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江西省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现状调查与胁迫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9年2月对江西省五大水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的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展开专项调查,分析了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的数量、性比、空间分布格局、生境特征及其胁迫因素.主要采用样线法在五大水系的主要河道展开同步调查,调查样线总长度400 km.结果发现,江西省越冬中华秋沙鸭有26个生活群255只个体,雌雄性比为119:117,其生活群雌雄性比也多接近1:1.江西省五大水系中,除赣江外,在其他4个水系均发现有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除了在曾有中华秋沙鸭越冬记录的婺源、贵溪、弋阳、浮梁、修水发现其越冬群体外,还首次在江西省境内的宜黄、武宁和龙虎山地区发现有较大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群体,而且龙虎山泸溪河段分布有本次调查中个体数量最大的有53只个体的群体.人类采砂活动、水质污染、非法捕鱼和家禽饲养是目前影响该种群生存的主要胁迫因素. 相似文献
2.
3.
4.
为了解江西东乡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不同生育期根际可培养细菌群落多样性动态,从中寻找新的具有植物促生活性的微生物资源,分别于2009年5月、8月和11月采集了东乡野生稻秧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到118株根际细菌,并检测了其植物促生活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菌体形态观察表明:分离获得的118株细菌属于5大类群11个属20个种,其中29株(24.6%)属于变形菌门α亚群(a-Proteobacteria)、9株(7.6%)属于变形菌门β亚群(p-Proteobacteria)、37株(31.4%)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γ-Proteobacteria)、41株(34.7%)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2株(1.7%)属于产水菌门(Aquific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泛菌属(Pantoea)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的菌株数占优势.东乡野生稻根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Shannon-Wiener指数为2.037-2.741,且细菌类群随水稻的生育期不同而改变.分离菌株的植物促生活性检测表明:东乡野生稻根际蕴含着丰富的固氮、溶磷、产IAA和分泌铁载体等生物活性细菌,其中泛菌属为优势根际促生细菌.此外,根际可培养细菌数量、促生细菌数量和植物促生活性等在东乡野生稻秧苗期开始升高,抽穗期到达高峰,成熟期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东乡野生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根际促生细菌的重要资源库.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分析不同生境来源的草鱼前肠、中肠和后肠的微生物组成和群落特征。【方法】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河流、湖泊、高密度池塘养殖与水库低密度养殖4种不同生境来源的草鱼其前、中、后肠的微生物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Venn图、稀释性曲线和Alpha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前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养殖生境草鱼更高,而后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自然生境草鱼更高。不同生境草鱼前肠微生物组成和群落特征差异较大,自然生境的草鱼前肠微生物优势菌群都是不动杆菌属和贪铜菌属;高密度池塘养殖生境优势菌群是鲸杆菌属、希瓦氏菌属;低密度水库养殖生境的草鱼前肠优势菌群是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结论】不同生境的环境因子不同,养殖方式不同,饵料不同,导致草鱼前肠微生物组成和群落特征的差异较大,该结果可为草鱼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高密度养殖生境的草鱼存在潜在的感染风险,建议优化养殖模式以减少有害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背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原菌,土壤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其发酵产物(即抗生素JX)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目的】研究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杯碟法测定抑菌圈大小,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并且从菌体形态观察、电导率变化、培养液大分子漏出、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膜电位变化6个方面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8.84±0.28mm,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1.39μg/m L和2.78μg/mL,且杀菌速度很快,作用12 h的杀菌率达100%。在抗生素JX作用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培养液电导率、膜电位和大分子漏出量均随抗生素浓度增加而增大,但菌体蛋白质含量随着抗生素浓度增加而降低,同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现ef-p表达量下调。【结论】抗生素JX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推测其抑菌机理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影响细胞膜完整性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乐安江从上游至下游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揭示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不同河段水体中C、N、P、Cu、Zn、As和Pb等化学指标。对水体DNA的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细菌群落特征。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采样点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乐安江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基于冗余分析(RDA)研究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的关系。【结果】乐安江水体中C、N、P、Cu、Zn、As和Pb等化学指标含量中下游偏高。中游河水受德兴铜矿废水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下游受农业、生活废水影响,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升高。水体中优势菌群为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53.0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0.24%)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4.75%)。中游受德兴铜矿废水影响,Beta-proteobacteria丰度增大,而Actinobacteria丰度减小;下游受微生物间捕食影响,Bacteroidetes丰度下降。在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中,DO是解释乐安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最佳环境因子。【结论】乐安江中游德兴铜矿废水和中下游农业、生活废水明显改变了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使水体细菌群落特征从上游到下游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为揭示人类活动对乐安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性数据。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