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统计分析了浙江庆元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该区共有种子植物 16 7科、70 0属、 15 45种 (含种下分类群 )。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 ,达 33 5 % ,热带分布的科多于温带分布的科 (75 4 4) ,16个表征科中 ,大多也是以热带分布的科 ;本区以单种属和寡种属为主 ,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最多 (2 0 2 % ) ,其次是北温带分布(13 9% ) ,热带分布与温带分布的属几相当 (30 4 317) ;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中国特有种最多(4 8 4 % ) ,其次是东亚分布 (2 3 9% )和热带亚洲分布 (13 6 % )。以中国区系分区标准 ,将特有分布种划分成 9个分布亚型 ,其中以华东 -华中 -华南分布最多 (2 5 9种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丰富 ,区系起源古老 ,地理成分多样 ,具有明显的华东南缘山地植物区系特征 ,并且拥有众多特有、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基质对浙江楠和闽楠容器苗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体积比5∶5、6∶4、7∶3和8∶2分别将泥炭与珍珠岩、谷壳、树皮粉和香菇废料混合制成16种栽培基质,研究了不同基质组成和配比对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C.B.Shang)和闽楠[P.bournei (Hemsl.) Yang]容器苗生长状况(包括苗高、地径、总干质量和根冠比4个指标)以及根系发育状况(包括根总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3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基质,浙江楠和闽楠容器苗的各项指标间均有差异,其中部分指标有显著差异.从基质组成看,使用泥炭-珍珠岩、泥炭-谷壳和泥炭-树皮粉3类基质,浙江楠和闽楠容器苗的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各项指标均优于使用泥炭-香菇废料基质,表明前3种基质组成更有利于浙江楠和闽楠容器苗的生长和根系发育.从基质配比看,当基质中泥炭体积分数达到70%时,浙江楠和闽楠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最大;而当基质中泥炭体积分数达到50%时,其根总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较大;但基质中泥炭比例对容器苗总干质量的影响无明显规律.除闽楠容器苗的地径外,基质组成与基质配比的交互作用对浙江楠和闽楠容器苗的生长和根系发育指标均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选用泥炭-谷壳或泥炭-树皮粉基质,按体积比7∶3配制,适用于浙江楠容器苗的培育;按体积比8∶2配制,适用于闽楠容器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对近20年来多次调查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将百山祖植被主要划分成6个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地矮林和山地灌草丛,其下可分为22个群系:同时对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演替趋势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百山祖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的生境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在解释热带雨林中物种共存机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Torus-translation榆测方法对百山祖常绿阔叶林5 ha样地中DBH≥1 cm、个体数大于5的89种木本植物与4个根据地形和物种组成划分的小生境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同时按植物的胸径径级大小将其分为幼树期、生长期、成熟期3个生长阶段,并分别分析了植物在这3个生长阶段与生境的关联性.结果表明:89个木本植物中,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生境相关件的物种多是稀有种或是个体数较少的物种,而大部分的常见种表现出与生境的显著相关性;通过对每个物种不同生长阶段的生境相关性比较,发现多数物种的生境相关性会发生改变,其中只有麂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褐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stewardiana)和厚叶红淡比(Cleyera pachyphylla)在生长的3个生长阶段没有发生改变.这表明,生境异质性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木本植物的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物种与生境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物种与生境的相关性会随着生长阶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浙江庆元槠栲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样方法对浙江省庆元县槠栲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该槠栲林主要分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 ex Benth.) Tutch.]林[含甜槠-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林]、栲(C. fargesii Franch.)林、米槠[C. carlesii (Hemsl.) Hayata]林、罗浮栲(C. fabrii Hance)林、南岭栲(C. fordii Hance)林5个类型,并对各个群落类型的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年龄结构分析表明:甜槠林和米槠林为金字塔形结构; 南岭栲林为纺锤形结构; 罗浮栲林和甜槠-木荷林部分年龄结构缺失; 栲林既有金字塔形,也有年龄结构缺失的类型.从幼苗和幼树数量分析,大多类型更新情况良好,罗浮栲林和南岭栲林更新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心内膜炎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探讨IE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收治的51例IE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IE患者的心脏基础疾病情况、血培养、超声心动图改变及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 51例IE患者中以无基础疾病(27.45%)及风湿性瓣膜病变后IE(23.50%)最为多见,感染病原体以葡萄球菌属多见(46.88%,15/32),次为链球菌属(28.12%,9/32)。