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89篇
  92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联合毒性对鱼类的影响,选取苯并芘(benzo[a]pyrene,BaP)及千幕酚(4-nonlyphenol,NP)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进行单独和联合毒性研究.研究了NP和BaP对河川沙塘鳢血清雌二醇(E2)、卵黄蛋白原(Vtg)、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以及肝脏7-乙氧基-3-异吩咏唑酮-脱乙基酶(7-ethoxyresoufin-O-deethylase,ER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影响.结果 表明,BaP单一暴露时,随着BaP剂量浓度的升高雌鱼血清E2含量下降,肝脏EROD活性升高;25 mg/kg BaP试验组雌鱼肝脏EROD活性显著高十对照组;肝脏SOD和血清GOT活性与对照无筹异;NP和BaP联合暴露中,200 mg/kg NP+10 mg/kg BaP、200 mg/kg NP+2 mg/kg BaP试验组雄性个体血清Vtg平均含量比200 mg/kg NP组低50%左右,而血清E2含最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EROD酶活性、血清GOT活性变化与BaP剂量浓度呈正相关,而肝脏SOD酶活性则与BaP剂量浓度呈负相关;200 mg/kg NP+25 mg/kg BaP试验组肝脏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GOT活性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NP和BaP联合作用时BaP可拮抗NP对雄鱼Vtg的诱导效应;200 mg/kg NP+2 mg/kg BaP可导致河川沙塘鳢肝脏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繁育中心的雌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进行了行为取样.按雌麝的发情格局,将样本动物区分为正常发情和不发情个体,并对两类雌麝在非交配季节(6~10月)和交配季节(11 月~翌年1月)的行为格局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正常发情和不发情雌麝的总体行为格局并无大的差异,但在非交配季节,正常发情雌麝的运动频次显著多于不发情雌麝,后者的摄食频次较多,此外,雌麝(仅为正常发情)在交配季节有蹭尾行为的表达,正常发情雌麝的蹭尾行为频次显著多于不发情雌麝(无此行为表达,频次为0值).本研究结果可为圈养雌麝的发情格局的预测及区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直额绒螯蟹Eri- 物异名.本文为直额绒螯蟹指定了新模,并对此进行了描ocheir recta(Stimpson,1858)足一有效种名,应予恢复.台述.湾绒螯蟹Eriocheir formosa Chan,Hung et Yu,1995是它的同物异名.本文为直额绒螯蟹指定了新模,并对此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应用荧光紫杉醇直接荧光标记法显示,原生动物纤毛虫伪红色双轴虫(Diaxonellapseudorubra)细胞纤毛器微管中,口围带基部含小膜托架及与托架相联系的肋壁微管;额腹横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横微管束和周围微管束,其微管在不同棘毛基部的定向和发达程度不一;缘棘毛基部含前纵微管束、后纵微管束。细胞形态发生过程中,前仔虫口纤毛器微管独立发生于老口围带内侧,在细胞形态发生末期新纤毛器微管形成时,尚有部分老额棘毛、横棘毛和缘棘毛残存,此后老结构逐渐被吸收。结果表明,伪红色双轴虫的纤毛器基部微管的分化很可能具有种属级的特异性,新纤毛器微管分化过程中老结构可能具有定位和物质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5.
植酸酶及其热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酸酶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盐类,释放出无机磷酸,对于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减轻畜禽高磷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促进单胃动物对饲料中矿质营养的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因此植酸酶的研究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价值。获得高活性高热稳定性的植酸酶是近年来植酸酶工业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综述了植酸酶及其热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和提高植酸酶热稳定性方法的最新进展 。  相似文献   
6.
采用HPLC-UV和LC-MS方法相结合测定分析了海柯皂苷元在蒺藜总皂苷灌胃Sprague-Dawley(SD)大鼠体内不同器官组织分布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大鼠胃肠中蒺藜总皂苷中有部分海柯皂苷水解为海柯皂苷元;在从6到32 h灌胃蒺藜总皂苷的大鼠肝脏中可检测到海柯皂苷元的存在,证明有一定量海柯皂苷元从大鼠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对于海柯皂苷元检测,API-MS检测方法较UV方法有更高的灵敏度,且有好的专属性。  相似文献   
7.
光敏色素分子特性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生物物理、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已证实,光敏色素信号转导是一个空间分布的、非线形信号传递链。尤其是最近又发现了不同种类的光敏色素分子及其它们在Pr、Pfr光转换中产生的中间体,不仅说明了光敏色素信号转导链是一个多维的信号网络,而且这也暗示着光转换中产生的中间体也直接参与了早期的信号转导。在此,综述了光敏色素分子光转换及其早期信号转导的若干新进展,讨论光敏色素原初光反应及其信号转导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徐驰  王海军  刘权兴  王博 《生物多样性》2020,28(11):1417-627
许多生态系统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难以预料的状态突变, 其中一些生态系统突变的机理可以用多稳态理论进行解释。近年来生态系统的多稳态和突变现象及其机理吸引了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对生态系统多稳态的理论基础、识别方法及稳态转换发生的早期预警信号进行综述, 并基于典型生态系统过程对现实世界中可能观测到的稳态转换进行实例分析, 最后对多稳态概念框架和理论应用中的潜在争议进行讨论, 以期为非线性生态系统动态的理论研究、管理实践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0.05%~8.00%的甘露醇、山梨醇和聚乙二醇6000等3种渗透调节剂可提高转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Bacillus subtilis fibrinolytic enzyme, BSFE)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根系BSFE的分泌表达水平,其水培液BSFE活性在15 d内基本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经3种渗透剂处理后转BSFE基因烟草水培液的BSFE活性峰值明显高于对照,且出现时间比对照相对延迟1-2d.甘露醇、山梨醇和聚乙二醇6000可作为该转基因烟草根系BSFE分泌表达的有效化学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
该文报道了短尖拟青藓[Sciuro-hypnum ornellanum (Molendo) Ignatov & Huttunen]在新疆阿尔泰山的分布,这是该种在中国的首次记录。详细介绍了拟青藓属[Sciuro-hypnum (Hampe) Hampe]的由来,讨论了短尖拟青藓的形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对其与形态相近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供了中国拟青藓属分种检索表。该种的发现不仅为中国青藓科植物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进一步佐证了中国新疆植物区系与俄罗斯、中亚及欧洲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