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因芯片技术是鉴别微生物和转基因成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全面、快速、准确地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阐明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微生物、食品转基因成分等检测研究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并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防御素是生物界广泛分布的一类低分子短肽,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抗肿瘤作用,并且不易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β防御素[1,2].人β防御素3(humanβ-defensin3,hBD3)是最近发现的第3种人源性β防御素,与其它人防御素相比,在抗菌活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所有防御素中抗菌能力最强的之一[3~7],具有独特的研究和开发价值.为了得到高效表达hBD3的工程菌株,本实验按照细菌对密码子的偏爱,人工合成了hBD3的寡核苷酸片段,构建了其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分离纯化和肠激酶切割,得到了与天然hBD3活性基本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用绿色荧光蛋白和洋葱表皮细胞检测拟南芥rd29A基因启动子活性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rd29A基因的启动子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在一起,构建成植物表达载体,并以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GF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对照,用基因枪介导法转化置于4种类型培养基上的洋葱表皮细胞.对其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培养,16 h后观察GFP基因瞬时表达水平的结果表明,rd29A启动子对高盐和脱水逆境的响应较温度显著,特别是在含PEG6000的培养基上,细胞无破损,绿色荧光强烈,适合于GFP的瞬时表达.而高盐由于易导致细胞出现离子毒害,不宜作为GFP瞬时表达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利用微束激光穿刺法将抗真菌基因导入棉花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棉花感受态萌动种胚作为外源基因转化的受体,用激光微束穿刺法将β-1,3-葡聚糖酶及几丁质酶双价基因导入棉花,所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B IBGC携带有筛选标记npt-Ⅱ(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激光转化处理的种胚经卡那霉素筛选,已经获得抗性小植株。研究了微束激光转化法用于棉花感受态萌动胚转化预培养的时间、高渗液对材料的处理等。研究表明:用微束激光转化处理种胚是一种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转化方法,用该法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感受态萌动胚,避开植株离体再生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异噁草松消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桶柱和盆栽试验,模拟长残效除草剂土壤残留环境,研究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异噁草松残留消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水稻秸秆生物炭在2~32 mg·kg-1范围内,容重平均降低0.126 g·cm-3,固相比平均降低21.2%,气相和液相比分别增加29.8%和15.3%,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桶柱试验表明,异噁草松主要分布在30 cm以上土层,初始浓度越高,土壤残留量越大;生物炭对土壤中异噁草松的消减有促进作用,随着施炭量的增加,异噁草松土壤残留量降低,对作物的生物有害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7.
8.
采用盆栽试验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源As在酸性、中性、钙质紫色土中的形态分配及其化学、生物有效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本底As 68%~86%为残留态,外源As加入10 d后50.2%~61.1%转化为残留态,至收获期(60 d)仅增1%~2%.酸性紫色土中活性态As分配为:A(交换态)-As>Al-As>Fe-As>Ca-As;中性紫色土:A-As>Al-As>Ca-As>Fe-As;石灰性紫色土:A-As>Ca-As>Al-As>Fe-As.浸提剂HCl、NaHCO3、NH4Cl对土壤As的提取能力不同,与植物吸收As的相关性也有差异.NH4Cl主要提取交换态As,对土壤As的原有形态影响最小,与植株吸收量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不同土壤有效As的通用浸提剂.多元回归表明,酸性紫色土决定植株吸As量的是Al-As和Fe-As,中性、石灰性紫色土为A-As和Ca-As.试验发现,Al-As分级时存在F-的干扰,1 mol·L-1 H3BO3可有效掩蔽. 相似文献
9.
利用RNA干涉技术及微束激光转化法培育抗病毒马铃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马铃薯生产中危害严重、分布广泛并且具有强烈协生作用的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开展了抗病毒病的育种研究。采用RT-PCR技术分别克隆了267 bp的编码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PVX-cp)基因的相对保守区段X和294 bp的编码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PVY-cp)基因的相对保守区段Y两个片段,将其按顺序连接,形成融合基因XY,然后分别将融合基因XY正向和反向插入到载体pHANN IBAL中,得到了载体pH IV,再用NoⅠt对pH IV进行酶切,将产生的大片段插入到载体pART27中,得到同时以PVX-cp基因和PVY-cp基因为靶标的XY的RNA i载体pAR IV。采用微束激光穿刺转化技术转化马铃薯品种Favorita的愈伤组织,得到了14株表型正常的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 lot分析表明,导入的外源融合基因拷贝数介于2~4之间。攻毒实验表明,其中11株转基因植株对PVX、PVYo以及PVX和PVYo混合侵染均表现免疫,而其它3株的病毒浓度也低于对照。这一结果将为利用RNA i干涉技术开展植物抗多种病毒病的育种提供重要依据,验证了所构建的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 RNA i)载体具有良好的功能,同时又一次证明微束激光穿刺法是一种有效的遗传转化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大豆根系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砂培框栽条件下,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胺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烯效唑(S3307)浸种对大豆‘垦农4号’根系生长的调控效应,并比较不同浓度条件下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根系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1DTA-6和0.4mg·L-1S3307浸种后中柱鞘直径、根系木质部及韧皮部截面积均增加,线粒体及淀粉质体等结构清晰,线粒体、淀粉质体、质体数量丰富;而其他浸种处理对根细胞发育的上述指标的调控效果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50mg·L-1DTA-6和0.4mg·L-1S3307浸种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