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高(80.39%),手术治疗21例(41.18%,21/51),51例中共死亡5例。结论 IE的临床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临床需提高认识,多学科合作,使疾病得到恰当治疗处理。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能代谢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从浙江庆元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分离获得1株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zjqy610。【方法】通过形态和IT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变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和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紫外光或碘蒸汽显迹,配合活性追踪等,从zjqy610发酵液中分离获得3个具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结果】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分别将其结构鉴定为:乙基氧苯氨基亚胺乙酸(o-acetylbenzeneamidinocarboxylic acid)、灰黄霉素(griseofulvin)和 [1,2-b]呋喃2-甲基3-羧甲基4-羟基-5-甲氧基萘(naphtho[1,2-b]furan-3-carboxylic acid, 4-hydroxy-5-methoxy-2-methyl-)。抑菌活性测试表明,3个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zjqy610D-4对番茄灰葡萄孢、圆形炭疽菌、泻根亚隔孢壳和核盘菌4种病原真菌的活性最强,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0.68、0.38、0.91和0.61 mg/L。【结论】该化合物具有开发成农用抗生素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浙江庆元3个区试点的5年生木荷种源试验林,选取18个代表性种源测定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值),研究其在种源间的差异和地理变异模式,以及造林立地环境和种源生长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种源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存在很大差异,福建建瓯、浙江淳安和庆元3个区试点的叶片Δ值最高和最低种源分别相差6.9%、3.0%和3.7%.种源叶片Δ值与其产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产地经度的相关性较小,表现为典型的纬向渐变模式,来自木荷分布区南部的种源叶片Δ值较大,说明其长期水分利用效率较低.随着造林立地环境的改善和年降雨量的增多,木荷叶片Δ值显著增加.种源叶片Δ值与其树高、胸径、一级侧枝总数和最大侧枝长等皆呈显著正相关,树冠浓密的速生种源具有较高的Δ值.此外, 在木荷中心产区(福建建瓯)和边缘产区(浙江淳安)分别初选出2个和4个水分利用效率高的速生优良种源,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中国特有珍贵用材树种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采用AFLP分子标记,分析了采自浙江、福建、江西、广西和贵州5个省区6个天然群体的120份样品.9对引物获得了35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23个.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桦天然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PL)达90.99%,各群体的PPL和Nei's基因多样性(hj)分别为93.20-98.60%和0.3143-0.3645;总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3616,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650,群体间总的基因流较高(Nm=3.5962).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1.49%.浙江临安群体和贵州修文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0665),江西龙南群体和广西龙胜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173),且遗传结构分析显示这两个群体的部分个体可能来自同一近祖.Mantel检测发现,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显著相关性(r=0.423,P=0.113),而与两两群体所在地的均温差呈显著相关r=0.449,P=0.017).结合群体实地调查,可以得出光皮桦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形成不仅与其广域分布、自然杂交、种子特性以及生活史有关,而且与群体被人为砍伐、生境片断化等因素有重要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我们提出了光皮桦天然种群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2012年6月,利用样线法、访问调查法及红外相机技术,结合历史资料对浙江省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与浙江省内其他5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F指数(family index)和G-F指数(genus-family index)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百山祖共有兽类8目20科55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百山祖与浙江省内其他5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F指数和G-F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百山祖和凤阳山的兽类F指数和G-F指数相当接近,相似性指数也高,这可能与百山祖和凤阳山地理位置接近、生境组成相似有关.各保护区的物种分布密度虽然差异不显著,但牛头山自然保护区因为保护区面积较小,导致物种分布密度偏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