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1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完全免费 | 42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进行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 ,探讨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随着植物群落退化度的提高 ,土壤出现粘质化 ,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 ,植物可利用的养分含量减少 ,提高了石漠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潜能 ;随着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垦殖率增加 ,引起土壤质量明显退化 ,加剧了石漠化发生的强度和速度。石漠化区土壤有机质、物理性粘粒、有效氮磷钾含量与植被覆盖率、土地复垦率有显著的相关性 ,以这些参数作为评价指标 ,初步将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对生态环境潜在影响的程度分为 3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人为干扰与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48
导致贵州喀斯特森林发生退化的原因是火烧、开垦、放牧和樵采。选用群落高度、显著度、萌生株比例、生物量和耐荫树种比例5个指标对群落退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退化群落可分为A-F6个退化等级。在受自然力作用和人为干扰不明显时,顶极群落发生正常的波动(A)。在干扰力的作用大于波动的振幅时,顶极群落发生明显退化(B-F),群落退化度逐渐增大。群落退化等级与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演替阶段基本一致,生物量的移出和耐荫树种消退是退化的关键因素,火烧、放牧、开垦干扰群落主要分布于退化等级C-F中,樵采干扰群落多发生于B-C中。4种干扰对退化群落萌生株数影响较大,受火烧、樵采开扰群落多,而受开垦、放牧干扰群落较少。各干扰群落退化度从小至大排序为樵采干扰群落、开垦干扰群落、放牧干扰群落、火烧干扰群落。 相似文献
3.
从生物间的协同进化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意义原理出发,本文侧重介绍了与植物和昆虫密切相关的一些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在医药和农用新药物开发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群落, 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在演替方向和土壤剖面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土壤有机质随植被从低级向高级演进逐渐积累,分别是19.5 (X1)、37.0(X2)、50.1(X3)和71.6 g·kg-1(X4);土壤全N、碱解氮和速效钾等也呈上升趋势;土壤pH和盐基饱和度降低,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在土壤剖面上,有机质、全N等指标表现出A>B>C层的趋势.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 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肥力提高,物种丰富度和郁闭度也相应增加.不同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影响植物与土壤在大时间尺度下的演变方向.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与植物演替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由于碳酸盐岩岩性的不同,发育的喀斯特在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和质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石漠化类型。在大量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岩性、小生境种数、小生境组合、裸露石面面积、石砾含量和土壤总量6个因子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喀斯特石漠化分为2大类型,即显性石漠化和隐性石漠化,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主要特征。同时,分别石漠化类型选择了程度评价指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和欧氏距离公式建立了石漠化数量评价模型,即石漠化程度指数模型,用石漠化程度指数对样地的石漠化现状进行了评价,将6 4个样地划分为未石漠化,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5个等级。 相似文献
7.
采用15种限制性内切酶,研究贵州省4个山羊品种共93只个体的线粒体DNA多态性。其中BomHI、HindⅢ和SalⅠ3种酶的酶切类型存在多态。共检测到18种限制性态型,归结为3种mtDNA单倍型。单倍型Ⅰ、Ⅱ在贵州山羊4个品种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77.42%和21.50%,单倍型Ⅲ分布频率较低(1.08%);品种间亲缘关系聚类分析表明白山羊和黑山羊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黔林羊,而与小香羊的亲缘关系最 相似文献
8.
茂兰喀斯特森林中华蚊母树群落 90 0 m2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 5 9种 ,其中 19种主要植物已繁殖产生种子。群落每年以种子雨形式向种子库输入种子 35 1.1粒· m- 2 ,其中对群落更新有用的成熟有效种子 15 0 .8粒·m- 2 。土壤种子库中活力种子丰富 ,共有 41种 2 5 10 .5~ 2 6 46 .8粒· m- 2 。种子库中活力种子的种类和数量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时间种子库的差异主要在于现存植物活力种子的变化。土壤种子库每年输出活力种子 171.9粒· m- 2 ,其中萌发输出 2 1.9粒· m- 2 ,动物采食输出 133.5粒· m- 2 ,病菌危害引起的输出为 3.2粒· m- 2 ,种子自然衰老引起的输出为 13.3粒· m- 2 。每年输出超过输入 2 1.1粒· m- 2 。演替前期植物种子没有输入 ,只有缓慢输出 ,但没有萌发输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石灰岩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石灰岩退化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上无明显的递减规律;随着演替进展,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酶活性随植被特征、土壤类型以及酶本身的性质不同而表现各异.整体上石灰岩各阶段土壤酶活性:灌木林>柏木乔林>草本,同一植被类型下石灰岩柏木林>紫色砂岩柏木林.石灰岩退化生态系统土壤酶活之间以及酶活与pH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含水率和土壤全氮则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水分以及养分是石灰岩地区生态恢复的关键性因子.不同类型的土壤酶在同一植被-土壤系统中酶活性表现不一,同一种酶在同一土壤类型而不同的生态恢复阶段酶活性表现不一,同一植被类型下的不同土壤类型中酶活性也有分异.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