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5年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1巢白腹短翅鸲(Hodgsonius phaenicuroides)被鹰鹃(Cuculus sparverioides)寄生,寄生率为1/16(n=16)。发现时白腹短翅鸲巢内有1枚白色的寄生卵和2枚蓝色的寄主卵,且卵已凉,疑为亲鸟弃巢。鹰鹃卵重6.09 g,卵大小20.20 mm×27.73 mm;两枚白腹短翅鸲的卵重分别为2.34 g和2.40 g,大小分别为20.05 mm×14.94 mm和19.95 mm×15.09 mm。鹰鹃的卵重量(6.09 g)和大小(27.73 mm×20.20 mm)均明显大于白腹短翅鸲的卵。卵色光谱测量结果表明,鹰鹃和白腹短翅鸲卵色的反射光谱图差别明显,鹰鹃卵在色度和色调上明显低于白腹短翅鸲,但卵色亮度却明显比白腹短翅鸲卵高,为典型的非模拟寄生卵。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生境类型共选取10个样地进行调查,分析草本植物物种组成、区系特点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保护区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有草本植物58科183属277种(含种下分类单位),以菊科(Asteraceae)、唇形科(Lamiaceae)、禾本科(Poaceae)和荨麻科(Urticaceae)为优势科;以凤仙花属(Impatiens)、堇菜属(Viola)、蓼属(Persicaria)和冷水花属(Pilea)为优势属。(2)在分布区类型中,科的热带分布成分最多,这与保护区所处的中亚热带植被环境的特点相吻合,属的温带地理分布比重最大(61.69%),但温带分布属内含种数较少,均以单种属为主,相反热带分布属的种数较多,并且属级在区系性质的分析中和科级相比更为敏感和可靠;由科和属的性质递变来看,热带性与温带性成分相互渗透,有较明显的过渡特征,属级的地理分布反映出保护区草本植物区系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分布的性质。(3)各样地中草本植物群落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样地草本植物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的变化格局不完全一致,但总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在样地7的草本植物群落中达到峰值;相异性系数和Cody指数变化格局较为一致,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样地8中草本植物多样性指数偏低,受人为干扰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鸟类的咬合力受食性、种内竞争和捕食压力等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可作为其生态适应特征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关于鸟类的咬合力及其影响因素却鲜有研究,为此,我们使用咬合力传感器,对同属的两个近缘鸟种,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山麻雀(P.cinnamomeus)的咬合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山麻雀(n=12)的咬合力显著大于麻雀(n=59)(t=3.754,P0.01),但山麻雀(t=0.449,P0.05)和麻雀(Z=﹣1.198,P0.05)的雌雄个体间咬合力均无差异,同时,山麻雀的头宽(t=﹣3.713,P0.01)、头高(t=﹣5.405,P0.01)和喙宽(t=﹣6.201,P0.01)均显著大于麻雀。尽管个体的咬合力与其身体各参数指标无显著相关性,但在种间,头和喙的大小可能是影响两者咬合力的重要因素,由于两者的一些生态适应特征可通过头大小和喙型体现,推测两者生境和食性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其咬合力大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为探索贵州省宽阔水保护区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种群的更新维持机制,采用样方法研究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对亮叶水青冈种群数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金佛山方竹密度降低了亮叶水青冈种群数量,亮叶水青冈株数随径级和高度级增加都呈现递减趋势;金佛山方竹密度增加有利于亮叶水青冈小径级向中径级个体的转化,而方竹密度减少则有利于中径级向大径级个体的转化;金佛山方竹密度增大降低了亮叶水青冈种群平均胸径,但增加了平均高度。这表明金佛山方竹能够影响亮叶水青冈个体数量和形态建成,亮叶水青冈通过降低胸径和增加高度来适应竹丛环境。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食物质量常存在季节性变化,可影响小型哺乳动物的生理特征及其生存和分布。为研究高纤维(低质量)食物对栖息于贵州遵义的海南社鼠(Niviventer lotipes)能量代谢的影响,通过饲喂标准兔饲料(高纤维)或鼠饲料(低纤维)处理海南社鼠4周,实验期间测定动物的体重和能量摄入,使用开放式代谢仪测定动物的能量消耗,并在实验处理结束后解剖动物进行身体成分分析。研究发现,饲喂兔饲料的海南社鼠实验期间体重持续下降,到实验结束时为饲喂鼠饲料动物(对照组)体重的62.8%。饲喂兔饲料4周后,动物的整体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显著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55.1%和63.4%。饲喂兔饲料的海南社鼠干物质摄入、消化能和消化率显著降低,分别为对照组的63.7%、38.8%和71.8%;身体成分分析显示,主要内脏器官重量以及消化道的重量和长度也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饲喂高纤维的兔饲料后海南社鼠没有增加食物摄入来补偿消化率的下降,消化道形态尤其是小肠和盲肠的重量和长度没有适应性增加,虽然动物可通过降低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节约能量,但动物能量利用效率太低不能维持能量平衡而体重显著下降,海南社鼠对高纤维... 相似文献
7.
