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1篇
  17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不同生境的五柱绞股蓝为材料,对4个不同来源的五柱绞股蓝的叶片性状、裂叶数进行了统计,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4个居群五柱绞股蓝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五柱绞股蓝的叶型变异较大,其复叶具有3-9裂叶型类型,以7裂叶型和5裂叶型为主。相关性统计显示,野生型五柱绞股蓝黄酮含量高,与7裂叶型极显著相关,家种型五柱绞股蓝黄酮含量低,与叶型无关,环境因子可能是影响其黄酮含量的主要因子。在引种时,7裂叶型的五柱绞股蓝可作为优选资源引用。  相似文献   
2.
报道湖北省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植物3种新记录——芽虎耳草(Saxifraga gemmigera var. gemmigera Engl. ex Diels)、双喙虎耳草(Saxifraga davidii Franch.)和宽叶梅花草(Parnassia dilatata Hand.-Mazz.)。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HIB)、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和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室(HHB)。  相似文献   
3.
通过了解湘西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致病菌分类地位和基因类型,初步探讨其致病的分子机理。采用纯培养法分离猕猴桃溃疡病菌;基于16S~23S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进行病原菌的系统发育分析;通过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其致病的分子机理。从“米良1号”和“红阳”猕猴桃感病枝条中分离获得5株溃疡病菌,编号为L211、L212、L321、L322、L323;通过形态特征和16S~23S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序列分析,鉴定5株细菌均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Psa)。以菌株L211为代表进行体外猕猴桃枝条接种实验表明能引起典型溃疡病症状。通过菌株L211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5 741条基因数目,长5 412 072 bp;基因功能注释发现菌株L211携带121种毒力因子、71个植物互作因子和77个耐药基因;同时,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发现病原菌L211为基因Ⅲ型Psa。引起湘西地区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基因Ⅲ型,与国内外报道的引起猕猴桃溃疡病大流行的致病菌一致。猕猴桃溃疡病发病...  相似文献   
4.
以8个敏感菌株作为指示菌,采用管碟法对分离自湛江硇洲岛(20°52′N~20°56′N,110°33′E~110°38′E)潮汐带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中的72株细菌的发酵液进行抗菌筛选,并对阳性菌株进行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基因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继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菌株中有23株菌的发酵产物具有抗菌活性(阳性率31.9%),其中有5个菌株(JSM 111024、JSM 111027、JSM 111029、JSM 111076、JSM 111083)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23株菌具有较高的类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属于3个系统发育群/门(Alpha Proteobacteria、Gamma 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中的8个科(Aeromonadaceae、Flavobacteriaceae、Halomonadaceae、Idiomarinaceae、Phyllobacteriaceae、Pseudoalteromonadaceae、Shewanellaceae、Xanthomonadaceae)的8个属(Idiomarina、Halomonas、Myroides、Nitratireductor、Oceanimonas、Pseudoalteromonas、Shewanella、Wohlfahrtiimonas),可分为11个物种。优势类群为Gamma Proteobacteria亚门(14株),其中优势属为Oceanimonas属(6株);第二大类群为Bacteroidetes门(7株),都属于Flavobacteriaceae科的Myroides属。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5个菌株中,有4个菌株(JSM 111024、JSM 111027、JSM 111029、JSM 111083)属于Alpha Proteobacteria 亚门Phyllobacteriaceae科〖WTBX〗Oceanimonas属,而菌株JSM 111076属于Gamma Proteobacteria 亚门Aeromonadaceae科Nitratireductor属。  相似文献   
5.
湖北单子叶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1~2013年对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发现若干湖北植物新记录。该研究报道了湖北单子叶植物2个新记录属——顶冰花属(Gagea Salisbury)和筒距兰属(Tipularia Nuttall),8个新记录种分别为:少花顶冰花[Gagea pauciflora(Turczaninow ex Trautvetter)Ledebour]、凤凰蜘蛛抱蛋(Aspidistra fenghuangensis K.Y.Lang)、卷瓣重楼(Paris undulata H.LiV.G.Soukup)、筒距兰(Tipularia szechuanica Schlechter)、大黄花虾脊兰(Calanthe sieboldii Decaisne ex Regel)、小杜若[Pollia miranda(H.Léveillé)H.Hara]、长耳南星(Arisaema auriculatum Buchet)、大针薹草(Carex uda Maximowicz)。包含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卷瓣重楼、筒距兰、大黄花虾脊兰。IUCN将筒距兰列为易危级别,卷瓣重楼和大黄花虾脊兰被列为极危级别,其中大黄花虾脊兰还是我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该文对这些物种分布新区域的报道,扩大了这些植物的分布范围,也丰富和加深了对湖北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6.
传统土家腊肉作为发酵肉制品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但这一特殊生境中的微生物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传统土家腊肉中可培养细菌的类群、物种和遗传多样性,通过酶学分析方法对代表性菌株的产胞外蛋白酶、脂肪酶、接触酶、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氨基酸脱羧酶和生物胺氧化酶的产酶特性进行研究。分离获得115株细菌,选取47个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47个分离菌株分属于三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13个科、17个属,可分为43个物种。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芽胞杆菌科(Bacillaceae)的芽胞杆菌属(Bacillus)菌株(16株,34%),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已知物种的典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对47株典型菌株进行产酶特性分析,发现有39株产蛋白酶,21株产脂肪酶,47株产接触酶,23株产硝酸盐还原酶,14株产亚硝酸盐还原酶,32株不产氨基酸脱羧酶,12株产生物胺氧化酶,其中菌株Staphylococcus xylosus BCL-11和Micrococcus luteus BCL-34具有除氨基酸脱羧酶阴性外的6种酶活力,是潜在的优良肉品发酵剂种质资源。传统土家腊肉中微生物资源丰富,具有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并蕴藏着较多的肉制品发酵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冻干胡蜂蜂蛹对果蝇寿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研究胡蜂蜂蛹冻干品对果蝇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证明胡蜂蜂蛹具有延缓衰老和增强繁殖性能的作用。采用乙醚麻醉法,收集8h(小时)内羽化的成虫,选择个体大小相近的雌雄果蝇,在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中饲养,每两天观察统计一次果蝇死亡数,直到全部死亡。结果表明,雌雄果蝇在5.0%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寿命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雌雄果蝇在0.2%和1.0%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寿命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可见胡蜂蜂蛹可延长果蝇平均寿命;0.2%,1.0%组的果蝇子代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果蝇子代数(P〈0.05),5.0%组果蝇子代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果蝇子代数(P〈0.01),由此可见冻干胡蜂蜂蛹可增强果蝇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省邻水县老龙洞发现一种洞蛭。结合形态学比较、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对比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山蛭科Haemadipsidae的武陵洞蛭Sinospelaeobdella wulingensis,系四川省的首次记载。  相似文献   
9.
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聚居地治蛇毒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本区共有220余种治蛇毒药用植物。隶属于89属75科。本文旨在为新药的发现和挖掘苗族蛇药文化底蕴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湖北兰科植物1个新记录属:菱兰属(RhombodaLindley);4个新记录种:贵州菱兰(RhombodafanjingensisOrmerod),大根兰(CymbidiummacrorhizonLindley),西南齿唇兰(OdontochiluselwesiiC.B.ClarkeexHook.f.)和多叶斑叶兰〔Goodyerafoliosa(Lindl)Benth.exClarke〕。相关的凭证标本保存于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HerbariumofJishouUniversity,JIU),副份保存于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本馆(HerbariumofHouheNationalNatureReserve,H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