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1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外源激素对紫斑牡丹开花及枝条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开花性状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官滩沟紫斑牡丹培育基地的‘象牙白’为材料,在花芽分化前分别叶面喷施100 ,300 ,500 mg/L的IAA、GA3和6-BA,以清水为对照,考察植株盛花期开花情况以及枝条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3种外源激素均能不同程度增加紫斑牡丹开花数和重瓣率,且500 mg/L 6-BA处理效果最好,其单、重瓣花枝条的SOD、P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也最高。紫斑牡丹枝条中SOD、POD和CAT活性与植株开花数和重瓣率均呈正相关,在开花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以SOD表现更为突出。3种激素处理紫斑牡丹开花数、重瓣率及枝条各项生理指标分别在500mg/L 6-BA、500mg/L GA3及300mg/L GA3处理下表现最佳。【结论】3种激素均通过枝条生理指标直接或间接促进紫斑牡丹开花数和雄蕊瓣化程度增加,但促进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以500 mg/L 6-BA处理的开花数和重瓣率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2.
3.
调查研究兰州4处滨河公园自生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低成本、低养护和野趣自然的园林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在黄河兰州主城区段自西向东选取银滩湿地公园、马滩湿地公园、马拉松主题公园、雁滩公园,通过网格系统取样法共设置344个样方,调查研究滨河公园自生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处滨河公园共有44科118属163种;在物种来源中,乡土物种79种(48.46%)、国内外来物种53种(32.51%)、国外外来物种14种(8.58%)、入侵植物有17种(10.42%);4处滨河公园间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银滩湿地公园、马滩湿地公园、马拉松主题公园、雁滩公园的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4.76、4.36、4.064、3.99;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53、0.586、0.56、0.54;丰富度指数R''分别为30.68、29.47、22.80、20.27;平均多度分别为55.43、44.82、50.16、39.40。兰州滨河公园自生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在未来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可合理规划,提高自生植物的应用比例,并根据不同环境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生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中部两种荒漠植物根系构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西走廊中部,采用挖掘法挖取红砂和白刺根系,应用拓扑学与分形理论分析了根系构型的特征.结果表明: 2种荒漠植物根系的拓扑指数均较小,根系分支模式均近似为叉状分支结构.红砂和白刺根系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分别为(1.18±0.04)和(1.36±0.06);分形维数、分形丰度与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2种荒漠植物根系的平均连接长度均较大,以扩大植物的有效营养空间,从而适应干旱贫瘠的土壤环境.2种荒漠植物根系分支前的横截面积等于根系分支后的横截面积之和,验证了Leonardo da Vinci法则.对17个根系构型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根系拓扑指数、根系连接数量、逐步分支率和根系直径4个根系构型参数能很好地表示2种荒漠植物根系构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6.
基于全球647套通量数据,定量分析了全球尺度下生态系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温度敏感性(Q10)随纬度、气候和植被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全球尺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的温度敏感性(Q10,G和Q10,R)都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Q10,G和Q10,R的均值分别为3.99±0.21和2.28±0.074。除热带多树草原、常绿落叶林外,Q10,G均大于Q10,R值。不同植被类型的温度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落叶林常绿林,其中生态系统的季节性变异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当植被类型和纬度区域共同影响Q10值时,植被类型对Q10值的总变异贡献更大。气候类型对Q10,G和Q10,R都有显著影响。在气候带上,干旱带的Q10,G最小,而冷温带的Q10,G最高。不同气候类型下(除温带草原气候外)的Q10,G都大于Q10,R。在极端条件下,温度可能不在是主导因素,而水分对温度敏感性的影响不可忽略,今后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关注生态系统温度敏感性对水分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黑果枸杞叶片性状对盐处理的响应来探讨其耐盐特征。以格尔木1年生黑果枸杞苗为实验材料, 采用不同浓度NaCl处理(50、100、150、200、250 mmol·L-1), 并设置短期(15 d)与长期(30 d)两个时间段, 测定并分析黑果枸杞叶片性状不同指标对盐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 当黑果枸杞在NaCl处理30 d时, 叶片含水量、叶片体积、叶片数和叶片生物量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且与对照差异显著, 而处理15 d则变化不明显。当黑果枸杞受到NaCl处理时, 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 鲜叶密度和干叶密度则表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同时, 叶片含水量、叶片体积、叶片数和叶片生物量各指标均表现出在NaCl为中浓度(150 mmol·L-1)时, 对应各指标值均达到最大值, 相反低浓度(50 mmol·L-1)和高浓度(250 mmol·L-1)下相比对照均有所下降。在生物量与叶片各指标回归分析中可知, 叶片含水量、叶片体积和叶片数与叶片生物量之间显著相关, 其余各指标与叶片生物量间相关性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叶片体积、干叶密度、鲜叶密度和叶片含水量作为评价盐胁迫对黑果枸杞叶片影响的参考指标, 为黑果枸杞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形态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9.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及分配对植物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开展氮沉降和降雨变化对幼苗NSC影响的研究,为揭示干旱导致幼苗死亡机理及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幼苗自然更新及培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1年生红砂幼苗为对象,测定了不同降雨(降雨减少(W-)、自然降水(W)和降雨增多(W+))和氮添加(N0(0 g N·m-2·a-1)、N1(4.6 g N·m-2·a-1)、N2(9.2 g N·m-2·a-1)、N3(13.8 g N·m-2·a-1))条件下红砂幼苗各器官NSC及其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红砂幼苗各器官NSC含量为28.8~71.8mg·g-1,叶片含量最高,茎含量最低。氮添加和降雨变化对红砂幼苗叶片和根系淀粉及总NSC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茎无显著影响。各降雨条件下,氮添加均促进了红砂幼苗叶片淀粉和总NSC累积,在降雨增加30%的条件下氮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中高氮(N2和N3)叶片淀粉与总NSC含量显著高于低氮水平(N1和N0);在低氮降雨减少30%(N1W-)处理下,红砂叶片淀粉和NSC含量最小,而根系淀粉和NSC含量最大,即低氮干旱胁迫下红砂可通过NSC在不同器官的重...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甘肃省69个气象站1971-2007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全省温度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了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气候驱动力,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温度生产潜力显著增加,降水生产潜力略有减少,平均气候生产潜力为733.86 kg · hm-2 · a-1,呈逐渐减少趋势。区域差异性明显,呈东南-西北递减,陇南山区>陇东高原>陇中高原>甘南草原>河西走廊,气候生产潜力以1997年为转型年。增湿和增温均有利于气候生产潜力的增加,但增湿增益更为显著,另气候的暖干化趋势是研究区气候生产潜力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