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三叶木通花蕾为材料,采用RT-PCR、3-′RACE方法克隆了三叶木通花粉前纤维蛋白基因,命名为Atf-Pro(GenBank登录号GQ478584)。结果表明:AtfPro的cDNA全长735 bp、阅读框393 bp、编码131个氨基酸,有1个342 bp的3′端非翻译区。预测分子量约为14.081 kD,等电点4.74。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发现,AtfPro基因属于植物花粉profilin基因家族的新成员。RT-PCR定性分析表明,AtfPro基因在三叶木通花蕾、花药、雌花花瓣和柱头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幼叶、茎尖、根尖组织中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时期从花序分化发育开始到开花散粉结束。  相似文献   
2.
张国  逯非  黄志刚  陈舜  王效科 《生态学杂志》2016,27(9):2875-2883
现代农业中化学农药在提高作物产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普遍存在过量用药现象,导致环境污染和危害食品安全.基于2012年的全国性农户问卷调查,本研究分析了2011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使用农药现状,并估算了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 这3种作物至少使用了54种杀虫剂、24种杀菌剂和50种除草剂,其中32%的水稻种植农户使用了生物农药.全国3种作物使用了30.8 kt杀虫剂、16.5 kt杀菌剂和58.3 kt除草剂,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5 Tg Ce,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排放分别占23.8%、16.9%和59.3%.南方区的农药用量占全国用量的51%;全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单位产量农药用量分别是0.22、0.18和0.24 g·kg-1粮食,3种作物用药总量分别为44.4、21.4和39.7 kt,温室气体排放分别为665.5、250.1和547.5 Gg Ce;在不同农药种类中,有机磷类杀虫剂占我国所用杀虫剂总量的69%,苯丙咪唑类、有机磷类、唑类和有机硫类等杀菌剂占杀菌剂总量的87%,酰胺类、有机杂环类和有机磷类等除草剂占除草剂总量的85%.因此,减少农药用量,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及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对湖南省沅、澧水水域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湖南鱼类3新纪录:张氏(餐)Hemiculter tchangi Fang、长脂拟鲿Pseudobagrus adiposalis、中国少鳞鳜Coreoperca whiteheadi.  相似文献   
4.
详细论述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防污染技术,对学科研究及大规模的生产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收获作用,此方法值得广泛的推广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在原有的标本制作方法上,通过改进发明一种新昆虫浸渍液标本的保存方法.其试用效果十分理想。弥补了过去2种传统模式方法保存标本的一些不足。本标本的制作方法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海南黄鳝体内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感染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彬  曾伯平 《四川动物》2006,25(3):539-542
首次报道了海南产野生黄鳝对新棘衣虫和胃瘤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新棘衣虫的感染率为46.7%,感染强度为3.80,平均丰度为1.78;胃瘤线虫的感染率为24.3%,感染强度为2.15,平均丰度为0.52;黄鳝的感染与其自身的体长有一定关系,体长190 mm以下黄鳝对线虫未发现有感染,对棘头虫的感染率亦最低,为20%,而体长191 mm以上黄鳝对棘头虫和线虫均有较高的感染率,其中体长191~220 mm黄鳝的感染率最高;棘头虫和线虫的种群在黄鳝种群中均呈聚集分布,其负二项参数k值分别为0.2539和0.2176;棘头虫和线虫的感染均以210~220 mm体长段的阳性宿主最多,分别占26.0%和34.6%。  相似文献   
7.
莴笋地蜘蛛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智  曾文虎 《蛛形学报》2006,15(1):49-51
通过对莴笋地蜘蛛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研究,发现蜘蛛优势种在每天的上午、中午和下午的空间生态宽度指数值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大小均有较大变化,下午的蜘蛛生态位宽度指数值和生态位重叠指数值较大,上午的次之,中午的最小。  相似文献   
8.
扩张蛋白(expansin)在细胞扩张和果实成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植物细胞壁伸展测定仪是研究扩张蛋白必不可少的仪器。为此以电涡流传感器为核心部件装配了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和测量准确等优点的新型测定仪,并利用该仪器研究了蚕豆(Vicia faba)扩张蛋白的特性。结果表明蚕豆根、茎、上胚轴和成熟叶片中均存在扩张蛋白,而且叶片和幼根的扩张蛋白活性最强;免疫印迹证实在蚕豆根、茎、上胚轴和成熟叶片中确实存在扩张蛋白。以上结果说明本仪器灵敏且可靠,用此仪器首次发现在成熟叶片中存在扩张蛋白。  相似文献   
9.
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空间分布模式动态分析(英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果表明,在东方红农场稻田中总共有11科29属43种蜘蛛,其中早稻田中有8科19属43种,晚稻田中有10科27属36种。在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存在差异。在早稻发育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稻田蜘蛛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别是聚集的、随机的和聚集的;在晚稻发育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其空间分布模式依次是均匀的、聚集的和均匀的。同时,对其空间分布模式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显齿蛇葡萄提取物抗油脂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幼嫩茎叶提取物进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显齿蛇葡萄幼嫩茎叶提取物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0.2%的显齿蛇葡萄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超过同浓度的BHA及生姜提取物,0.7%的显齿蛇葡萄提取物对菜油、猪油的氧化抑制率比0.2%的BHA分别高出49.8%、9.4%,比0.2%生姜提取物分别高出46.5%、6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