姚小刚;张明明;李继祥;陈光平;胡灿实 《四川动物》2016,35(5):641-647
2015年5-12月,基于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叶猴历史资料设定重点调查区域,采用定点观察与痕迹观察资料收集以及非诱导式访问调查等方法对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并结合保护区巡护记录,重新确定黑叶猴在保护区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结果显示: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约为29群195只,比1995年增长了143.75%,比2003年增长了39.29%;主要分布区域位于保护区西南部的马蹄溪、白石溪、猪钻子沟、苏家沟、油筒溪、观音岩、底水、枇杷岩、让水坝等9个沟段中。全保护区内黑叶猴群体密度为0.11群/km2,种群密度为0.74只/km2,其中主要活动范围约32.50 km2,主要活动范围内群体密度为0.89群/km2,种群密度为6.00只/km2。种群数量的稳定增长得益于保护区采取的一系列保护管理措施,有效制止了盗猎行为的发生,减少了附近居民活动对黑叶猴的干扰和影响。为进一步保护黑叶猴种群及其栖息地,建议保护区通过划定重点管护区域、加强科学管理、开展生境管理和调节、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社区共管等措施建立、健全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邵玲;粟通萍;霍娟;姚小刚;梁伟 《四川动物》2016,35(2):235-237
: 2015年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在小鳞胸鹪鹛Pnoepyga pusilla巢中寄生繁殖。发现时小鳞胸鹪鹛已处于孵卵后期,巢内有1枚红棕色的小杜鹃寄生卵和3枚小鳞胸鹪鹛的白色卵。小杜鹃卵质量为2.55 g,体积2.72 cm3,小鳞胸鹪鹛卵质量(1.64±0.16)g(n=7),体积(1.65±0.08)cm3(n=7),两者的卵在颜色和大小上差别明显。光纤光谱仪对卵色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鳞胸鹪鹛的卵色亮度显著高于小杜鹃,小杜鹃的卵为高度非模拟寄生卵。这是小鳞胸鹪鹛被小杜鹃寄生的第二例报道,说明其可能是小杜鹃的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9.
鹟莺属(Seicercus)鸟类的繁殖资料十分缺乏。2015年4~8月,采用录像全程监控的方法,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4巢栗头鹟莺(S.castaniceps)的繁殖过程进行了完整观察。栗头鹟莺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5~7月,巢址选择专一性较强,均筑巢于公路边的土坎内壁,距路(1.3±1.2)m,巢为球状侧开口,巢材主要为新鲜苔藓及细草根,巢高(2.2±0.6)m,巢宽(10.9±1.5)cm,杯宽(3.3±0.5)cm,巢深(9.5±1.9)cm,杯深(5.5±1.0)cm。窝卵数(4.5±0.6)枚(4~5枚),卵重(0.92±0.04)g,卵长(14.30±0.30)mm,卵宽(11.22±0.23)mm,卵体积(0.92±0.05)mm3(n=18)。亲鸟在产满窝卵后开始孵卵,孵卵期12~13 d,在孵卵中期(第5~9天)亲鸟的孵卵时间开始增加,翻卵次数增多,在孵卵后期(第10~13天)亲鸟的孵卵时间和翻卵次数基本保持不变。育雏期13~14 d。雌、雄共同育雏,雏鸟在3日龄时,体重和跗跖开始显著增长,在7日龄时,增长速度变缓。孵化率为88.9%(16/18),营巢成效为100%,出飞成效为3.3只/巢。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应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对保护区内亮叶水青冈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保护区内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以及对亮叶水青冈群落的保护和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设置样地共11700m2,调查样地内维管束植物62科,111属,165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6属,6种,种子植物58科,105属,159种。其中以单种科和寡种科(2-5种)占优势,两者的比例之和超过总科数的85%,蔷薇科共有植物6属15种,为所有科中最多,其他属数较多的科有樟科和壳斗科。属的结构中以单种属占据绝对优势,达到70.27%,山矾属和悬钩子属种数最多,各有6种。亮叶水青冈在群落中虽占优势,但龄级结构出现双峰值的异常趋势,种群呈衰退趋势。从总体趋势上来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乔木层 > 灌木层 > 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灌木层 > 乔木层 > 草本层;均匀度指数乔木层 > 草本层 > 灌木层。亮叶水青冈幼苗和幼树除在局部区域较集中分布外,其余大部分区域数量均少,且受林下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干扰较强,大径级植株比重大,年龄结构总体呈衰退型,在未来种群稳定性维持较为困难。应加强对保护区亮叶水青冈的保护,建议合理抚育管理亮叶水青冈幼苗,在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上,对亮叶水青冈林可在其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适度进行人为干扰,会更有利于亮叶水青冈林的更新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