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2.
LIU Liang-Guo YANG Chun-Ying YANG Pin-Hong ZOU Wan-Sheng WANG Wen-Bin LUO Yu-Shuang 《动物学杂志》2012,47(2)
鲫( Carassius auratus)是洞庭湖水系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为了解洞庭湖水系野鲫的细胞遗传背景,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法,对沅水和澧水采集的野鲫样本逐一进行肾细胞染色体制片及组型分析.结果发现,在两条河流的野鲫群体中均检测出染色体数为100和基本染色体数为150的两种不同倍性个体,其中,两条河流染色体数为100的二倍体鲫组型公式为2N=28M+ 22SM+ 28ST +22T,NF=150;基本染色体数为150的三倍体鲫组型公式为3N =42M +33SM +42ST +33T,NF=225.在沅水和澧水不同采样点随机采集的共100尾野鲫中,检测出的三倍体比例(85%)远高于二倍体(15%),且二倍体与三倍体鲫个体在形态特征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种不同倍性鲫在同一水体的共存对于鲫的遗传进化与选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二倍体鲫种群的大量减少,则提示我们应该从染色体组遗传多样性角度加强对洞庭湖水系二倍体野鲫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4.
水霉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珍珠健康养殖水体底泥为材料分离放线菌,筛选对水产动物水霉病病原菌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选用萘啶酮酸和放线菌酮双抗平板分离获得放线菌;以黄颡鱼和湘云鲫鱼卵水霉病原菌为靶标菌,采用琼脂块法测试所分离菌株抗水霉菌活性及其稳定性;对拮抗活性强的放线菌采用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分离获得的27株放线菌中筛选出3株对水霉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QF1、DNC17和QHV2,其中QHV2抗菌活性与稳定性最好;形态学观察与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QF1、DNC17和QHV2均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te sp.),分别鉴定为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Streptomyces variabilis和Streptomyces collinus。结论:3株放线菌对水霉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活性,具有开发成抗水霉药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和建立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含10%小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液(DMEM)和1640两种培养体系,运用组织块贴壁法和胰酶消化法,分别对出生后1、3 d和5 d的东方田鼠乳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分离、培养。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 0.25%胰酶消化分离出生后1 d和3 d东方田鼠乳鼠皮肤较出生后5 d组织可获得较多数量细胞,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快速贴壁生长,一般6~7 d长满培养瓶,细胞纯度高,HE染色细胞呈长梭形,胞核明显;DMEM和1640两种培养液均可用于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但细胞传代后生长趋缓,只可传代2~3次。本实验运用组织块贴壁法未能培养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确定了有效分离东方田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日龄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6.
鲫(Carassius auratus)是洞庭湖水系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为了解洞庭湖水系野鲫的细胞遗传背景,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法,对沅水和澧水采集的野鲫样本逐一进行肾细胞染色体制片及组型分析。结果发现,在两条河流的野鲫群体中均检测出染色体数为100和基本染色体数为150的两种不同倍性个体,其中,两条河流染色体数为100的二倍体鲫组型公式为2N=28M+22SM+28ST+22T,NF=150;基本染色体数为150的三倍体鲫组型公式为3N=42M+33SM+42ST+33T,NF=225。在沅水和澧水不同采样点随机采集的共100尾野鲫中,检测出的三倍体比例(85%)远高于二倍体(15%),且二倍体与三倍体鲫个体在形态特征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种不同倍性鲫在同一水体的共存对于鲫的遗传进化与选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二倍体鲫种群的大量减少,则提示我们应该从染色体组遗传多样性角度加强对洞庭湖水系二倍体野鲫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对频繁暴发微囊藻水华的西洞庭冲天湖表层底泥和上覆水取样,检测和分析了底泥表层微囊藻休眠体丰度和菌浓度、上覆水中微囊藻细胞丰度和菌浓度以及部分理化性质,结合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2—6月份冲天湖底泥表层和上覆水中总菌浓度均显著上升(P0.05),底泥表层总菌浓度显著高于上覆水(P0.05),优势菌群均为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4月份底泥表层微囊藻休眠体开始复苏且休眠体丰度下降,6月份休眠体丰度显著低于4—5月份(P0.05),而上覆水中微囊藻细胞丰度上升,6月份显著高于4—5月份(P0.05);复苏优势藻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和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复苏期间促休眠体复苏优势菌群浓度显著上升、"底泥-上覆水"界面溶解氧浓度与TN/TP比显著下降(P0.05)。说明冲天湖底泥表层和上覆水优势菌群可能通过改变底泥表层理化环境影响微囊藻休眠体复苏。 相似文献
8.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有毒气体,目前被认为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的第三个气体信号分子,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H2S已成为当前生物学及医学领域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受到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和制药企业的重视。本文就H2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