,以期为杜鹃保护与管理等提供理论基础。2022年3月11日至10月15日,用马缨杜鹃的二年生幼苗进行盆栽实验,设计的土壤水分含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5%、25%、35%、50%、70%、90%。分别在3-5月上旬和下旬以及6、7、10月的中旬测量每株杜鹃的株高和地径,并于6-8月在每个处理中随机选择5株马缨杜鹃测定叶片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抗氧化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指标、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指标。研究结果:1)建立了各干旱水平下的马缨杜鹃株高及地径生长响应年序日(DOY)的生长方程,拟合精度0.94-0.99;比较发现田间持水量15%处理下植株死亡率最高;2)建立了各时间段马缨杜鹃株高及地径相对累积生长量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变化的方程,表明株高相对累积增量方程呈单峰曲线变化;但相对地径累积增长量在DOY 161之前随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呈U形变化,DOY 161-201之间呈直线变化,DOY 201以后呈单峰曲线变化。3)随土壤含水量增加,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P_n、gs、Tr及Pro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增后降,SOD、CAT、POD活性及Pro含量在田间持水量20%-30%达到最大值,P_n、gs、Tr在田间持水量60%-80%达到最大值;MDA含量整体表现为逐渐降低;Ci、Ss及Sp含量则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在田间持水量60%-80%时达到最低值。4)基于马缨杜鹃地径日增量与各生理指标的回归关系分析,可知回归关系达到显著水平的生理指标包括MDA含量、P_n、gs、Tr及Ss含量,除MDA含量与马缨杜鹃地径日增量存在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外,其余生理指标与其均为幂函数方程关系,拟合精度为Tr>P_n>MDA含量>gs>Ss含量。马缨杜鹃幼苗在土壤含水量68%时累计生长量(地径增量)最大,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改变,生长量主要受Tr、P_n、gs的显著促进作用和Ss含量的显著抑制作用,以及MDA含量较低时的一定促进作用和超过33.53 nmol·g-1后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解释了水分胁迫下马缨杜鹃幼苗生长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记述中国长头象蜡蝉属Doryphorina 1新种:多刺突长头象蜡蝉D.multifurcella Zheng&Chen sp.nov..该新种与团簇长头象蜡蝉D.conglobatus Zheng,Yang&Chen相似,与后者的区别主要在:新种阳茎基端部具有2对膜质突起,背突起细长,端部和基部具有长刺;后者背突起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